77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广州已启用 19 个方舱医院、开放床位近 7 万张,累计出舱 1.1 万余人,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经济观察报
552个点赞 👍

如果我的邻居感染了,密接了,我希望他们能居家隔离,而不是转运到外面。

很多方仓、隔离点的条件显然比不上自己家,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医疗条件,去方仓、隔离点的意义在哪里呢?劳师动众,冒着扩大感染的风险,就为了配合剧本吗?让宣传者写稿时有更厚实的材料写,便于自我感动?

用睡工地、贫民窟的方式来对抗奥密,都不好意思写进抗疫方案吧,哪个人不要脸面呢?人首先要正常生活,有起码的尊严,才去想法子治病、怎么更健康些,而转运到隔离点,对很多人来说,折腾掉了半条命,还谈什么治病。

既然每个人都不想自己和家人去方仓,那就没有理由逼别人去方仓。大家对双重标准、损人利己深恶痛绝,怎么关乎自身就双标了、自私?

地铁是够密闭的空间了,而且人挤人,三年来不可能阳性都没到过地铁,也没有听说要将整列地铁的人送去隔离,那么邻居间隔了几堵墙,风险更低,哪里有必要转运到外面隔离。

如果美国出台一个措施,抵达美国的中国人有一个阳性,同机全部中国人都要强制到方仓或酒店集中隔离,其他国籍的人可以不用隔离,那国人是怎样反应,抗议,愤慨?但国内不是同样这样做吗?

说到传染病,爱滋病也很厉害,传染一个就要死一个,几十年也没有清零成功。我们面临的传染病还有很多,以后肯定还有新的类型出现,下一次传染病起来说不定也按现在模式搞,那么,哪个人还敢开店、开公司呢?分分钟血本无归,破产得不明不白,无疑会打击人们创业创新的信心。

有些病就是没法根除,如果还大量投钱进去,只会打了水漂,到时病没有治好,钱花光了,身体也折腾得要垮了。

治病还是要按自愿原则,人家接受治疗方案就治,不接受治疗方案就不治,应尊重被治疗者的意愿。没病的人也要当病人来治,有多难受就有多难受。不去精准地治需要治病的人,反而去治没病的人,限制没病的人,这样会耗费大量公共资源、医疗资源。过度医疗产生的成本,浪费的公共资源,最后必然算在每个人的头上。

要让人们长期配合防疫,最起码须按当地平均工资给每个人进行经济补偿,隔多少天就补贴多少天的钱。如果隔百万人跟隔一万人的成本是差不多的,决策者就会踩最大油门,最好是全都隔。普通人也要一点收入才能过日子,不然坐吃山空,举家返贫。

——写于2022年11月广州

后记

现在对于过去几年的防疫,像是做了一场梦。人们似乎都忘了这个事。最近跟一些人聊天时说到,很幸运海珠区清零失败,不然还要再封一年。海珠区是珠江上的一个岛,面积不大,90.4平方公里,有近两百万人,人口密度十分大。失败了,说明常识和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能转移得了。2020到2022年9月,很多人津津乐道于广州的抗疫模式如何优秀,最后历史证明,这个模式只不过是高空走钢丝,最后久赌必输,还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抬得越高,跌得越重。

——写于2023年7月广州

编辑于 2023-07-12 11:28・IP 属地广东
鸠摩罗什树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