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题主从小是怎么过来的呢,这还是自己亲妈呢。我是婆婆家做饭晚,第一次去婆家,中午十二点才开始做饭,吃饭时都快一点了,晚上6点开始做,七点左右吃饭,还有冬天吃凉菜什么的,都超出我的认知范围。有时婆婆忙,或跟邻居聊天,忘了做饭时间,而我又不知道做什么,南方的米饭他们又吃不惯,婆婆说米饭是寒性的,吃了胃受不了……
我想说的是,只要人一多,个人习惯、性格不一样,必然有摩擦,有矛盾。哪怕自己的亲妈,一心为你好的,也不一定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所以,自己的事情,能搞定的不要麻烦别人,孩子是自己生的,抚养成人也是父母的责任,而老人只是帮忙、辅助的作用。不管是亲妈还是婆婆,能帮忙就要感恩,生活中一些小事能忍就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们不退让,不迁就的话,那必然就是她们做出让步,而一个人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哪那么容易改,这样矛盾就更多了。
如果你站在你妈的角度,几十年卑微辛苦的过来,自己不会照顾自己,老了要靠儿女养着,哪怕儿女很孝顺,但她自己心里担心成为负担、拖累,怕被儿女嫌弃,谨小慎微也是没错的。你有你的家庭要照顾,弟弟有他的工作和一家人。生活本就不易,谁做多做少又怎样呢?
我生二胎时刚好婆婆查出癌症,本来是我妈帮我带孩子,结果还要顺带帮我照顾婆婆,当时我挺愧疚的,有活就多做一点,结果落下月子病,一直腰疼。我婆婆就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你月子里就不该做事,没养好。可是,我不做就都是我妈做了,而她本该在老家过清闲自在的退休生活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困难,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就像河流奔向大海,途中也有石头拦路,那就漫过去;有高山阻挡,就绕过去;有的分支干涸了,但其它部分还是执着向前,汇聚更多的溪流。
发布于 2022-11-24 10:16・IP 属地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