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从2019年到2022年,疫情三年经历了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到现在纷争不断,改变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病毒传播力急剧上升而病死率下降(https://zhuanlan.zhihu.com/p/499656640?utm_id=0);2、隔离封控所带来的个人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8542355/answer/2556985204?utm_id=0);3、宏观环境国外大部分都放开的政策(放开不等于躺平,而是采用另一种方法去对面疫情)(http://k.sina.com.cn/article_1708514313_65d5dc09001018afj.html);4、适当管控到层层加码所带来的人员流动、生产要素流动受阻(https://view.inews.qq.com/a/20221111A05IUA00);5、出口承压、消费低迷以及投资平稳带来的宏观经济压力(https://view.inews.qq.com/k/20221116A07L7D00);6、就医受阻、探亲受阻所带来的个人身体与心理压力等等(https://view.inews.qq.com/wxn/20221113V04ZP200?)
科学抗疫,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国家对于人民生命的保护承诺,在初期疫情严重的时候克服重重阻碍、顶住重重压力最大限度上保障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以早发现早治疗、方舱医院、隔离就诊的方法成为了科学抗疫的典范,取得这些成就不应该被忽视和抹灭(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1202/content-1291234.html)。
随着病毒变异、人民疫苗接种、以及个人养成的防护习惯,目前来说疫情出现了高度传播性、低致死率以及逐渐转为自限性的疾病(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00211/content-530434.html),其对于身体的危害目前来说已经降低到很小的程度,2022年11月23日张文宏、钟南山、张新礼专家最新发言都对于其性质进行了界定(https://www.163.com/dy/article/HMSOVLHT0542RI7Z.html)。但是目前来说抗疫放松也考虑了包括ICU比例等,详见微信公众号城市数据团2022年11月23日发布的“第一次冲击”,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这些都是国家和政府需要考虑的。
当然科学抗疫同时保证经济发展,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保障就业、就医、合理出行等,这也是需要考虑的经济大棋,其实抗议所采取的任何措施。大家都是无条件配合的,但是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饭吃,没有最基本的生存要求被保证的话,一切都会变得困难。如果疫情放开迟早要面对的话,不如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适当合理抗击疫情,群众配合,人民配合,所有工作都会好开展,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并且加大医疗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抗疫感冒药退烧药生产和储备,这样的话是否可以平衡科学抗疫和经济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