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个回答

2022 年 12 月 13 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为何需要铭记这段历史?

中国新闻网
241个点赞 👍

在1946 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审判中,作为南京大屠杀罪魁祸首的松井石根曾经在自我辩护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兄弟论”。

大概意思就是说,中日战争只是同在“亚洲大家庭中”的两兄弟之间的争吵,日本之所以不可避免的动用了武力,全怪“哥哥”的长期忍耐纵容。后来作为“哥哥”的中国不愿忍耐了,“弟弟”不也就乖乖投降走人了?

所以不论屠杀也好,武力攻占也罢,都是我们日本这个不听话的“弟弟”为了吸引“哥哥”的注意,让“哥哥”回心转意跟我和好的手段,你“哥哥”要是不满意,难道不会反抗么?

你不反抗,就证明我做的没错。

事实上,在日本国内有这种想法的并不止松井石根一人,也绝不止昭和武夫们那一个群体。因此,在东京大审判中,出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凶手们集体拒绝认罪的情况。

尽管中方准备了几乎所有能够证明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尚德义、 伍长德在法庭上现身说法,叙述了自己在日军大规模处决平民的杀戮中死里逃生的经历。

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提供证词,证明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亲眼看见医院被送来无数被刺刀戳伤的伤员和很多被日军强奸的妇女。

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主席约翰·马基冒着生命危险,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用摄影机拍摄了长达 105 分钟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影像资料,并向法庭提供。

甚至于日本二战时的盟友,纳粹德国当时驻南京大使陶德曼在发给德国外交部的一份电报中,同样详细描述了日军在南京城内屠杀、 强奸、 劫掠、 放火的一系列暴行。

但即便是如此充分的证据,却依然无法让南京大屠杀的凶手们低头认罪,松井石根以自己当时生病为由, 将屠杀责任推脱得干干净净。他在法庭上被起诉的罪状一共9条, 最终判决中有8条罪状因证据不足被判无罪,法庭最终只能以第55条“怠于防止违约行为”的罪状判其有罪。

可以说,虽然最终松井石根被送上了绞刑架,却并非是认罪伏法。

另一位主要帮凶武藤章,同样是至死不认为自己一手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有什么问题,对南京发生的大规模屠杀、 强奸事件矢口否认。

更别说1937年12月2 日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12月7日接替松井石根出任攻占南京的临时总指挥官,亲自签署了“杀掉全部俘虏”密令的朝香宫鸠彦,凭借着皇室成员的身份,根本就没出现在东京审判法庭,彻底逃脱了惩罚。

东京审判中都没能让这些杀人凶手们彻底认罪伏法,没能对他们的罪恶进行彻底清算,今天就更别想让日本右翼低头。从1982年开始,日本文部省就开始对有“侵略”字眼的教科书附加了审查意见,要求将“侵略”改为“进入”。在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断努力下,日本教科书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直到今日都在被不断删减。

战争的记忆很容易被权力及社会势力所操作,从回忆或忘却两个层面来确立,以强化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面对这样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性,我们应该做的其实不应该是年年讲,而是应该月月讲,日日讲,时刻在心里绷着这道弦,只要这个“弟弟”一句话没说对,我们做“哥哥”的就应该马上一个大耳巴子扇过去,让他知道自己错了。

你只要少举行一次活动,少提一句话,教科书上少几个字,民众口中少两句仇恨多两句宽容,说不定对面马上会觉得自己以前做的是对的,憋着劲准备再来一次呢。

编辑于 2022-11-29 12:53・IP 属地陕西
皮耶霍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