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就非常困难了。
也就是那一年,几部委发了一个文件,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拿出空编、空余的指标,用于招考应届生。
那一年,国考和各地省考招考人数,各地事业单位招考人数,国企招聘人数,也都比往年大大增加了。
当然,大多数名额,还是专门给应届毕业生的。
当时还以为是临时之策,却想不到应届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经济却一年比一年差,就业一年比一年难。
这个“临时性”的救急措施,就延续到了今年。
毕竟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了,1500多万。
本来体制内单位和国企也没有能力招考更多的人了,但好在近几年,恰恰是改开后第一批大学生退休的高峰期。
大量空余的编制和用人指标出来了。
未来几年是退休的一个高峰期,退休人数还会比较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基本还能保持现在的规模。
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每年招考这一二百万人,说实话,杯水车薪。
但这是个态度,也表个决心。
有意思的是,优质的公考岗位,甚至是事业编好岗位,比如说部委、省厅,一些热门城市的岗位,虽面向应届毕业生,但其实是面向双一流等高校的优秀毕业生。
也就是定向选调。
而且定向选调的规模还越来越大,很多部委、省厅已经把面向985高校招选调生作为最主要的进人方式了。
这肯定会挤占留给面向所有高校毕业生的招考名额。
其实,985高校中非常优秀的毕业生,尤其是学工科的,就算经济再不好,他们到市场上去,也能找到个不错的工作,自身所学还能发挥作用。
给这些优秀毕业生开动向选调这个通道,把很多理工科专业人才也拢到机关里写材料,其实是有点浪费的。
而那些学校不太好,专业的经济价值又低,学历不高的毕业生,去市场上是真的找不到什么适合的工作,甚至还不如送快递。
那考公考编,就算是去偏远艰苦地区的基层,对他们来说,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了。
所以,绝大多数面向所有应届毕业生的体制内岗位,都是乡镇街道、偏远地区等基层艰苦岗位。
这些岗位清一色基本都是三不限,只要你是应届生就行。
也就是说,公考和事业单位招考人数增加,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但只是保障基本的就业,让你有个事情干,正好解决下基层艰苦岗位缺少优秀人才的问题,而不是给大家提供优质的岗位。
但就算是这些偏远地区的、有五年服务期的、月收入三四千的、工作又苦又累的编制,都已经是抢破头了。
至于说被市场无情裁员的社畜们,已经无暇顾及了。
考公务员,了解体制,关注老司机公众号:公务员说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