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中的角色刘备拥有怎样的角色性格?

秋生
11个点赞 👍

「管窥三国论英豪」

颠沛流离、大器晚成话刘备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罗贯中着意塑造的正面主角,是汉室正统的维护者和代表人物,是仁、义、忠、厚的典型化身。

一、仁。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统治者极力宣扬和推崇的思想理念。刘备之“仁”体观在爱民,从他的历史上看,小到安喜尉、平原令,大到徐州、新野,以至后来的荆州和整个川蜀,刘备都十分关注民生,促进当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他才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以至于上万民书留他治理徐州,十万新野百姓随军迁移等情节,让刘备“爱民”美誉传于天下,成为极为重要的政治资本。

二、义。刘备之义,分“小文”和“大义”两个层次。

大义即是于国于民来说,刘备一贯以汉室正统自居,毕生致力于匡扶汉室,中兴朝廷,对桓、灵等昏君切齿痛恨、与董卓、曹操等挟持、篡逆的奸贼不共戴天,与袁术等割据军阀誓不两立,终其一生都在为维护汉朝大一统天下而奋斗。

小义则是兄弟之义,突出表观在对关、张、赵的关系上,不仅食寝同席,亲密无向,更是在关键时间说出“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感人之言,做出“掷子于地” 的举动表示对赵云的重视,使这些人感动至极,愿为知己者肝脑涂地而不惜。




三、志向坚定。刘备是一个没落的皇族,本身无官爵,但他不甘沦落,自幼就胸杯匤扶天下的大志。在黄巾之乱时应时而起,以平叛安民为己任:董卓乱政,他不顾草根出身遭人歧视,主动加入诸侯讨董联军,并有瞩目表现。特别是在前期奋斗中,颠沛留离,屡遭挫折打击,几度前途沙茫,但他心中信念不改,致力扶汉中兴,最终建立蜀汉,延续汉祚。

四、坚韧不拔。刘备出身下层,根基浅薄,白手起家,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成长过程,其中遭遇的失败、挫折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徐州两得两失,汝南亡命,弃新野,走樊城,溃当阳,逃汉津,几无立锥之地,多次频临死亡边缘。但刘备败而不绥,愈挫愈坚,从不悲观失望,一蹶不振,在失败中成长壮大,终成鼎足而立。


五、情商高。刘备的“哭”很出名,与曹操的“笑”形成鲜明对照,但区别在于,前者发自肺腑,后者奸诈诡谲。这哭不是无能,怨天尤人,不是对自己命运的哀叹,更多的是为国家的气运,为百姓的悲惨遭际,为事业的艰难困顿。因而他的哭不但不为人耻笑,反而令入敬重。




六、过度膨胀,急于求成,一败而亡。刘备在诸葛亮、庞统等战略家的规划下,占有了荆、益二州,而且从曹操手中生生夺得了汉中战略要地,有了问鼎中原的跳板,对曹魏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有了充足的实力与曹操抗衡。特别是汉中一战,是刘备平生第一次凭实力与曹操面对面交锋,最终取得完胜,这给刘备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而且关羽从荆州孤军北伐,就对曹操形成巨大压力,几乎就要迁都,也具备了显著战略优势,前景明朗开阔。可惜在遭遇东吴毁盟背约、失荊州、折关羽的打击下,以及之后张飞被叛逃东吴的将领暗杀后,刘备一方面要为兄弟之义复仇,一方面也出于对己方实力的过度自信,再有就是时光荏苒,人近暮年的急迫心理,想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呑灭东吴,发动倾国之战,急躁求成,轻敌冒进,最终却一败涂地,在灰心和悔恨中遗憾归天。







【谢谢关注 后续更值得期待哟】

编辑于 2022-11-23 21:22・IP 属地河北
悠闲孔雀DrDou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