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1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11888例,死亡 41 例,目前台湾疫情防控如何?
- 243 个点赞 👍
昨天卡塔尔世界杯开幕了,然后共存派又开始用世界杯不戴口罩来说事了。。
问题是他们到底有没有研究过卡塔尔那边的防疫政策?
国外现在的典型处理方式就跟卡塔尔那边类似:
1、阳性隔离
2、密接需要做官方检测(自检无效),出结果之前隔离
3、进入医疗机构需持有Ehteraz绿码(相当于国内的健康码)、佩戴口罩
当然根据前两条,你不做检测(因为不强制)也不用隔离,但是请自己在家硬抗,别来挤兑医疗。
所以国内的共存派们,你们真的做好了共存的准备了吗?能接受去不了医院在家等死吗?
发布于 2022-11-21 16:4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29 个点赞 👍
我一直不想过多渲染十岁以下孩子感染的风险。毕竟老人家,或者有慢性病的人,又或者青壮年的死亡和失能,大家虽然很难过,但是都比不过这些遭遇发生在孩子身上,让人心惊。
昨天台湾报告一起两个月婴儿,染疫过世的消息。两个月肯定没有接种疫苗。染疫确诊17天,突然在家昏迷,送医后因为呼吸衰竭过世。
我觉得小孩子感染,特别是年龄很小的孩子感染,父母在没有医学常识的情况下,很可能无法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因为半岁以下的孩子不会说话,本身睡眠又很多。
在全域都在宣称这不是很严重的疾病,特别对孩子而言没那么严重的情况下,父母很难做到时刻警惕。
所以在医疗资源非常充足的情况下,还是有好几个孩子病情非常严重了才送去医院,以至于错失治疗的良机。
另一个方面,社会层面的确是非常彻底地执行新冠没什么大不了的概念。
学生家长的志工会议上,校方从教育的角度谈到因为疫情造成现在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纪律和认知上和过往比差了很多,还像幼儿园没有毕业。而高年级则存在学习习惯和社交的退化。
从校方的角度看,在大多数孩子都健康的情况下,尽快步入正轨是必要的。还留孩子在家,保护过了头很容易让孩子成为妈宝。
我就……好吧!你们是老师,你们看过的孩子多。
目前老大已经回学校了。他大概不是倒数第二也是倒数十个以内回去的。因为目前全校只剩一个孩子持续请防疫假。
从我的角度看,不管是感染后死亡和Long Covid,还是不上学功课拖拉,都是风险。只是疫情如战场,病毒如同乱飞的子弹,幸存者不是多么厉害,而是运气很好。
所以,不要让自己处于战场才是最重要的。已经处于战场,就没得选了。
经济是一直绕不过去的话题。毕竟很多共存者说了,躺平了经济就好了。
实际上,实际不是这样说的。
房东因为疫情在其他方面的折损,想从房租找补。我听到了很多房东涨价的八卦。
而店家因为疫情,人潮恢复慢,又不太能雇到适合的人,所以黄金商圈的热门店面收掉也不鲜见。很多热门的商圈不见以往的繁华。
永康商圈大概是台北旅行的必到之处,我只能说人没有以往多。先是缺了大陆的游客,后因为疫情其他地方的游客也少了,这个商圈不是本地人的流量就可以撑起店租的地方。
总之,我说我不外食不算什么,有人说不怕也不算什么,最终还是要看有多少比例愿意忽略掉风险。
看到一个引导风向的新闻。之前我说过,等选举结束,疫情等级就要降低给保险公司解套了。
发布于 2022-11-22 00:45・IP 属地中国台湾查看全文>>
桃小夭 - 62 个点赞 👍
已经说过很多遍了,复读境外的惨状、渲染恐慌情绪有害无益。
你比较清零和共存的后果,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清零可持续。
如果这个前提本身就不成立,那么你们所担心的共存的种种影响就迟早要面对。
等一个非常温和的变种?等特效药?等超高有效率的疫苗?
且不说能不能等到。在你们的逻辑里,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新变种未必就比旧的弱,那么即便疫苗、特效药出现了,依然无法放开。
所以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强管控上。
常态化核酸、大范围的隔离、严格的入境管理政策……能一直维持吗?
这里面有财力和资源的限制、有病毒高传染性无孔不入的挑战、有种种社会负面事件的冲击…
还有人性。
人会疲惫、会懒惰。防疫人员、普通居民会变消极。
因为种种原因,人群中就是有不愿意戴口罩的、就是有不做核酸的、就是有偷渡边境的、就是有隔离期间外出甚至冲卡的……你再怎么骂都会有。
你不能要求现实服从理想。
吸烟引发了那么多的健康问题,为什么不禁烟呢?万亿利税。
今年以来,我们的损失、次生灾害已经够多了。再这么下去,只是逃避现实、加剧困难而已。
现在制造恐慌,有很多人听信了你们。
放开以后,这部分人就不敢外出;一遇到阳性,就往医院跑……
社会经济的恢复不是更难吗?
医疗资源不是用在重症和高风险人群、而是用于应对无症状轻症的患者。
清零和共存的损失都遭受了。
真的要走这一步吗?
【6】
发布于 2022-11-22 01:29・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钟邪 - 50 个点赞 👍
明天开始,确诊可能就会下降了。
26日台湾要“选”,21日确诊后,就不能“投票”了
11月20日,(台湾省)新增1万1888例本土个案,新增中症10例、重症27例。
今年本土轻症、无症状累计807万4861例,中症累计2万818例,重症累计1万5415例,其中死亡累计1万3136人。
新增41例本土死亡,年龄介于50多岁至90多岁以上,22例未接种3剂以上COVID-19疫苗。确诊日于10月11日至11月18日,死亡于10月18日至11月18日。
编辑于 2022-11-21 16:3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鸡腿 - 3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黄鱼多 - 29 个点赞 👍
我认为台湾的疫情是会下降的。
因为台积电开始搬到美国了,人少会减轻传播率。
到时候所有赚钱的产业都搬走了,台湾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待在家,被迫静默防疫。
深谋远虑!
发布于 2022-11-21 15:04・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howard - 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勃拉母狮 - 7 个点赞 👍
台湾在接种益生菌上遥遥领先大陆
你们不着急吗?
他们不但在接种益生菌上领先我们,而且在更少的手停口停,更多的工作时间,一定可以领先大陆再造第二个台积电
编辑于 2022-11-24 12:00・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rYu9JG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rasier - 0 个点赞 👍
前面的回答算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的死亡人数占比:
再来算下不同疾病的死亡者平均年龄,依据的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人口结构。
但各类疾病分年龄段死亡率没有找到中国台湾地区的数据,用中国大陆的数据代替。
依据见前面的回答。
计算结果:
另外,考虑中国台湾地区的传染病可能和大陆差别较大,这里只算出肠道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死者平均年龄71.8 岁。
再看这篇文章说的:
为什么非要静默?????/2022-11-26
中国台湾的情况类似。2020年初疫情开始,直到2022年4月,新冠累计死亡只有865例。5月起至今,台湾新冠新增病亡13102例,死者平均年龄74岁。
死者平均年龄74岁,能说明什么呢?
说明疫苗接种率较高的情况下,新冠大流行第一年的表现更像死亡者平均年龄较高的疾病,比肠道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死者平均年龄71.8 岁更高些,接近神经系统疾病。
//说明,中国大陆的各种疾病分年龄死亡率和中国台湾地区应该有些差别,以上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编辑于 2022-11-29 20:13・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水浒式社会 - 8 个点赞 👍
11 月 21日中国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11888例,死亡 41 例
11888,我第一眼看到还恍惚了一下,是中国电信充值业务号码。
这个数字怎么说呢,应该是又创了今年五月份以来的新低了,挺好的。
难受不难受,那也是自己选择的道路。
昨天下午刚评论完,某庄晚上终于拨乱反正,开始重新做全员核酸了。不知道这几天在这个城市的人经历了什么。那么多大学生前几天被要求回家,网上的段子是“不给英雄发快递,英雄城市就给你们发大学生”。
疫情面前,没有中间路线,要么持续动态清零,要么就早早躺平。就像横穿马路,往复运动大概率要被撞。
我说的这个话,国际庄应该马上就会有领悟了,延迟了一个礼拜,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4倍,6倍。
湾湾应该领会得更早,所以早就选择躺平,只是步子有点慢,老是被疫情叠加,别人结束了它开始;湾湾这一波没结束,新的又来了。
湾湾这一波疫情,十月底就该结束了。早点结束,不叠加新疫情,不叠加冬季呼吸疾病,它不香吗。
发布于 2022-11-21 14:4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Crazy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