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回答

魏牌城市 NOH 内测曝光,其采用的「重感知」技术路线会是智能驾驶的最终选择吗?

原园
80个点赞 👍

在推动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普及的方向上,行业内当前主要有三种声音,代表三种不同的策略方向,分别是“重V2X策略”、“重高精地图策略”和“重感知策略”。

1.1重V2X策略

V2X(Vehicle-to-Everything)如果能够大规模落地应用,将会是城市交通的理想形态。通过车辆(V)与基础设施(I)、行人(P)、外部网络(N)和其它车辆(V)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能很好地弥补车载摄像头、一般雷达等传感器视距不足的缺陷,提高车辆在交叉路口、恶劣天气环境等特殊条件下的感知能力,提高交通通行效率和降低事故率。

但我对V2X的大规模落地应用并不乐观,因为:

投资规模大,回报机制不明。中国首条V2X高速公路杭绍甬智慧高速,每公里造价约4.06 亿元,比普通高速每公里造价高出2-3 亿元,其中大部分用在了V2X基础设施建设上。城市道路路况更加复杂,改造的额外成本只会更高,加上后期更高的道路养护成本,这部分额外的投资,目前没有看到一个明确的收益回报机制。当前V2X道路更多的是各个省市的试点工程,未来能否大规模的铺开,还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

杭绍甬智慧高速效果图

出现事故后责任难划分。V2X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涉及到设备制造商、运营商、车企、政府等多个相关方;未来自动驾驶车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判定问题是来自V2X设备、中间运营商、还是车辆自身,这将会是很复杂的责任认定流程。在最近某知名电动车品牌的车辆事故中,连车企和车主之间的责任认定,都会引发巨大的争议,更别说上述的情况了。

1.2重高精地图策略

高精地图是当前包括蔚来、理想、小鹏在内的车企,实现高级辅助驾驶功能的标配。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城市快速发展、道路环境快速动态变化的环境下,要实现更高阶的自动驾驶,对高精地图的“鲜度”——即更新频率,有着极高的要求。有车企高管表示,理想的状态是每天至少更新一次,但目前几大高精地图供应商基本都在以季度为单位更新。

目前以百度、高德为首的高精地图厂家,其地图的测绘和更新主要还依赖各家的采集车队,单车采购成本动辄超过百万元,如果更高的更新频率,就意味着更多的车辆投入更高的成本,车企很难为这些额外的成本投入买单。

1.3重感知策略

重感知策略主要依靠车内自有硬件和软件,持续改善传感器性能和成本,提升算法能力,是一个可以稳扎稳打、持续积累的技术路线。对于高阶自动驾驶,最大的挑战是难以穷尽的长尾场景,其对车辆能力的要求,不是让其提前记住所有场景,而是通过不断的硬软件迭代,具备面对各种场景的应变能力。就好像面对高考,真正优秀的学生不是那些把《黄冈密卷》《5年高考,3年模拟》里所有题目的标准答案都背下来,而是能通过做题来不断思考和总结经验, 实现融会贯通,从而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难题。

魏牌城市NOH走的就是“重感知”这条路线

以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为例,车辆配备2颗125线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2颗高清摄像头,一共31个感知组件,四位一体高效协同的超强感知模组。在感知硬件配置上可谓满配出击。

而在算力支持方面,魏牌城市NOH则搭载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下5nm高通骁龙8540+7nm高通骁龙9000方案,单板算力达到360 TOPS,并且后续可以升级到1440 TOPS,是目前全球算力最高的可量产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之一。

硬件冗余加上强大的算力支持,在感知上比只依靠摄像头的纯视觉路线更全面,在信息获取方面可以不依赖高精地图,凭借车辆自身硬软件的重感知技术优势,再配合简单的外部信息,通过后期不断迭代优化,便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智能驾驶辅助。这更符合中国城市交通的特殊情况,也是其区别于“纯视觉”和“重地图”技术路线的底气和根本所在。

目前,魏牌城市NOH已公布了在北京和保定的内测视频,其中在保定的测试路线中,涵盖了城市通行的典型道路,包括城市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等,全长17公里,经过31个红绿灯路口,整体来看,魏牌城市NOH这次给出了不错的成绩表现。

我之前体验过一家做L4级别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的城市道路测试车辆,很明白在十字路口的左转,对于车辆会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因为一方面是可能有较多的穿行车辆和行人,另一方面左转路口通常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无车道线道路。从魏牌NOH的内测视频中可以看到,在几个左转路口测试环节中,车辆在无人接管的状态下都实现了顺利地通过。

在较为常规的直行路口中,测试车辆从80米开外就可以智能识别交通信号灯,根据信号灯读秒时间,做出智能跟随前车通过,或在路口停下等候的操作。根据我目前的理解,这个操作主要还是依赖车载摄像头,如果前方有遮蔽视线的大车,车辆是否还能完成操作,还有待观察。

被侧方车辆加塞是我们城市道路上常遇到的场景,目前量产的带L2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车辆,遇到加塞时大部分都会要求驾驶员接管。在魏牌城市NOH的内测视频中,测试车辆在识别到加塞车辆后,并对车辆进行主动避让,保持了无接管状态下的继续行驶。

视频中还有两个我认为NOH表现不错的场景,一个是在感知到前方车辆略微有入侵车道的倾向时,测试车辆就很灵敏地进行了一个微小的转向以实现避让。

另外在路口遇到一辆突然拐入的非机动车辆时,测试车辆及时进行了礼让,整个刹车过程比较温和。

根据官方资料显示,未来还将发布智慧交通流处理功能,能够让魏牌城市NOH更进一步接近人类的驾驶方式,可根据转向灯和刹车灯,提前预知前车意图,提高用户乘坐的舒适性。

在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过程中,OEM和科技公司深度合作,互相信任十分重要。

好刀也需配英雄。毫末与魏牌的配合,类似Cruise和通用汽车,这种模式既可以保障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有规模化落地的产品,让其可以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地迭代发展,同时也保障技术研发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能够在技术开发和用户需求理解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

重要的是毫末与魏牌的合作模式,能保证双方有较高的互信度,双方数据和经验的无障碍共享,有助于推动技术改善和大胆的技术探索。正如早年间苹果用硬件业务培育出了自己的IOS系统业务,虽然早期bug重重且能力有限,但时至今日已成为互相成就的典范。

根据魏牌官方给出的数据,目前量产车已完成开通北京、保定两个城市NOH功能,并且在此之前城市NOH的测试里程已经超过2000万公里,已可以实现超过90%的城市场景覆盖、超过70%的路口通过率以及超过90%的变道成功率。目前的规划是,今年年底之前城市NOH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将覆盖10座城市,明年将计划覆盖超100座城市。待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量产车真正交付后,我会找机会去体验测试一下城市NOH在城市通勤中实际的表现。

发布于 2022-11-24 15:37・IP 属地上海
一苒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