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四年前已经有人问过了。
世界杯热度“不如以前”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电视的衰落,4G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互联网公司普遍采取算法识别用户使用习惯,然后推送广告的营销策略,导致我们每一个人无时不刻不生活在资本给我们营造的“信息茧房”里面。你每次登录进入抖音,头条,小红书,知乎,你默认看到的内容,无不都是根据你平时浏览,停留时间比较长的内容,由算法推算出来的。
举我个人例子,有一次我在大众点评看了一家宠物店相关的,从此以后大众点评推荐这一块,基本都是推送猫狗萌宠,我喜欢的精酿啤酒什么再也看不到了。这就是算法推算的威力。
如果你平时不关注体育,那么各种app自然也不会给你推送体育类相关的新闻,没有推送,你就以为没有热度。这是其一。
其二,目前体育消费市场这块,如果你有关注这几年的足球转播,央视很明显在往专业化,精细化,知识产权付费化运营的方向转型。
从1980年代开始,我们国内一般人看世界杯,往往是央视牵头买版权,然后所有比赛免费通过央5给全国观众看。至于世界杯的高额转播费,央视一般从广告商身上找回来。
这在其他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世界上绝大部分其他国家/地区,世界杯比赛往往都是只提供部分的免费场次,50%左右甚至更多的场次是需要通过付费频道收费观看。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央视已经悄悄的开始了体育直播的思路转变,从原先半公益式的覆盖全民的直播,开始转变思路像爱奇艺,腾讯体育一样,通过针对特定的消费人群,提供更精细化的转播服务,这个平台其实大家都接触过,就是“咪咕视频”。

根本原因
很多人看央视这几年不转播/很少转播五大联赛,误以为是脱钩的原因,脱钩不排除有影响,但是更多的是央视主动把体育直播这块阵地转移到“咪咕视频”上去了,你仔细看咪咕的直播源,实际上是央视提供的。

原本央视直播足球,尤其是一到世界杯/欧洲杯,一直就有被球迷吐槽解说员/嘉宾水平不如爱奇艺,腾讯或者早期的PPTV,乐视这种付费网络平台。
而央视其实挺冤枉的,我花大钱买版权做半慈善,面向全民普及足球,不可能还在解说上投入重金聘请一些大牌的名嘴来解说。等于搞半天吃力还不讨好。
而像爱/腾/咪他们,不光在清晰度,解说水平,嘉宾阵容要碾压央视,他们还会通过付费提供额外服务,例如原声/超高清/方言/多机位等等更加专业化服务,而这一切,都是需要球迷付费才能享受的。
所以央视现在思路转变了,除了极少数热度非常高的顶级赛事,如欧洲杯,世界杯决赛,其余的比赛,都会尝试分销,与其他平台合作转播,通过付费,提供更加专业有质量的服务。
1978-2014年世界杯那种热度,与其说是常态,倒不是说是体育转播中的一种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