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蒙元过后直接是满清,那汉族会怎么样?
会不会变成达利特了
- 8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来给大家看一个直接的印度例子,捋一下印度历史
先上一张地形图
在中国二里头文明时期,印度也形成了自己哈拉帕文明
随后夏朝时期哈拉帕文明被雅利安人征服,种姓制度成立,雅利安人统治了印度(雅利安人征服印度不是像西班牙征服印第安人那样,二者之间并没有科技代差,都是当时生活在南亚地区的两个共生部落,可以理解成中国的二里头文明和良渚文明的关系)
这个原始的哈拉帕文明也就是被很多人嘴里说的古印度,他和现在印度的关系是良渚文化和现代中国人的关系
商朝时期,雅利安文明在北方形成以俱卢王国为首的上百个雅利安诸侯国。而南方的高原里生存的是大量的南蛮部落,还没有形成文明
周朝时期,诸侯国互相征伐,打的只剩16个。印度进入列国时期,大家开始对外扩张,不断的掠夺周围的领土
随后印度完成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由最东边的摩羯托国统一了十六国,创立了难陀王朝。
该国虽然是雅利安人,但世世代代和达罗毗荼女性通婚。而形成父系雅利安,母系达罗毗荼的新民族,称之为婆罗多人,并统一了16国语言文字(现在印度的主体民族形成)
难陀王朝二世而亡,为其养孔雀的奴隶月护王揭竿而起,创立了孔雀王朝
其孙子阿育王在位期间,发动南征“封狼居胥”,吞并了南蛮所生活的德干高原,在当地推行印度文化
从此印度版图扩张到了南方
孔雀王朝国祚持续将近200年,经12帝
后连着三次皇帝没有儿子而终,被大将军华友篡位,孔雀王朝灭亡。
将军华友成立了巽伽王朝
然而南方的南蛮领袖畜母伽不承认其地位,认为自己才是印度正统,编了一套故事说自己是列国时期一个诸侯国的王子跑到了南方和当地女性生下的后代,自己才是真正的印度正统
畜母伽爷孙三代人开启了一套印度化改革,学习印度宗教,语言,服装。独立创立了百城王朝
从此印度陷入了200年的南北朝时期
北朝200年间发生了三次权臣篡位改朝换代,而南朝相对稳定不断北伐而发展
最后南朝君主婆兰梅吔在位期间,打入北朝的首都,分封当地诸侯。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贵霜人瓜分了北朝
后面伊朗萨山王朝崛起,暴打贵霜游牧民族,造成了北方大量权力真空。
南方百城王朝末代君主敏还堵荒野无度,导致农民起义四起,下放皇权给地区诸侯五支军队来平灭贼流。从导致了百城王朝地方诸侯自立,走向了十余年的分裂时期
在北方有一只笈多贵族世家,其后面被百城王朝所册封摩羯托侯,其赢得了全民吃鸡大战
完成了第二次大统一印度,结束了400年的南北朝,成立了笈多王朝
印度综合国力达到极盛,几次北伐打的白匈奴帝国到处乱窜。文化,艺术,医疗天文学等等都开始了发展
其也是印度武德最充沛的一个王朝,曾经达到封狼居胥的成就,一口气北伐到了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境内
笈多王朝国祚200年,随后节度使分裂,中央权力衰弱。国家进入了七国时期
7国时期一共50年左右的小分裂时期,随后印度迎来了一次半大一统
也就是唐僧所去访问的戒日王朝。该王朝基本统一了印度北方的基本盘,但是武德拉胯,多次试图征服德干高原地区遮楼其,收复这块儿领土未遂
同时代在德干高原上的南蛮遮楼其和戒日不断抗衡,互相没有办法
后该王朝被王玄策灭掉
戒日王朝灭亡后,印度进入三国时期
其原先一直灭不掉的南蛮遮楼其进化成了罗湿拘罗陀
北方的印度形成了翟折罗国
东北方形成了波罗国
这三国在一起混战了二三百年
一共爆发了4次大规模战争,谁也没有成功统一印度(其中罗湿拘罗陀比较强,打的对面称臣纳贡过)
在三国时代后期,生活在印度半岛最南端的南蛮朱罗人忽然出现雄主喇金多籁一世,一口气干翻了波罗王朝,殖民东南亚,同时发动金锦三大征把罗湿拘罗陀打解体,公开选补自己才是真正的印度正统,其他那三位国家都是阎罗妖。并且印马恒河,抢到了象征王权的圣水
不过在其去世之后那三国贵族后裔纷纷复国,赶跑了朱罗人(朱罗入侵后的三国,不仅仅是三个国家在打仗了,而是三个国家的贵族后裔形成了十几个国家互相打仗)
在这场长达百年的战争中印度人口丧失了3/5。
随着三国中的最后一国翟折罗末代傻子君主抹寺山上台,其丞相瓦寺图波罗掌握大局,不曾想篡位。多次辅助少主南征北战,一生中曾17次传过茂普宁山南征,试图恢复翟折罗国曾经的荣光。50来岁累死在行伍之中。他死后4个月,穆斯林杀进了翟折罗的领土,少主投降,三国时期结束了
三国打了400年,谁也没能大统一印度,最后被穆斯林摘了桃子,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入侵的王朝,德里苏丹成立
然后又紧接着形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入侵形成的王朝,莫沃尔帝国
我们对比一下中国和印度的历史,就发现少了些什么。
商=俱卢
周=雅利安16国
秦=难托
汉=孔雀
南北朝=南北朝
隋唐=笈多
五代=七国
宋辽西夏=戒日遮楼其
三国=三国(位置有点儿不太对)
元=德里苏丹
清=莫卧尔
中国和印度的根本差距就在于明朝
印度这个国家和中国一样,也有大一统的。可能。看来大一统的基础就在于明朝。
来发一张印度历史全朝代叠加版图
这样看起来印度文明真的很发达吧
编辑于 2023-09-09 15:08・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赛德那 - 173 个点赞 👍
那么狼图腾理论直接坐实。
因为大明的存在,让狼图腾理论不战自败。
假设没有大明的存在。
假设蒙元以后直接是满清。
那对汉族的来说是致命性的。
因为这样你会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没有大明,元以后直接满清,汉族最近一千年的历史,那是真的没有高光时刻了。
咱就先不说,燕云十六州,辽东,云贵,河西的沦陷时间了。
就说一下靖康之耻,北宋灭亡中原华北沦陷时间吧。
如果没有大明收复中原,收复华北。
而是元以后直接满清接上。(假设满清1368建立亡于1644年)
那就是说中原北方从靖康之耻以后就沦陷了五百多年。
而南方从1279年全面沦陷算起南方沦陷时间也有365年。
而燕云十六州,辽东,云南,河西的沦陷时间就更长了。
以上还是计算咱所假设的满清灭亡以后的沦陷时间。
如果你把时间线转移到近代。
以1912年的时间线来看。
那么就是靖康之耻以后北方沦陷了785年而南方沦陷了633年,也就是说汉族全面沦陷633年。
那么在如此长的沦陷时间里,各地汉族的民族认同肯定也会埋没。
汉族有可能会分裂。
参考今天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
而汉族民系又比较多,那极有可能会分裂成几个民族的。
上面两个链接回答就说的很好。
如果没有明朝,那么汉族大概率会分裂。
所以如果没有大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我想元以后直接满清,恐怕也不会有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了。
那么最近一千年汉族的表现那就真的惨不忍睹。
我想汉族,中国会沦为和印度一样吧。
非常幸运的一点就是本位面的世界有大明。
因为有了大明汉族才有复兴的希望。
因为有了大明被辽金元残害的北方才能重新恢复。
因为有了大明南北东西各地的汉族才避免分裂。
因为有了大明汉族才避免了成为古印度,古罗马,古希腊的结局。
因为有了大明反汉分子塑造的狼图腾理论在大明面前不战自败。
因为有了大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成功,才有太平天国起义和辛亥革命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因为有了大明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的汉人会彼此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因为有了大明,陆游,辛弃疾,岳飞,他们做梦都希望收复的故土全部被大明收复了。
因为有了大明,汉族从安史之乱衰退以后到了洪武永乐时期又能迎来万国来朝的局面。
也让今天的我们相信中国能够复兴,也必然会复兴。
从安史之乱以后汉族丢了西域,丢了河西,丢了辽东,五代十国时期又丢了燕云十六州和交趾,到了宋朝靖康之耻汉族甚至丢了中原丢了华北,而到了南宋汉族连江南以及整个天下都丢给了胡人了。
在汉族一步步走向深渊,要沦为废物民族,拉胯民族的时候,大明出现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明军开始北伐,此年距南宋灭亡88年 , 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明军收复山东、河南,进占汴梁,此年距靖康之变242年 洪武元年闰七月,明军收复大都(燕京),此年距石敬塘割让幽云十六州430年 洪武三年(1370年)明军收复甘肃,此年距西夏叛宋332年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收复云南,此年距云南脱离中原王朝超过600年 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军收复辽东,此年距唐中期丢失辽东超过600年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军于捕鱼儿海之战中基本灭亡北元,此年距中原王朝上次深入北方草原发动灭国战争超过600年,距靖康之耻261年(虽然靖康之耻和蒙古无关)距崖山海战109年,109年以前蒙古人灭了汉人的江山,109年后的汉人明军彻底报了崖山海战的仇。
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扭转了自安史之乱以后汉人基本盘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这种局面,不仅推翻蒙古人的统治,不仅恢复了南宋版图,恢复了北宋版图还收复了北宋三百年没能收复的燕云十六州,并且进一步的收复辽东,收复青海,宁夏,也是汉族王朝首次对云南贵州进行,行省流官统治的开始,在明朝以前中原王朝对云南贵州实际上主要靠羁縻统治为主,所以西南之地虽然早在汉朝就纳入版图,但是控制力一直较弱,一度在唐宋时期出现南诏大理这种类似于越南随时有可能脱离中国领土的国家,虽然大理最终被元朝灭掉但换汤不换药,大理段家依然在当地高度自治,甚至到了后面出现一个麓川王国吞并了元朝半个云南,而对此元朝无可奈何,是大明建立以后粉碎了麓川王国吞并云南的计划,是大明打残了麓川王国,并且对云南贵州改土归流,实行,行省直辖统治,云南贵州能成为汉族的基本盘大明功不可没,而朱元璋建立的大明也是继汉朝,唐朝以后汉族王朝又一个黄金时期,朝贡体系达到巅峰的一个朝代,还是汉族王朝首次羁縻统治西藏的汉族王朝,以及羁縻中南半岛大半领土也就是三宣六慰的朝代,明朝鼎盛时期的版图按国内版的标准是997万,实际上这还是少了三宣六慰等地,加上三宣六慰等地明朝鼎盛时期领土1100多万,藩属国一百多个。
明朝鼎盛时期朝贡体系势力范围 明朝海外官厂分布图 大明鼎盛时期,封贡圈北穷大漠,南极冥海,东起扶桑,西到斯瓦西里诸邦。北有北山女真,南有满者伯夷。 官场,抽分所开到波斯湾。印度洋化为内海。 我中华天下达到第三次极盛。
鼎盛时期的明朝是继,汉,唐,以后又一个无比强盛的超级帝国,如果用秦汉作为华夏第一帝国,隋唐作为华夏第二帝国,那么大明就是华夏第三帝国。
所以说明朝对汉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如果没有明朝,蒙元以后直接是满清,那么古印度原住民的今天,就是平行世界没有明朝存在的汉族的所面临的局面。
编辑于 2023-06-19 23:4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蘇方木 - 108 个点赞 👍
印度自戒日王朝后四分五裂。
做个对比:
孔雀王朝——秦汉(本土大一统)
贵霜王朝与东印度 —— 北朝与南朝(二元对立)
笈多王朝——隋唐(本土大一统)
戒日王朝——宋(局部统一)
加兹尼王朝、古尔王朝、帕拉王朝——辽金宋(外来征服与本土抵抗)
德里苏丹国——元 (外来彻底征服)
?——明(本土大一统)
莫卧儿——清(外来彻底征服)
英属印度——民国(进入近现代)
印度在德里苏丹国与莫卧儿王朝之间少了一个本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印度文明遭到了中亚伊斯兰势力的连续强奸与殴打。
而中国则在14世纪复国复兴,使得后来的入侵者对中华的打击程度远远低于印度。
如果没有明朝复兴中华文化,中国可能也会走印度的路。中国北方可能分裂成三大族群,即河北山西(蒙古化汉人)、甘肃(伊斯兰化蒙古人)、河南山东关中(汉人)。而中国南方会分裂成数个族群,江淮江汉江南地区(汉人)、福建(波斯化、什叶派化汉人)、云南(伊斯兰化蒙古人契丹人、土著)、两广(越人)、四川(色目人、伊斯兰化蒙古人)、贵州、湖南西部(苗瑶族群)、广西西部(僮人)。
编辑于 2022-10-15 21:29・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神经内科王医生 - 27 个点赞 👍
哈哈哈!
达利特影响你是印度人了吗?
达利特不也照样生活在印度大陆吗?
达利特不照样可以有印度梦吗?
达利特不照样是大国公民吗?
达利特的国家不也照样可以火箭上天,上火星,造航母吗?
跪着当个光荣的达利特有什么不好?
你看看多少人说“跟现在一样”,他们现在就觉得自己是达利特呢, 那还不是无所谓?
只是有些汉人脾气倔,宁死也不当达利特!
发布于 2022-10-16 16:1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朱朱 - 3 个点赞 👍
没有那么多张伟。一般来说叫做张九四、张九三、张九五、张九六(猜猜哪一个是张士诚、张士信的原名?)
没有那么多陈强。一般来说叫做陈阿大、陈阿二、陈阿三、陈阿四、陈阿五(猜猜哪一个是陈友凉、陈友仁、陈友贵的原名?)
比如有人叫常重五、常六六;猜猜他们和常遇春有什么关系?
比如有人叫做朱初一、朱五四、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猜猜他和朱元璋是什么关系?
李二、彭大这两位是谁?听说过李喜喜不?芝麻李呢?赵均用呢?
方国珍、方国璋、方国瑛、方国珉……
朱光卿、聂秀卿、布王三、胡闰儿、胡山花、辘轴李……
韩山童、刘福通、杜遵道、韩林儿、毛贵、破头潘、关先生、大刀敖、白不信、孟海马、郭子兴……
彭和尚、周子旺、徐真一、邹普胜、陈普才、李普胜、赵普胜、丁普郎、杨普雄、项普略、况普天、欧普祥、陈普文、陈阿三、明眼子……
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韩山童、刘福通
杀尽不平方太平
——红巾军
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贫极江南,富夸塞北
蹑大宋之遐踪,雪崖山之沉恨,胡元宁有百年之运乎?
——韩宋北伐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韩宋北伐
云从龙,风从虎, 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 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 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 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 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 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 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 不破黄龙誓不休。
——韩宋北伐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
——韩宋吴国公朱元璋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大明北伐
罗贯中:这个大宋只要不是姓赵的,都是特别猛。
前有刘宋刘裕气吞万里如虎。北破洛阳,西克长安。
现在大宋韩宋龙凤年间,大宋徐宋天完年间,大周至正年间,大元至正年间。
韩宋刘福通高举“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口号,提三路大军北伐。
其中韩宋北伐西路军攻克潼关,突进关中被围,转进宁夏。再派韩宋北伐援西路军李喜喜、傅友德从南阳攻略武关,西进关中,与蒙古马军决战关中。
韩宋北伐中路军在关铎、潘诚带领下冲进山西,攻大同,占上都、克辽阳、破高丽,转战数千里。
从唐之后我汉家男儿首次击穿幽云十六州,攻占辽东、光复我汉乐浪郡、驻平壤、首破三韩、灭高丽上京、占据汉城。
韩宋设立大宋辽宁行省,省府为辽阳,关铎为大宋辽王兼辽宁平章政事。
韩宋设立大宋海东行省,省府为汉城,潘诚为大宋韩王兼海东平章政事。
韩宋北伐东路军毛贵奇兵出淮北,由海路突降青岛,随后追亡遂北,横扫千军,韩宋设立大宋山东行省,省府为益都,毛贵为大宋齐王兼山东平章政事。
随后毛齐王继续领军北上,兵进雄安,其前锋已达天津!
大都震动,一日数惊,五议迁都。
韩宋南路红巾在朱元璋、邵荣的领导下已占金陵,韩宋设立大宋江南行省,省府为应天;朱元璋为大宋吴国公兼江南平章政事。
随后继续出兵、前锋胡大海突破镇江,徐达横扫江东,打得元军杨完者、刘伯温连连败退。
更可怕的是那常遇春,猛攻我大周,我大周妙计连出,大周猛将吕珍虽是吕蒙再世,只是那常十万不讲武德,他什么计都没有,他只会带人冲在最前面。
韩宋刘福通更亲帅亲军北上,光复开封,还都大宋旧都。
刘福通任丞相兼太尉!
皇帝:韩林儿
立年号龙凤,震撼华夏!
(罗贯中:龙凤?卧龙?凤雏?)
徐宋徐寿辉、明玉珍提兵西进,攻克江州,改名重庆府,再进成都,光复蜀都。
徐宋设立大宋四川行省,省府重庆;明玉珍为大宋夏王兼四川平章政事。
徐宋徐寿辉、陈友谅横扫湖南湖北,攻克南昌,西进江西,前锋已达洪都,与韩宋朱元璋亲侄朱文正对峙。
徐宋设立大宋湖广行省,省府南昌。
陈友谅为大宋汉王、丞相、太尉、大宋全国兵马大元帅府统帅、大宋湖广行省平章政事。
皇帝:徐寿辉
国教:明教
明教大护法:邹普胜
国师:彭莹玉
徐宋横跨益州荆州。立年号天完,声动天下。
(天完:把大元全面包围起来)
拥兵数十万,
造船无数,
铁锁连舟,
欲与韩宋朱元璋会猎于江东!
那韩宋朱元璋独霸金陵,改名应天府,还挂起“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对联,豪气冲天,攻克我大周城池数十座。
当今天下英雄,唯在大宋!
想我罗贯中才高八斗,
虽然是一布衣,躬耕于梁山,苟全性命于乱世,只求闻达于诸侯,又师从施耐庵施公于梁山学得兵法若干。
我本以为大周皇帝张士诚连挡大元帝国脱脱丞相亲帅的百万大军于高邮,后又独占江淮苏州等富地,又极重视读书人,旗下名士无数,类似那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个明公。谁知他长厚似伪,虽然我多智近妖,但却给我区区主薄一职,这叫我怎么发光发热?
吕布,我今天终于理解你了。
中兴之臣常有,而明主难求。不如归稳?
再说我师施公最近在写小说《水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我,就去写《三国》吧。
写着三国,又想起那亲历的鄱阳湖之战!
话说当年韩宋朱元璋夹在我大周与徐宋陈友谅,以及我大周盟友方国祯之间;时徐宋陈友谅来使我大周,相约夹攻韩宋朱元璋;我当时就表示朱元璋鹰顾狼视,称此良机将朱贼消灭。
但时任大周大都护大将军再世吕蒙的吕珍认为。陈友谅挟徐寿辉令徐宋,实乃当世曹孟德。连横荆益两州,陈家五兄弟勇猛无双,类似夏侯诸曹,手握重兵,旗下大将明玉珍、张定边、傅友德、赵普胜等个个人中吕布。
造无数大船、兵甲数十万,占据江东上游,若联陈攻朱,朱或亡或投陈,这样陈友谅再夹大胜之威东进攻我大周,我军必危。
你罗贯中只是我大周军中一个小小的主薄,在这乱出建议,危我大周,你是怕我的剑不利吗?
我吕家先祖蒙当年勇冠三军,亲帅部曲亲自操舟猛攻关羽所设的烽火据点,以讯雷之势包围公安城。
之后,连夜带兵赶向江陵。
凌晨刚至、城门刚开、我先祖奋不顾身,第一个杀入城门。
后关羽带兵回军,我先祖再设伏兵麦城。更于万军之中,亲取关羽、关平父子首级,威震华夏。
只是此战之后,我先祖也因过于勇猛善战,伤了身子,不久辞逝。
(罗贯中:就是诈病白衣渡江,和内奸糜芳、士仁暗算关公的小人,你当我不知?我要写出来。)
从此,我吕家也清楚,当猛将有用,当个读书多的懂谋略有远见的猛将更加有用。
那朱元璋,最多是个弱版刘备。
是个讨食小和尚出身,全副身家只有半个破碗。
目前的亲族只有一个侄儿朱文正,身边的将领不过是徐常汤,我看那汤和连简雍都不如。
那常遇春虽勇,不过像那反骨的魏延。
也就是个徐达还能打,但就算他是关羽又如何?他强点也无所谓,正好帮我们挡着那陈曹操。
至于朱文忠、朱英、朱安这些朱贼假子,顶多就是个反骨的刘封。
最好笑的是那李善长,只当过元庭的小吏。
还有那胡惟庸,这个不知哪来的山村野人。
那朱贼还把这两人当成宝,还称他俩为军师,真的太好笑了!
最最好笑的是那刚投降朱贼的大元忠臣刘基刘伯温,此人号称青山居士,常常叫人吹虚他为赛诸葛。
结果领军征方国祯,被方鱼贩子打败了六七次。又来碰我大周亲王张士信,被我张亲王打得他全军覆没。好不容易拉起兵马来又遇上那徐达,这下好了,人都被捉到。
那朱重八还把他当成个宝,又封为军师。
于是大周皇帝张士诚暂时放下朱贼杀弟的仇恨,釆用吕蒙再世吕珍的策略,坐山观虎斗,等那陈曹操与朱刘备的鄱阳湖大战!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舟船最多、改变中华历史进程的惊天水战,徐徐开幕!
徐宋汉王陈友谅拥主军40万+水手民夫60万,大小舟船6万余艘。
韩宋吴国公朱元璋拥主力军25万+水手民夫30万,大小舟船1.5余艘。
此战
朱元璋以下,明初全明星阵容首发,除耿炳文要防张四九之外,其它全部到场。
陈友谅以下,陈家五虎张定边等超级将领全到。
大战最危险的时候,朱元璋身中数箭,常遇春身中数十箭,朱英(沭英)朱文忠(李文忠)差一点身亡。
东风终于到来。
徐达、朱文正凶性大发,点火猛冲。
刘伯温安排的这场大火,烧了七天七夜。
陈友谅、陈友仁、陈友贵身亡。
张定边在胡大海、常遇春、蓝玉围攻之下突围。
(三英战吕布?)
赵普胜与傅友徳脱上衣决斗。
(马超战许禇?)
不远处,有个叫做罗贯中的人,已经观察了这场大战三个月。
给出了罗版武力排名:
张定边:吕布之勇;胡大海:关羽之勇;陈友仁:赵云之勇;常遇春:张飞之勇;陈友贵:典韦之勇;傅友徳:马超之勇;张德胜:黄忠之勇;赵普胜:许褚之勇;廖永忠:甘宁之勇;邓愈:张辽之勇;陈友直:孙策之勇;朱文正:魏延之勇;蓝玉:太史慈之勇
编辑于 2023-09-11 06:07・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杨春柳 - 2 个点赞 👍
没有明朝,没有朱元璋,那也没有华夏了。朱元璋真正实现了:山河奄有中华在,日月重开大宋天。
首先提一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蒙元统一中国的谕中原檄:
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曰: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酖兄,至于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义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河洛之徒也;或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为名,乃得兵权。及妖人已灭,兵权已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沔,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雠,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其体之!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这篇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1367年出兵北伐蒙元的檄文,相传由宋濂起草。檄文历数元朝统治之昏暴及人民流离之惨状,断定元朝已丧失天命,失去统治中国的资格;接着说明朱元璋乃是天命所归的新主,必将削平群雄、扫荡胡尘、一统华夏,因而在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成为朱元璋北伐的纲领。该檄文以“天命”为中心,同时兼带华夷之辨的民族主义,理直事明,气势磅礴,顺应民心,为明朝的建立奠定基础。该檄文的影响亦十分深远,汉民族主义者都对该文推崇有加,其中“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亦演变为清末革命党的口号。
排名第二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衣冠复古诏。
“诏:复衣冠如唐制,初,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变易中国之制,士庶咸辫发垂髻,深襜胡俗。衣服则为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无复中国衣冠之旧。甚者易其姓氏为胡名,习胡语俗化既久恬不知怪。上久厌之至,是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官则乌纱帽、圆领、束、黑靴;士庶则服四带巾、杂色盘领衣,不得用黄玄。乐工冠青卍字顶巾,系红绿帛带。士庶妻首饰许用银镀金耳环,用金珠钏镯,用银服浅色团衫,用纻丝绫罗绢。其乐妓则戴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庶民妻同,不得服两截胡衣。其辫发、椎髻、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斟酌损益皆断自圣心,于是百有余年胡俗悉复中国之旧矣”
朱元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而明朝离上一个汉人大一统王朝唐朝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了。
明朝北伐成功,虽然成功将蒙古人赶出中原,完成驱逐鞑虏伟业。但是经过四百多年的战乱及异族统治,汉民族和汉文化已经非常衰微,中华大地胡化严重,胡服,胡名,胡语比比皆是。汉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为了力挽狂澜,明太祖朱元璋制定《大明集礼》,为恢复汉文化采取一系列强制汉化措施以夏变夷。朱元璋将礼仪视作一种政治手段以及道德价值准则,希望通过礼仪的改革,重塑混乱已久的社会秩序。礼法,国之纪纲,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元朝统治导致中国之礼变易几尽,朱元璋是站在华夷之辨的角度,提出礼仪改革的政策。
服饰方面,发布“衣冠复古诏”,制定了具有明朝特色、等级严格的冠服制度;
元朝在全国统治建立后,元朝统治下的汉人为求能够得到蒙古上司的赏识,大家主动去穿蒙古式的短衣,学说蒙古话。“为士者辫发短衣,效其语言容饰”。明朝建立之初,唐宋时代的汉服,早已烟消云散了。蒙古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对汉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关于衣服的改革,其实是礼仪改革的重点之一。
当时汉人“辫发椎髻、深檐胡帽”,衣服都是窄袖子的短衣,宽袍博带的汉服根本没人穿了。“士庶咸辫发垂髻,深襜胡俗。衣服则为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无复中国衣冠之旧”。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刚当上皇帝不到四十天的朱元璋发布“衣冠复古诏”,并规定命妇“不许仍用胡俗、服两截短衣”。洪武五年(1372)五月,又因“民间妇女收拾衣服尚循旧习”,要议定服制颁行。明初法律严格规定,如果小孩梳蒙古式的“搭头”,要被阉割,全家还要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充军。明朝通过严格的制度将明朝境内的百姓,包括归顺明朝的胡人——不论是蒙古人还是色目人,以唐朝时期的服装、发型为基准,进行更换服饰、发型。
朱元璋是以行政命令的手段要求明朝百姓以唐朝服装、法式为基准进行换服、换头型,凡是不按照洪武朝廷的命令做的,都要受到惩罚:比如流放,甚至阉割,总之,严酷的刑罚、高昂的法律成本,迫使明朝境内的百姓,不得不接受朱元璋的命令,按照朱元璋的要求,更换自己的服饰和发型。
语言方面。朱元璋规定了明朝官方语言的口音。颁布《洪武正韵》,禁止明朝范围的胡言胡语,定义了标准汉语。
礼仪方面,革除胡俗,恢复汉唐前代的儒家礼仪;
姓名方面,姓名严禁胡姓,甚至连汉族复姓都不随便许可使用;
婚姻方面,禁止少数民族自相嫁娶,禁止收继婚。洪武五年,朱元璋下达了一道敕令,令曰: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其色目钦察自相婚姻,不在此限。
。。。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强硬政策之下,中华大地终于将数百年的胡化给扭转了过来。
南宋人陈亮曾经写过一篇著名诗词,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里面描述的豪言壮语到了明朝终于实现。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曾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孙中山这么评价明太祖朱元璋: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明,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
发布于 2023-06-21 23:31・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及第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