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佛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

安姆贝瑞拉
9个点赞 👍

佛教不是华夏文明,佛教属于印度-雅利安文明:

天爱喜见王在灌顶二十年后亲自访问此地,并在此地进行了礼拜,因为佛释迦牟尼诞生在这里。他命人在该地周围建造一道石墙,并立此石柱以纪念他的朝拜。由于世尊佛陀诞生在这里,所以他下令蠲免蓝毗尼村的土地年贡,并废除普通税率,厘定只交收成的八分之一。
——古印度阿育王时代铭文(发现于鲁明台石柱)

佛教的核心教义八正道的梵语是Ārya aṣṭāṅga mārgaḥ,其中Ārya就是雅利安。aṣṭa是数字八,可以看出与英语的数字八eight,依旧可以看出同源关系。āṅga是“支”、“分”、“肢体”之意,而mārgaḥ为道(救赎目标)。所以,佛教的八正道的完整直译应该为“雅利安八正道”,佛教所谓的正道、正法就是“雅利安正道”、“雅利安正法”。而以吠陀经典为至高经典的婆罗门教则被贬抑为“外道”。

按佛教的定义,他自己才是正宗的印度教,经律论三藏才是“雅利安正道”、原来的以吠陀经典为至高经典的宗教反而是(雅利安)外道。因此,佛学就是不折不扣的印度-雅利安文明体系。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佛教虽然在汉代时期已经传入,但东汉、曹魏、蜀汉、东吴和西晋政权都明令禁止汉人出家为僧,《高僧传·佛图澄传》有载“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当时出家的僧人主要是西域胡人,佛教则被认为是胡人的宗教。影响十分有限。

真正让佛教坐大的其实是很多人厌恶的“五胡入华”: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北亚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游牧文化强烈冲击农业文明,使得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生存的安全系数降低;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北亚游牧民族的知识体系和世界观等迅速嵌入中国社会,在思想、伦理制度等方面打乱了本土知识体系。后赵建武元年(335年),后赵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允许汉人出家,从此佛教开始在北方迅速普及,并逐渐影响到南朝,为此后佛教兴盛打下了基础,也使得佛教从一个小教派逐渐发展成为了大教之一。

北朝的胡人政权对佛教的尊崇一脉相承,北魏、北周的灭佛都非常短暂,今天我们看到的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这四大石窟全都是五胡十六国、北朝时期开始开凿,石窟中很多中外闻名的精美的艺术作品也是这个时期制作的。鸠摩罗什、菩提达摩这些影响深远的大师也都是在胡人主导的北朝活跃的。

而且实际上后世像唐、宋、明都是以道教为国教(唐朝并不提倡佛教,玄奘当初也是非法出关,即使唐太宗宽恕了玄奘但是仍然坚持先道后佛原则。真正崇佛的其实是武周,由于篡唐所以武则天才要崇佛抑道——神秀、惠能、义净在武周朝活跃也得益于此

总的来说,历史上越贴近汉民族核心利益的政权,佛教地位越低,本土宗教道教地位就越高。佛教后来在元清时期复兴也是得益于元、清引入藏传佛教,同时打压本土派,道教走向式微。

回顾佛教历史,应该承认:佛教能在神州发扬光大并延续至今最应该感谢的大都是那些与“华夏文明”异质性很大的王朝:五胡、北朝、武周、蒙元、满清

发布于 2022-10-27 14:16・IP 属地黑龙江
朴朴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