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前那几年,末代港督要走了,大家都拿他当空气,没人听他的。
而新的权力机关还未建立,港警不知道该听谁的,香港处于权力真空期。
这时候黑社会如果联合起来发起暴动,万一成功了,大陆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出兵吧,违反《联合声明》;
不出兵吧,黑社会可能统治香港。
所以,在港警大力打击黑帮的同时,大陆给出“收编”的橄榄枝。
意思是:以前干黑事就算了,以后必须遵守法律。
所谓橄榄枝,就是当时政策上开了个口子:香港人去大陆投资,大陆不审查资金来源。
PS:来源不明的资金一般不能投资正当生意。
这个短暂的窗口期,是黑社会洗白的唯一出路。
电影《黑社会》的背景就是这个窗口期。
很多黑帮要趁这个政策洗白,黑社会高层(吉米、新记老徐等人)去大陆开厂,中层就拿着积蓄去广州买房,开港式茶餐厅。(师爷苏搞地下六合彩纯粹是剧情需要,吉米干正当生意,他搞这个属于给吉米找事儿)
这种潮流在当时被统称为“北上”。
像14K堂主陈慧敏,新义安的向氏家族,都在此期间北上洗白了,其中向华强现在还是广东政协委员。
1994年,大陆高官还在香港对媒体说:黑社会也有爱国的。各大报纸纷纷拿这个当头条标题新闻,市民很不满这句话,但这话的背后就如电影中所描述的:大陆要利用黑社会控制香港的局面。
到了2000年之后,特区政府的统治进入正轨,社会稳定。
大陆又开始审查资金来源,留给黑社会洗白的那窗口就彻底关上了。
所以,按照现实逻辑推断,到2000年之后,电影里的石副厅长就不会再逼吉米当话事人了。
这时候的香港黑社会对大陆已经没用了,而且也翻不起大浪,可以留给特区警方来处理。
大陆除了跟已经洗白的人打交道之外,不会再跟香港现存黑帮有任何联系。
像《无间道》里的倪永孝,如果放在现实中就是妥妥的SB。
倪永孝表面上要把黑道生意全部放弃,留给以前的手下,自己说的要移民,实际上准备北上洗白。
大陆对这个做法是认可的,还给了他政协委员候选人的身份,就是让他不要再干黑道。
结果倪永孝暗地里还是杀了几个手下,准备继续干黑道生意。
在韩琛把这些事爆料出来之后,倪永孝被理所当然地取消了候选人资格,然后被彻底抛弃。
这可是黑社会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窗口期,极其珍贵,而倪永孝却不珍惜,所以我说他SB。
但放在电影里,这做法却能增加戏剧张力。
回到《黑社会》电影话题,现实中吉米可能是向华强那种结局:到大陆当个政协委员,然后从事正当生意。到1997之后,他脱离话事人地位,彻底洗白。
但如果论电影,这样美好的结局不具备戏剧张力,有张力的结局是:
吉米被新时代的话事人分尸,应了《无间道》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
————反驳评论区————
一些人瞧不起黑帮,认为他们翻不起大浪,但你得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
英国人要走了,港督说话没人听。
虽说港督手上有军队,但英国政府不会答应,英国士兵也不会愿意为一块将要放手的土地卖命。
即如果黑帮闹事,他们英国人不会镇压,只会袖手旁观。
这跟上海的杜月笙是两回事,上海的军阀头子会在乎士兵伤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