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展到现在,隐隐约约已经有种现实版《人民的名义》的味道了。
从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开始,一下子登上热搜,引发全国人民的关注与讨论,受冤受屈的老百姓们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机会,乘着这股东风,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作用范围广的特点,为自己发声,将自己蒙受的迫害与冤屈,林林总总地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
循序渐进,顺理成章。
但众所周知,如果一件事进展得过于顺利的话,往往才透露着最大的反常。
在这里要先明确一件事,许多人对互联网时代都有一个很明显的认知错误,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拥有更多发声的机会,相比从前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网络能让更多的东西大白于天下,舆论也因此有了更大的力量。
然而现实却恰恰与之相反。
互联网的特性的确可以帮助一件事更快更广地传播,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它也更容易让一件事从传播的源头被掐断。
在大数据时代,更是很容易就能让一个人陷入信息茧房里面。
也就是说,在信息传播的源头就可以决定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同时也能决定你想说的,想展现的能否被其他人听到,看到。
这是资本层面就能做到的事,更遑论国家力量。
所以,当舆论能够发挥力量的时候,一定是在需要它发挥力量的时候,至少是默认它可以发挥力量的时候。
当明确了这一点后,就可以看出唐山系列事件的反常点在哪了。
媒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一反常态地大!
从烧烤店打人到后面的诸多实名举报当中,大部分事件所披露出的信息异常清晰!
烧烤店打人事件发生在6月10日凌晨两点四十左右,而也就是在当天,迅速登上了热搜,伴随着的是一段清晰且完整的视频。
清晰到能听清里面的每个人物说的每一句话,完整到从头到尾能看清整个事件发展的始末,整个视频全都是由监控录下的,施暴者将受害者由店内拖向店外的时候,监控视频也很自然地由店内转向了店外,衔接得很好,一帧都没有错过。
从事件发生到登上热搜,连一天时间都不到,而且上来就是完整版,没有半点阉割,效率拉满。
在从前的类似事件当中,是极难看到这样的现象的。
紧接着就是万能的网友的表演时间了,一边抓人,一边不断有施暴者的背景资料被曝光出来,犯罪前科,在逃人员,老赖,黑恶势力没跑了。
就在广大群众的愤慨情绪到达最高点的时候,第一则实名举报登上热搜。
蛋糕店老板事件。
这位老板其实不是第一次在网络上发声,他的维权时间已经持续一年了,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忽然被扒出来,然后又迅速被全网周知。
而就在网友们将目光移向蛋糕店老板,胸中怒火更旺,将将发出第一句声讨的时候,第二则实名举报又来了,一女子被酒吧老板非法拘禁侮辱,而且涉事酒吧离公安局只有一条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则举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事件信息清晰。
蛋糕店老板拿得出录像,录音。
被非法拘禁的女子也有录音。
这就在实名举报发出来的那一刻就坐实了不是在写小作文,是真被欺负了。
网络舆论会直接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
紧接着,诈骗和田玉翡翠事件,撞船导致五人失踪死亡事件,等等等等……
这一系列实名举报下来,再加上最开始的烧烤打人事件,将舆论彻底推向一个方向。
唐山这地方黑得没边儿了!
现实版狮驼国,现实版哥谭市,蝙蝠侠来唐山都得吃两个大逼斗……
从系列事件的一开始,到后面不断发酵,相关部门完全没有控制舆论发展的倾向。
没人想控制吗?
不是,蛋糕店老板的微博已经被清空了,其本人表示事情正在处理,不希望因为这样的事情使唐山被抹黑。
话是这么说,但事实上,人人都看的出来,这就是受到了神秘力量的影响。
与此同时,被非法拘禁的女子又放出了一段一段唐山市公安局工作人员联系她的录音。
其中该工作人员表示,事情在处理了,希望她删掉视频,领导和市领导都看到了,事情很复杂。
有趣的是,该工作人员请求受害女子删除视频时的措辞,“算我求你了也好”,“妹妹”……
什么时候政府部门想要控制舆论时要用到这样近乎恳求的语气?
尤其还是公安这样的暴力机构,他们本身就有监察网络的职能权限在身。
有人是想控制舆论趋势的,但不能像往常一样用最简单粗暴但也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只能放低姿态,以人民公仆的身份来请求被害人自主删除视频。
其实热度很好降,舆论也很好控制。
至少在第一则举报出现后就完全可以在网络层面上把后续接踵而至的举报压下来。
降热搜也很容易。
等到将事情处理完毕,再将消息全放出来,所造成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到时候的网络舆论就会是唐山市委市政府,纪委监委,公检法,扫黑除恶取得了多少成就的事,打了多少保护伞的事,除去了多少腐败分子的事。
同样的一件事不同时期报导出来就是不同的舆论风向。
这也符合相关部门的一贯处理方式。
但偏偏从唐山市委市政府,到河北省委省政府,再到更高层面。
有能力从舆论传播源头,舆论传播途径上下手,有效减小负面舆论影响力的人就没有这么干。
或者说至少有这样能力的人并没有在控制舆论这方面达成一致。
有人想灭火。
但也有人希望火烧得更旺一些,舆论和民意的力量更大一些。
这其实很不对劲,在现有情况下,唐山市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已经开始逐渐丧失公信力了,且程度非常严重。
而对一地政府和司法机关而言,丧失公信力是绝对致命的!
放任舆情发酵到这样地步的唯一理由只能是,即便是在短时间内付出这样的代价也要将舆论和民意的力量最大化,且有信心在相关事件处理完毕后重新恢复甚至进一步加强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值得一提的是从网上可以查到的信息是,唐山市现任市委书记是今年刚上任的。
唐山市公安局长也是去年7月30日刚上任,之前任职廊坊市公安局长。
而这次烧烤店打人事件恰好就是由廊坊市公安局广安分局异地管辖。
蛋糕店老板事件和女子被非法拘禁事件也都分别由不同公安局异地管辖。
再结合前面提到的唐山系列事件舆论热度发酵之迅猛,各事件证据信息之清晰,节奏之紧凑有序。
所以,盲猜一波。

故事就讲到这里。
以上。
—————————分割线———————
大家理性讨论啊,不要情绪化,已经有好几位网友的评论被自动删除了,老实说就我这大逆不道的回答都能好好地搁这放着,我也不知道那几位究竟说了个啥天怒人怨的,能让评论被秒删的。
看了大家的评论,再补充几点吧。
1、斗争的本质就是斗争,它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坏,它所代表的意义在不同的场景中是不一样的。
比如戊戌变法是斗争,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也是斗争。
前者在历史中代表的意义是积极的,哪怕它最终失败了,而后者在历史中代表的意义是消极的,哪怕袁世凯真的当上了大总统。
2、斗争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利益之争是争,理念之争也是争。
前者可以参照明朝中后期党争,后者可参照历朝历代变法。
这二者之间有一个区别,前者的斗争是可以缓解的,因为利益可以调和,可以妥协,而后者则一定要决出生死,因为理念的冲突是不可能斡旋的。
所以后者相对前者而言往往更加残酷。
3、这个回答只是提出一个思路,大家不要过于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