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没说错。
以前是非市场经济的逻辑在做教材。
画教材插图的,仔细翻翻看作者是谁,差不多都是艺术家。
你看看现在人家一尺画多少钱?
现在你要按市场经济来,现在画教材插图的是谁?
是插画师,是每月拿工资的上班族。
出版社那边预算给少了,公司老板那么扣个利润,具体画的人能有多少剩下?
转手发几包出去,可能一幅插画几百块。
但教育课本出版是垄断的,非市场的,没竞争的。
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奇怪么?
现在出了问题。那应该找的是甲方,也就是人教。
核心问题就是,怎么画出来的东西,怎么审批过的。再深一层,怎么用的这样的供应商?
这个吴勇设计工作室,可能屁股歪,可能审美过于先进,可能,哪怕就是公知阴阳人了。
这吴勇老师呢,「曾多次在媒体上力斥基础美学教育的缺失。『美育』的堕落,呼吁中国社会关注美学的建设,并倡导设计师不取悦市场,给予积极的引导」
他说「即便短时间内,会遭遇市场的阵痛,但着眼未来,一定能在软实力层面产生积极效应」。
所以这个插画和这些设计,可能只是我们目光短浅,没有着眼于未来。
可能这样,才会有这次「市场的阵痛」吧。也许孩子们看了这样的唐氏插画,「未来在软实力方面会产生积极的效应」。
但主要责任还不是在甲方么?
1. 项目审核的人要问责,这样的插画内容怎么过的?这就是明显的渎职。
2. 审核有没有流程?为什么出现这样的事故,以后如何避免?
3. 出版社怎么走的招投标流程选的这家设计公司,招标流程公示了么?
3. 设计费是多少,既然是国企,公示让大家看到整体花费了多少。
4. 如果少,那要问人教怎么分配的利润。在内容生产上的预算为什么那么低。
教材出版基本是垄断的,利润极高。如果人教在这种垄断的情况下都做不好事情,那就放这个利益出来,让各个国有及私营出版社来招投标,
教育部下面找个单位来做审批。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市场经济加国有监管嘛,自然会有活力。
大几百万、上几千万印刷量的东西,想想这个利润会多高,
成本构成中插画和设计占比是多少?
稍微花点钱,稍微花点钱,不搞裙带,不搞关系户,真的,怎么想也不至于如此吧。
说说这帮人是搞教育的。
但在孩子身上玩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丑化中国人形象,这帮人就是14亿人的罪人。
恶心,下作,呸。
看看人家国家的课本,人家才多少点人口,印刷量才多少,人家设计费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是不是用心去创作,是不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爱小朋友爱上学习?
有眼就能看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