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人用"封印解除"这种动漫台词讨论日本军事潜力时,总让我想起昭和年间百货公司橱窗里展示的机器人模型——精密的齿轮咬合出帝国雄心的幻影,橱窗玻璃上倒映出的却是排队领取救济粮的枯瘦人群。今天某些人对日本军事潜力的浪漫想象,本质上与当年军部吹嘘"竹枪战胜航母"的呓语同出一脉,都是用赛博朋克滤镜粉饰工业文明的铁律。
看看三菱重工船坞里锈迹斑斑的苍龙级潜艇生产线就知道,所谓"军工潜力"不过是经济动物基因里的返祖现象。这个把便利店饭团保质期精确到分钟的国度,在相控阵雷达领域却要跪着拆解洛马公司施舍的技术模块;能研发出全球最精密工业机器人的手指,却造不出一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当防卫省官员骄傲地宣布F-35国产化率达到40%时,他们不会告诉你核心的F135发动机热端部件依然需要每周从德克萨斯空运——这种程度的"军事潜力",大概相当于声称能用寿司店的外卖自行车组建机械化步兵师。
某些人津津乐道的"三个月造出核武器"神话更是暴露了地摊军事学的荒诞。且不提日本核电站在福岛事故后展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