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些高赞回答,我有个问题想问,还乡团主要成分是什么?
如果按你们说法
还乡团大部分是地主,那么还乡团规模在几十万人。40年代的中国,能冒出来几十万地主?你觉得可能吗?更何况,他们嘴里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地主阶级,跑到敌区就能征善战了?
当时报纸记载
苏鲁豫皖四省各县难民,还乡团自动组织成立,现已达60团,共计数十万人,为实现还乡目标,不惜做殊死搏斗。
其实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还乡团的大部分成员,和他们的对手一样,都是农民。
初期的土改绝对是有很大问题的。
当时徽县有一个地方,叫九胜庄,土改到最后搞到什么地步呢?1900多人的村庄,跑了1200多人,大部分人都跑去国民党那了,村子都空了,只剩下民兵和老弱妇孺。
难道想说,一个1900多人的村子,1200多人都是地主?
当时的说法是“一个不漏得斗透”。晋冀鲁豫有个村,原来说是斗透了,结果一复查,发现这个地区有个地主,叫金志强(音),为什么他是地主?调查说这一年他收获的粮食超过了全村平均数的5.3%,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于是就把他斗死了。
还有一个地主,收成倒没有达到平均数。但是他有个儿子,当小学老师,每个月有120半谷的收入,因此他的儿媳妇穿戴得整整齐齐,这也是没有斗透的理由,就非得把一部分人整死不可。
比如徽县的葛村庄,是当时县委直接领导的土改。这个村大概有两千多亩土地,土改中只有一百多亩是“胜利果实”,也就是土改中分掉的土地只有一百多亩。但是这个村两百多人,“群众打死人的统计”就有七个人。这种例子很多,实际上没分多少地,但是死了很多人。
同时,由于定性问题,“有余钱剩米放债的”,“自己耕种同时有多余土地出租的”或“土地劳力两俱充足,每年有多余粮食出卖或出借的”,或“雇佣工人的”农民,都被打成了富农。——《富农问题——前委、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决议》
结果,一大批做粉干的,蒸酒的,做豆腐卖钱的农户,都被打成富农之列,只因为他们雇工了。
这种氛围导致的结果就是,人人自危,都害怕被戴上地主富农的帽子,常常一个村,20%到30%的人就逃亡了,然后变成还乡团了。
当时由于发现逃亡现象很严重,上面还承认了错误,采取了很多措施想吸引难民回来。详情见颁发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一系列文章。
还乡团,他们大部分,就是那些在土改的胡乱指标下,失去了土地,财产的农民。
参考资料《十字路口的中国二元土地制度》,《新中国土改背景下的地主富农问题》,理性探讨欢迎,骂人建议别私我,骂这两本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