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利亚不仅仅是特务头子,他是契卡系统出身不假,但是在1931年因平定高加索叛乱有功,被提拔为格鲁吉亚共产党第一书记,第比利斯市委书记,简单来说就是去主政地方了。
贝利亚后来取代叶若夫,其实是因为叶若夫的手段有些过于残暴了,亚戈达主持的流放行动是有双重目的的,一方面是打击富农、斯大林的政敌以及其他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实远东地区的人口,开发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
这便是苏联在30年代非常著名的古拉格模式,不只是伐木、采金、采矿这些自然资源的开发,修建重大工程,建设水利设施、修筑机场、铁路和公路都有古拉格系统参与的,虽然古拉格系统的效率不高,但是自由工人是绝对不会冒着西伯利亚冬季的严寒出去伐木的。
但是叶若夫上台之后,大清洗进入了高潮阶段,这套体系被打乱了,在这种情况下,贝利亚从格鲁吉亚调到莫斯科,取代了叶若夫内务人民委员部主席的职务,这种做法其实是有着很强的经济性目的,所以贝利亚其实并不是叶若夫这种单纯的特务头子,到50年代初期,贝利亚在经济、矿产、军工生产、核计划乃至于东欧国家中有很大的话语权,苏共党内排名第三,低于斯大林和马林科夫,高于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

这种级别的官员,根本没有和平退休的先例,都是既决胜负,又分生死的,拿掉贝利亚是苏共主席团的共同决定,而贝利亚下台后必须被处决,这根本不是什么值得讨论的问题,不处决贝利亚才是值得惊讶的事情。
至于杀贝利亚的罪名,这也是苏联的传统罪名了,大家知道,列宁死后苏共的五大领导人中,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李可夫都是德国间谍;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领导层中28名正式和候补委员,在活到30年代的19名委员中15人是德国间谍,所以贝利亚是月球间谍,这也不是什么说不过去的事情。

苏联的政治模式走向文明,实际上还是在赫鲁晓夫掌权之后,1957年的政变之后,赫鲁晓夫没有让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谢皮洛夫去卢比扬卡报到,而是打发到了外敌担任闲职,伏罗希洛夫和布尔加宁甚至还成功留在的主席团。
此后苏联内部的政治斗争进入了一种比较文明的状态,时任克格勃主席伊万·谢罗夫和继任者亚历山大·谢列平的政治生涯都是以失势倒台而结束,但是都保住了性命。伊万·谢罗夫退役之后生活的非常惬意,夏天他去‘阿尔汉格尔斯科耶’疗养院去打台球,冬天则跑去滑雪。
1964年,赫鲁晓夫被强制退休,退休后也维持了一个比较体面的生活,赫鲁晓夫每天都在家周围的树林里散步,有事还拿望远镜观察周围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在家的时候则打开收音机,收听美国之音和BBC的节目,顺便把《真理报》编辑骂一顿,“这简直就是垃圾!他们怎么可以写出这样的东西?这是什么样的宣传?谁会相信这些东西?”
《日瓦戈医生》、《1984》一类的禁书也是赫鲁晓夫的最爱,表示“我们不该禁这些书。我当时应该自己读一下。我被蒙蔽了!”
赫鲁晓夫退休之后,另一个重要的活动是写回忆录,苏共的高层很快就知道,决定派中央监察委员会去同赫鲁晓夫谈一谈,结果让赫鲁晓夫骂了一顿,说他们浪费人民的钱来偷听他放屁,此事最后便不了了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