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11日,河南确山,在四野大军滚滚南下的铁流中,一对兄妹站在路口,拿着一张就照片,声音嘶哑地问道:“俺爹叫马尚德,他当年也是红军,大高个,你们认不认识?”
听到这对兄妹的询问,路过的战士们都上前看了眼照片,可是他们确实不认识这个人,也没有见到过,只能是对着兄妹摇了摇头:“没见过。”
兄妹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可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依旧在坚持寻找父亲的踪迹,只因为这是母亲的遗愿。
这对兄妹分别叫马从云(男)和马锦云(女),他们从未见过父亲,听母亲郭莲说,父亲早些年去参加红军了,一直未归家,也没有任何消息,当时的他们一个才一岁多,另一个还尚在襁褓,所以对父亲没有任何印象。
母亲就一直带着他们在家中等待着父亲归来,可是直到母亲病重,他们都没能等到父亲。
1944年的一天,卧病在床的母亲将兄妹俩叫到跟前,虚弱无比的她对着孩子们说道:“去那个柜子里,将那棉衣拿过来。”
听到母亲的话,马从云走到柜子前,打开了柜子,将母亲所说的那个棉衣拿到了母亲面前。
郭莲眼含热泪的看着这件棉衣,她颤颤巍巍的从棉衣的口袋中摸索出了一张照片,她轻轻抚摸着这张照片,并对孩子们说:“这个就是你们的父亲马尚德,等八路军回来了,你们一定要找到他,好好保存这张照片,不要让外人看见。”
在这之后不久,郭莲就去世了,兄妹俩给母亲办完后事以后,就开始等待八路军的到来,这才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兄妹俩找了一天又一天,他们每天都去路口守着,可是路过的军人们都没听说过他们的父亲,直到一天中午,一辆吉普车停在了兄妹俩跟前。
从车上下来了一名青年,他向兄妹俩询问了一番,随后就将他们手中的照片,拿给车里的首长看了一眼。
没过一会,青年就将照片还给了兄妹俩,表示他们不认识这个人,兄妹俩失望的低下了头,看到兄妹俩这状态,青年从口袋中掏出了一个笔记本,将兄妹俩的信息记录了下来,并对他们说道:“部队里人很多,等有时间一定帮你们问问,在得到结果之前,你们千万别搬家。”
青年的话让兄妹俩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们立刻点了点头,为了青年这句话,兄妹俩直到解放战争结束都没有搬家,这些年他们也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父亲,可是最终的结果却不尽人意。
他们能找到父亲吗?
1952年的一天,兄妹俩正在家中收拾,就听到门外面传来了汽车停住的声音,兄妹俩对视一眼,随后就去将门打开。
恰巧此时,车门也开了,从车上走下来一位中年男人,当这个中年男人看到马从云兄妹俩时,显得非常激动。
他快步走到马从云的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不愧是杨靖宇的儿子,长得就是精神。”兄妹俩听到这话后,直接愣住了,马从云连忙询问:“杨靖宇?您是不是认错了,我的父亲叫马尚德。”
本以为是一场乌龙事件,可这中年男人却坚定的摇了摇头:“不可能认错,杨靖宇就是马尚德。”
看到兄妹俩疑惑的样子,这人才将事情的原委讲了出来。
原来,当年马尚德参加红军以后,为了避免敌人报复家人,他改名换姓为杨靖宇,就连家乡的信息也全都改了。
后来,杨靖宇接受组织安排,来到了东北工作,1940年,杨靖宇在与日伪军作战期间,不幸壮烈牺牲了,年仅35岁。
战士们将杨靖宇的遗体带回,他们原本想让杨靖宇落叶归根的,可他们却发现,杨靖宇将军不仅名字是假的,籍贯也是假的,他们根本无从查起,唯一确定的就是杨靖宇是河南人,因为他说话的时候河南话口音很重。
新中国成立后,工作人员要将烈士信息整理成册,可是到了杨靖宇将军这里,却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了。
于是,组织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希望能够找到杨将军的老家,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地深入调查,他们终于找到了马从云兄妹俩的家中。
看到杨将军还有后人,大家都十分开心,至此,马从云兄妹俩也找到了父亲,他们为有这样的英雄父亲而感到骄傲!
兄妹俩带着家人来到了黑龙江,看到父亲雕像的那一刻,他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或许父亲和母亲已经在另一个世界重逢了吧。
国家是不会亏待烈士之后的,相关部门特意找到了兄妹俩,想要安排他们到省委工作,可兄妹俩却表示之前国家已经为他们找了个厂里的工作了,那里挺好的。
他们还说:“我们一定会好好工作,像父亲一样为国家做贡献,绝对不给父亲丢人。”血浓于水的亲情,杨靖宇将军有如此儿女,相信他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