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为何三大战役后半壁江山的国民党如此不堪一击?

谢谢
278个点赞 👍

两个原因:

一个逆天的猜测(注意,只是猜测):校长借刀杀人,放共军过长江,干掉桂系

一个客观的:美元花完了。

先说第一点:校长借刀杀人

1949年4月前,校长面临一个悖论:

如果桂系保住长江,李宗仁必然威望大涨,美国、买办、大地主都会倒向桂系,甚至去了台湾的陈诚,都得效忠新总统。

道理很简单,合法的几个大佬中,谁能保护他们财产,他们就效忠谁。中国又不是幕府制国家,发号施令要讲名正言顺,而总统是李宗仁,最重要的,李宗仁本身也是白手起家的枭雄(不要被电视剧误导了),人家手里有地盘有兵有人才,时机一到扳倒老蒋并不是没机会。

如果李代总统真掌握实权了,必然要犒赏三军,钱从哪里来?自然是清算四大家族,同时把台湾的钱拿回来。老蒋此时最好的结局,就是带点私房钱“出国考察”。

如果桂系保不住长江,李代总统威望大跌,那他老蒋就还是美国、买办和大地主的最优选择(毕竟这个阶层很难选老共)。但问题是,共军有可能把他们一锅端了。

所以,校长想法是:放共军过江,李代总统垮台或威望暴跌。然后自己的黄埔嫡系自己死守上海,坚持半年、1年美国介入,甚至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再不行,台湾此时也没选择了,他将牢牢掌握台湾,有退路。

有人说:自古以来都是守长江,守上海不合兵法,无险可守。老蒋没那么傻。

那是“自古以来”,站在校长角度、看最近100年的历史是不一样的。太平天国时,洋枪队就扛住了李秀成的进攻;再往后,1.28事变也是日本人守住了;再往后,淞沪会战日本人更是背靠上海,扛住了几十万中国最精锐的军队进攻,进而翻盘,而淞沪会战的中方指挥者正是校长!

何况校长又不求翻盘,只要坚守几年,外部援助进来、共军伤亡惨重,就有概率反推回去。

具体部署是:汤恩伯把主力放到江阴以东,杂牌布置在南京周边,门户大开。共军一旦渡江,立即撤往苏州、上海坚守。只是没想到,共军那么强,渡江那么快;其次江阴要塞忽然失手,部队被堵截,同时上海的混凝土防线没来得及构筑。

第二点:美元花完了。

2.1、钱本来就不多

美军二战吊炸天,东边诺曼底登陆,西边百艘航母对攻,那是每年200-800亿军费砸出来的。

抗战时,老蒋把美国援助节省下来,攒了约8亿美金,要支撑400万国军,吓唬谁呢?

国军的猴版美械师,平均2000万美元一个。设备可以捡美国不要的,但保养维护得靠自己啊。大军往共军呆的深山老林里猪突,燃油、零配件、炮弹都要花钱,大型载具打一个少一个。

2.2、钱花哪里了

陆军花钱还是小头,关键老蒋瘾大玩空运,把部队运到东北,给长春十万大军空运半年。什么档次,把自己当美军了。希特勒表示我要能靠空运维持几十万人半年的补给,早把莫斯科踏平了。德国都玩不起的套路,中国你能玩?

国军烧航空燃油直接把外汇干没了。

不得不搞出金圆券来搜刮民间黄金,搞出津巴布韦都甘拜下风的通货膨胀。

三大战役后,军饷等于没有,先进装备也没了。

构筑长江防线,保卫沪宁杭,你得有钢筋水泥、得有汽车+柴油运物资,物资在哪里?

钱去哪里了呢?自然委员长止损,把剩余的钱运台湾了。

49年4月渡江,一年就打到海南岛,放眼历史真没第二家了,国民党可是革命政权啊。

被嘲讽的南明李定国坚持了十几年,连皇帝投降后的南宋都坚持了三年。

是战略决策错了吗?当然不是,不守长江守沪宁杭,前面讲过,100年前洋枪队守上海轻轻松松,12年前老蒋搞淞沪会战、想把日本人赶下海,被打得一塌涂地。

洋枪队行,日本人行,我蒋总裁自然也行!!!

当然,也别说老蒋无能,几亿美元从46年开始搞这么大场面,坚持三年,就这点老蒋比美国所有名将都要强。

某种程度上,解放战争中最强的国军,都在大陆的电影和电视剧里。

有人问,共军还没有8亿美金呢,咋就顶住了?

因为征税能力强啊,这个问题涉及基层党建,就不展开了。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李宗仁不逼宫,委员长杀红眼,把本该运到台湾的约2亿美金all in在大陆,会有变化吗?

估计能多坚持1年,第一,长江防线会用心经营,第二,上海、宁波这种背靠大海的城市,真花钱把混凝土防线搞起来,还有海空军支撑,海军还可以骚扰长江补给,夺取的确有难度,

但结果不变,大陆战争不结束,朝鲜战争大概率要推迟,美国还是没动力介入。

玄德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