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政治,只说军事。
在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战争本质上都是击溃战。一方打不过另一方的时候,将领都会选择赶紧撤退,有时候部队也会逃亡。然后朝廷就会在残军的簇拥下紧急逃亡,将地盘留给胜利者。比如说官渡之战,对于曹操来说当然是一场大胜,但袁绍的军队也并没有没完全消灭,大部分还是逃回了北方。官渡之战后,曹操又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统一北方。
但是,三大战役在性质上都属于大规模的围歼战。国民党战斗力最强的主力部队,除了白崇禧的桂军之外,其他部队已经全部都在三大战役中被全部歼灭。国民党已经丧失了维持这个政权的能力。
而在发起渡江战役之后,中央军委又发起了史无前例的大纵深迂回作战。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渡过长江后想要对国民党发起进攻,应当是从北向南逐步推进。但在打完沪宁杭战役之后,三野就立刻向福建进军,封死了国民党军的退路,四野以跨度上千公里的迂回穿插封死了国民党军南撤的道路,二野则协同其他部队迂回包围了西南地区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自此之后,虽然华南地区还残存着大量的国民党残兵败将和土匪武装,但彼此之间都已经被完全分割,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解放军来说,虽然南方是国民党的地盘,但进入南方却也是主场作战。湘赣闽地区是中央红军长期活动的地区,湘鄂黔地区是红二方面军的活动地区,川陕地区是红四方面军主要活动的地区。这等于说在南方几个主要省份,共产党的武装都非常活跃,群众基础很好。而当年在长征后,虽然共产党的军队被迫撤退到了北方,但很多地区的地下基层党组织都得以保留。在国民党武装力强尚强的时候,地下党的活动或许还不敢那么明显,但三大战役指挥国民党败局已现,那国民党那漏成筛子一样的基层组织能力,也就成了他们失败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有一个政权能像共产党这样,先是在南方起家后来又转到北方最后再打回南方,那类似国民党这样一触即溃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