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如何评价游戏replica?/
共2个回答0条评论

如何评价游戏replica?

篝之雾枝
排序方式:被封时间
时间排序由新到旧
  • 91 个点赞 👍

    搬运自家的专栏一篇:这款50.6兆的小游戏,却掺入了恐怖的“政治私货”

    当我醒来后,我发现自己身处一间阴冷干燥的地牢中,唯一能够看见的是一部不属于我的Iphone手机。铃声响起,我接起这通来自号码4885的电话,一个神秘的男人告诉我这部手机的主人是一名极为危险的恐怖分子,而我现在正在执行一项涉及到国家安全的任务。如果我能够从这台手机中得到足够多的信息,我就能重获自由。首先,我需要破解开机密码……

      作为解谜游戏,Replica的呈现方式颇具新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玩家面对的不再是神秘的遗迹或是锁上的房间,而是Iphone的手机屏幕,通过IOS系统找到前主人留下的讯息,才能逃出生天。

      如果只是这样,Replica算不上出色。这款仅仅由两名韩国开发者制作的独立游戏缺点显而易见:谜题难度不高,而且即使作为一款售价15元的小游戏,流程依然过于短促了。然而,真正让Replica引起讨论的,是它独特的题材:以斯诺登事件为原型,作者设定了一个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架空美国,普通人在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都收到要严密的监视,异见者被视作“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恐怖分子投入监狱。

      更让人意外的,是反乌托邦元素在这部作品中的出色运用。监禁、告发、虐待、思维掌控……欣赏过《1984》、《V字仇杀队》、《发条橙》这些作品的玩家,一定会在游玩过程中感到似曾相识。而在隐藏结局中,作者甚至埋下了《美丽新世界》的伏笔,却未能充分地呈现出来——而这正是笔者试图在这篇文章中探讨的。

    信息时代的极权社会

      老大哥正在看着你。

      ——《1984》

      在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1984》中,乔治·奥威尔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未来:世界被一分为三,大洋国、欧亚国与东亚国持续着永无止境的战争。其中,大洋国的国民被分为无产者、党员与核心党员三个阶级。广大的无产者们过着印度贫民般的生活,而党员的生活与思想被核心党员牢牢掌控着,所有的文字记录都将被修改以服务于政治目的,无处不在的电子显示屏更是让个人空间缩小至脑内的数平方厘米:老大哥正在注视着你。

      “1984的作者预见到了专制的进步,却没有预见到技术的进步。”
    2000年,马伯庸在他的中篇科幻小说《寂静之城》中,借笔下人物之口如此评价。显然,《寂静之城》深受《1984》的影响,并加入了大量当代的技术细节,生动展现了一个严格监管下的网络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屏蔽词,只有允许使用的词汇。而且,不仅仅是在网络上,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法律规定必须佩带的监视器也会将任何使用“违法词汇”的犯罪分子逮捕入狱。

      无疑,现实世界中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拥有如此绝对的权力进行这种程度的监管。和这两部作品相比,Replica明显更贴近现实。事实上,这部作品的灵感正是源自于斯诺登事件曝出的“棱镜计划”:早在小布什时代,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已经开始暗中搜集各种媒介中的社交信息,除了公开的社交网站之外,通话记录、即时通讯软件的聊天记录与电子邮件的收发也包括在内,并以此为证据多次将嫌疑人定罪。

      前CIA职员斯诺登将棱镜计划曝光之后,舆论一片哗然,媒体连篇累牍地跟踪报道,公众在网络上和街头进行抗议。然而,和几乎所有的公众事件的结局一样,结果无非是新的社会热点出现,公众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其他方面,并渐渐地默认了棱镜计划的存在,一些人甚至对抗议者嗤之以鼻:谁会对你的邮件和隐私感兴趣啊?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距离Replica这个游戏中的世界,到底还有多远?

    向左走,向右走

      国家即是一切,国家拥有一切,一切为了国家。

      ——墨索里尼

      别怀疑了,这不是网上编造出来的伪名人名言,而是汉化组的重新翻译,先前的版本是“国家掌控一切,没有例外,一切不得反抗国家。”这句话是游戏中大部分结局的概括。和奥威尔著名的“战争即是和平,自由即是奴役,无知即是力量”不同,墨索里尼的这三句话描述的情形曾一度在历史上真实出现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希特勒。一战战败后的魏玛政府无力解决国内的困境,于是德国民众通过民主选举让希特勒上台,让渡一部分自身的权力给独裁者,形成了一个巨大、恐怖的权力机器。

      去年上映的小成本电影《希特勒回来了》为我们展示了战败后的希特勒穿越到现代德国的有趣设想:来到现代后,希特勒先是通过报纸了解了现代世界的讯息,然后又在酒店中接触到了电视,之后电视台的办公室被教会了怎么使用电脑和因特网。在摄像机的跟踪下,他四处走访德国民众,了解他们政治诉求。通过在脱口秀节目上的精彩演讲,这位曾经的元首以一名模仿希特勒的喜剧演员的身份在现代世界一举成名:

      我面前有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举着题词板,上面写的是一个外国人的玩笑。

      为什么要开外国人的玩笑呢?你家里有老鼠时,不会叫来小丑,而是叫来灭鼠人员。

      我所住酒店的电视,非常薄,这是一项人类天才的奇迹。

      但我们在电视上看的是什么?垃圾电视节目。

      在艰难的时代,人们需要轻松的娱乐,我明白。所以1944年有了轻喜剧。

      但这个时代艰难到需要用如此毫无意义的东西来轰炸人们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之中?

      青年贫穷,老年人失业,出生率历史最低。这不奇怪,谁还想在这个国家生孩子?

      我们在把自己带入深渊!

      但我们没看到,因为电视,你们看不到深渊。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烹饪节目。

      我会一直在电视上抗争,直到我们不仅看到了深渊,并且最终克服。

      这番演讲不仅引起了剧中人的赞同,许多观众,包括我在内,看到这些台词时也不禁默默点头。面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各国政府和媒体联手蒙蔽观众,他们不需要编造与欺骗,只要有选择地播出内容就能达到目的。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魔王逐渐露出了獠牙:他与电视台的女台长合作,在Youtube上吸粉,通过Facebook招募党卫军,逐步形成了一股属于他的政治力量。这就像游戏中的社交媒体上,那些声称反对派都是被害妄想症的而当他遇见女主角的奶奶,一位亲历纳粹暴行、父兄死于毒气室的犹太人时,面对老妇人愤怒的指责和驱赶,杀人狂魔撕下了彬彬有礼的温和面纱:可恶的犹太女妖,我当年就应该杀光她们的!

      也就是在这时候,男主——从报刊亭发掘出了元首,并将他推向这个世界的小记者,终于意识到了这个“喜剧演员”的邪恶本质。他神经质地冲向女台长,歇斯底里地摔东西,想要阻止被他亲手释放的恶魔,保护他与犹太女主角萌生不久的爱情。结局却是男主被当成疯子,关押在精神病院。女主透过病房门上的小窗去看望身穿病号服的男主,泪流满面,为了爱人的悲惨遭遇,也为了自己与犹太族裔的暗淡未来,而希特勒名利双收,和女台长坐在豪车上,迎接夹道人民的欢呼。

      实际上,即使到了影片的末尾,受损害也只会是少部分人,犹太人和难民会被驱逐,而作为德国人民主体的雅利安白人的生活将得到改善,就好比游戏中被逮捕的高中生和“恐怖分子”也只是少数人,多数人生活在高压统治维持下的稳定秩序之中——直到不幸发生在自己身边,这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变成了多数人的敌人。在无穷无尽的政治斗争中,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永远站在“多数人”那一侧。

    Happy Ending……?

      Remember, remember, the 5th of November

      Gunpowder, treason and plot;

      I know of no reason, why the gunpowder treason

      Should ever be forgot.”

      游戏中,有两个结局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第一个结局是汤姆注意到了社交媒体上的记者电话,打开了手机的定位功能并拨打电话求助,然后4885在通话进行到一半时,审讯被打断,所有被关押的人获得自由。

      另一个结局,则是玩家通过蓝牙与拿着自己手机的瑞吉进行蓝牙传讯,得知瑞吉筹划中“恐怖活动”的真相。随后,手机上会出现一个按钮,在次日凌晨也就是11月5日按下之后,所有的手机开始放屁。政府缺乏对放屁的手机调查的幽默感,所以释放了“恐怖分子”们。

      显然,这个结局是在向《V字仇杀队》致敬。在盖伊·福克曼之夜这个“打倒密谋者与异见者”的日子,V播放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并炸毁了“自由女神像”,而在一系列的行动之后,第二年的11月5日,独裁者苏特勒被杀死,被唤醒的群众在严格宵禁的夜里带上盖伊·福克曼的面具走上街头抗议,并见证了象征着权力的威斯敏斯特宫被炸毁。

      依在下之愚见,窃以为和它的前辈们:《我们》、《美丽新世界》、《1984》相比,《V字仇杀队》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V这个超级英雄式的设定本身即是《V字仇杀队》最大的败笔,在一个乌托邦社会中选择超级英雄作为主角,以暴力手段对抗集权,就好比给甄嬛发了一挺加特林机枪,她把整个后宫全突突了然后拿枪管顶着皇帝的脑袋要求当皇后。当V杀死苏特勒时,这个故事的内涵也就被矮化成了正义战胜邪恶。而通过V的行动,全英国的人民纷纷觉醒走上街头,这样的大团圆结局实在是太过于理想化了。

      同样,游戏中的这些“好”结局也严重缺乏真实感。接到举报后,一通电话的时间内记者就能闯入秘密监察部门审讯现场并解救受害者,那么这家报社不仅需要福尔摩斯级别的智商和效率,还得有难以想象的权力在背后撑腰,他们的登场在游戏中如同机械降神,生硬地给找到记者电话号码的玩家提供奖励;而因为手机发出放屁声而放弃对“恐怖分子”进行调查,4885的智商在这个结局中简直比灰太狼还低,这是对秘密警察办事能力的一种侮辱。

      玩出这两个结局的时候,笔者将这个游戏归类为故作高深实则浅薄的垃圾,但就在我准备把这个游戏批判一番的时候,网上找到的隐藏结局改变了我的想法。

    何为Replica?

      “与受苦受难付出的高昂代价相比,实际的幸福往往显得卑劣。稳定当然不如动荡来得热闹。知足常乐绝不如与不幸做努力抗争那么有魅力,也没有抗拒诱惑,或抗拒被激情和怀疑毁灭那么引人入胜。幸福绝不是宏伟壮观的。”

      ——《美丽新世界》

      通过破译前四个结局的摩尔斯电码,可以得到数字4989,在新周目中将这个数字作为锁屏密码输入,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几行字:

      Wake up, Tom...

      The matrix has you...

      Follow the White Rabbit.

      >knock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这以后再没回头的可能

      ############ #############

      # RED PILL # # BLUE PILL #

      ########### #############

      就像《黑客帝国》中的尼奥一样,汤姆选择了红药,然后从梦境中醒了过来。

      是的,极权社会、监视与监禁、破解密码、求生,这一切都是主角的一场梦。现实世界中的汤姆是一名数据分析师,他每天都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享受着信息时代的便利生活,问答社区和购物网站每天都通过数据分析给他推送他想要的内容。

      如果玩家选择了蓝药,那么醒来后的汤姆就会继续享受这一切,如同你我,并发自内心地赞美、热爱这大数据时代。但吞下了红药的汤姆开始对这一切警觉了起来,他偶尔会把手机留在家中,故意点击他不感兴趣的广告,用现金代替银行卡,直到:

    这张图片的寓意非常明显:人类的行为产生了种种数据,而这些数据被下载到了云端。换而言之,在那些商业公司浩如烟海的数据库中,记录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我们的每一次搜索,每一次点击原文链接,每一次阅读,每一次购买和播放音乐……这些数据被不同的公司所收集,分门别类的保存着,而作为产生这些数据的主体,我们并不拥有这些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商业公司对我们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推送特定的服务。举个例子,在某个音乐网站上,用户A经常单曲循环《小苹果》,用户B听了3次《小苹果》并且收藏了《两只蝴蝶》,用户C从来没听完过《小苹果》和《两只蝴蝶》,平均每周欣赏7次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那么这个网站就会给用户A推荐《两只蝴蝶》,《自新大陆》不会出现在用户A和B的视野中,用户C也接触不到《小苹果》和《两只蝴蝶》。

      最早应用这一算法的网站是亚马逊,根据用户的购买记录精准推荐不同的商品,随后这种算法被广泛的在各大平台得到使用。最典型的例子是知乎的新版主页,在设置中启用后,一些不在我关注范围内的回答出现在了我的timeline上。我没有关注过给这些回答点赞的知乎用户,而这些回答中有三分之一的确是我感兴趣,且与我的观点相符的。新版首页的用户能更多地获取他们喜欢的内容,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棒,不是么?

      然而,我使用新版主页的时间越久,我就越是感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的迷宫,四周都是透明的墙壁。当那些与我的看法相左的言论无法出现在我的眼中,我接触到的一切都是我所喜爱与认同的事物时,我也就失去了所谓“更大的世界”。这是一个多元而封闭的时代,我们被数据筛选、分割成不同的用户群体,每一个群体都自成一方世界,按顺序排列在鄙视链上,而不同的群体之间隔着厚重的次元壁,老死不相往来。

      隐藏结局中,“恐怖分子”们在11月5日通过某种方式夺取了数据的所有权,具体手段则不得而知。而现实世界中的我们,则有时主动、有时被动地接受来自商业公司和媒体无处不在的洗脑,从爱好、价值观等方面受到影响,逐渐被同化为某一群体中的一员……

      最终,现实中的我们沦为了数据的副本——Replica。

    本文来自游民星空读者投稿 作者:EmanrahC

    查看全文>>

    战术大米
  • 74 个点赞 👍

    原文地址:

    【游戏三思】失控的权力 replica在注视你 - 笑匠の宅集 - 知乎专栏

    专栏地址:笑匠の宅集 - 知乎专栏


    ~本专栏文章精选自微信公众号“笑匠”与“宅集”,欢迎大家关注~


    如果你长时间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尼采

    这个头像曾经出现在千万个年轻人的T恤上,大名鼎鼎的切·格瓦拉在激励着无数个被他璀璨理想吸引的年轻人,在七八十年代掀起了一股股青年运动的浪潮。这样看来称呼他为性感T恤无可厚非。虽然我从其自传和传记中了解到的格瓦拉是一个冷静、富有怀疑精神和犬儒主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人,虽然有着不错的组织天赋,但缺乏经济头脑的传奇人物。但在消费主义的现代和宣传需要,格瓦拉被捧上了神坛。“有时,一个人的死亡悲剧使他的一生更加完美,并使之成为人间楷模。”英国评论家约翰·伯格说。死亡抹去了人们对他革命失败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但也是成功的。


    成为了追求自由、追求共产主义的象征的他,自然是被(游戏中的美国)政府当成了洪水猛兽。这个图片出自一个年轻人(迪吉 格林利夫)的手机,他因为诡秘的行为而涉嫌恐怖主义被国土安全部秘密拘禁。而相同境况的我(汤姆 里普利),为了消除自己的嫌疑,不得不接受“国家任务”,从手机中的蛛丝马迹里破解另一个嫌疑人(迪吉 格林利夫)的手机。

    这个游戏主要玩法很简单,你将在一张朴素的像素手的背景下,摆弄着他人的手机,窥探着他人的隐私,了解他的家人、他的行为、他的念头。平时里算是违法的行为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仿佛有了正当的理由。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你不知道迪吉会不会从你的手机里挖出些什么东西来。虽然你自己清楚和恐怖主义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平时难免有触碰高压线的地方。你,会如何选择,把牵强的一切都当作证据上报给国土安全部?那么和纳粹高压下的秘密警察有什么区别呢?

    玩弄着人性的国土安全部摆下了囚徒困境的阳谋,而你不得不接招,否则面临的是国家机器“公正”的审判。更为关键的是,你的家人对此一无所知。

    “调查手机使本作成为了一款优秀的侦探游戏,同时也真实得令人 战栗。” -INVERSE


    游戏内容

    游戏开始,就是一堆未读消息和未接电话,从一条条蹦出的消息可以看出手机主人(迪吉)家人和朋友对他失踪表示担心,一条一条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迪吉的大概。慢慢带入了这样一个隐私窥探者的角色,挖出了许多迪吉的个人信息。虽然被电话另一端,用电话和短信遥控监视我们的国土安全部反复警告不要接听或者拨出电话,但看到反复来电的迪吉的母亲,我还是忍不住接听了,告诉她她孩子仍然活着的消息。但立刻就被国土安全局的人发现了,他们告诉我同样在窥探我(汤姆)的手机的格林挖出了许多我“所谓”的秘密。


    鲜红的大字浮现了出来。

    “国家即是一切,

    国家拥有一切,

    一切为了国家。”

    出自墨索里尼的名言敲打着我的内心,我真的做错了吗?


    时间回到了最初,备受折磨的我选择了不接受来自国土安全局的指示,我选择了拨打911,我选择了放弃,但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他们总能控制住一切,鲜红的大字一次又一次反复敲击着我的内心。当一个人的抗争没有任何意义的时候,你会选择放弃吗?

    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挣扎,行尸走肉般的为他们破解手机的秘密。麻木的看着他们把一条条可笑的证据收集起来。


    我特意去了解了小说,小说明显的向《1984》致敬,连名字小兄弟都和老大哥对应起来。虽然小说描绘的是一群青年和势力庞大的国土安全部对抗的科幻故事,但在这个游戏中,则侧重让人体验了在强权和威压之下慢慢动摇和堕落的体验。为了国家的利益,个人的利益被无限的缩小乃至无视,为了一个可能的嫌疑人,修改法律以致罔顾法律,人们被奥威尔式无所不在地监视着。


    虽然描写的是游戏中的美国(小说以美国为背景)政府,但总感觉有些怪异的即视感。(Telegram是传说中不会被查水表的聊天软件,特殊的加密保证了聊天的安全。Mmail-Gmail,这两个好像都是著名品牌error 404旗下的两款软件。)

    游戏影射了FBI对手机的破解一案,影射了美国在安全条例下无所不在的监视。这些为了安全做出的牺牲在高位者看来委实是不值一提。游戏中迪吉的父亲被告知他儿子因恐怖袭击而死,但其实秘密拘禁在国土安全部。他父亲发誓要向恐怖分子复仇,联合了国土安全部开发了新的监视科技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为了所谓的安全,我们应该做出这些牺牲吗?连起码的个人隐私都不能保存了吗?


    迪吉的隐藏相册引起了极大的注意,这样的强盗逻辑下没有什么不沾着点恐怖分子的嫌疑。但最后,证明只是迪吉和女友的接吻照片,连最擅长牵强附会的国土安全部都难以按上什么理由。


    公共权力本是公民的共同权力,为全体公民共同所有。公共权力是基于保护个人权利、调节个人权利冲突而产生的集体性强制力量。但其行使不应该以无限制地危害私人权力为前提。这样就是在危害公共权力的基础。这样肆无忌惮的滥用权力影射了美国的现实,也引起了玩家们的对公共权力的重新思考。


    游戏相关

    游戏中除了精彩的故事和深邃的思考,还有许多有意思的细节,像仿照app store的应用商店里许多app暂时不能下载(审核中),当进展到了一定阶段才逐步解开。最上面的编辑推荐厚颜无耻的推荐了自家的前两个游戏,而为了搜集证据确定迪吉的罪名时,就变成了鲜红的法律手册

    在手机的第二面放上了很像Hitman的游戏软件,当你试图点开的时候国土安全局会提醒你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迪吉有follow(facebook),但里面就只有一条消息,没有任何价值。叛逆而又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狠狠地嘲讽了一把像猎犬一样的国土安全部。而这样的年轻人不正是当代我们的一个缩影吗?


    Replica虽然简短但并不简单,仅仅三人的制作团队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和体验。当我们以后再看到为威权主义和为威权主义摇旗呐喊的人,是不是会多一份理解和反思。我认为游戏并无意讨论极权、威权亦或者民主的好坏,展现的图景是当权力失去控制和制衡,对任何政体中的人民都会是一场灾难。威胁着我们的不仅仅是恐怖主义,还有失控的权力。

    游戏有着12个不同的结局,8个成就,我仅仅解锁了一部分。除了经典的作品和电影,还向paper,please和don’t touch anything致敬。我写下了一些思考和感受,希望给尝试这款游戏的玩家带来帮助。所以最后我们还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学习naïve等高级的词汇,能和别人谈笑风生,等等,我有个快递,我去取回来继......

    PS:貌似没有办法保存,这个游戏只在你触发了某个结局时保存。千万不要点重置游戏,那个所有结局和解锁的东西都重置了。需要攻略的玩家请移步steam的讨论区,有中文版的全ending指引。

    作者:三叶暗

    查看全文>>

    笑匠

1

  • 1
  • 跳至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