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mm有一个现象,投资公司、咨询公司、投行从业者的职级比甲方同龄人要高几级,比如投行工作三四年就会到VP,理论上就可以对接甲方事业部的工作十年的负责人了。
背后的平台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给了小年轻直接对话老江湖的机会。所谓一线城市的机会和意义正在于此,它会给你垫高到本来达不到的高度,让非一线城市的大佬愿意跟你对话,让你有很大概率结识引领行业的人物
一线城市最大的价值就是这些人,认识他们、学习他们、成为他们
——
我觉得对我而言,在北京上海读书和工作,真的大大开拓了视野、满足了我小时候的好奇心、加深了我对世界的认识、交到很多给我启发的朋友和领导,这些宝贵的认知财富和关系会让我持续获益,有更强的自信应对接下来的人生
毕业后加入上海一家跨国企业,人生仿佛就按下了加速键。我们入职就先去美国培训一个月。说是培训,其实是深度沉浸式体验美国生活和工作方式,跟全世界同龄人喝酒唱歌大哭,非常有意思,第一手信息和实实在在的面对面交流,砸碎你之前闭塞信息下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跨国企业成熟的管理流程和以人为本也让我心存感激,确实见识过猪跑,要求自己也以身作则,做员工尽职尽责,做领导成就他人。老美那套leadership和高烈度竞争下的那些手段和玩法,积极主动争取机会network之类的,迁移到其他公司也能混得不错——跨国企业在华总部,基本都在京沪,其他城市极少
后来回到读大学的城市北京工作,因为加入了一家投资公司。这种神秘且保守的机构又让我大开眼界,也非常痛苦。痛苦来自于视角和方法论全变了,原本高高在上的领导,到了资本家这里就是可以安排的职业经理人资源罢了……公司也不是多神圣的组织,在资本家这里它回归本质,公司就是股东的盈利工具。既然是工具就要追求效率,合并整合,剥离拆分,不说跟玩一样,至少也是让人眼花缭乱。对待商业,对待社会,有了另一个视角的认识——这群真正的全球旅行者,基本就在北京香港落脚,上海的一级市场都弱很多。不到北京我确实没有机会在这么年轻的阶段认识他们
再到加入创业公司后,背靠北京辐射全国。从北京出发深入全国各地去服务,带着信息和资源优势,以微小的身份跟地方大人物对话和讨论,直接跟这些老江湖们学习做人做事。——没有背后的平台和身处前沿带给我的信息优势,我不觉得我能随便见到地级市的首富和人大代表。
以上是比较个人化和具体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