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你被哪些雕塑作品震撼过?/
共164个回答0条评论

你被哪些雕塑作品震撼过?

cygnet
排序方式:被封时间
时间排序由新到旧
  • 114 个点赞 👍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查看全文>>

    irreplaceable
  • 36 个点赞 👍

    俄罗斯的《祖国母亲在召唤》Родина-мать зовёт

    乌克兰的《独立纪念碑》Монумент Незалежності

    乌克兰的《祖国母亲》Батьківщина-Мати

    哈萨克斯坦的《光荣纪念碑》Даңқ мемориалы

    乌兹别克斯坦的《无名烈士纪念碑》Noma'lum askar maqbarasi

    格鲁吉亚的《格鲁吉亚母亲》ქართვლის დედა

    某不知名的路易斯小石摄


    某不知名的路易斯小石摄


    查看全文>>

    路易斯小石
  • 10 个点赞 👍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没结婚……一看,心脏就揪一下,那股绝望像冷水从头激到脚跟

    后来天天得从她面前路过,有娃了更看不得

    这么多年了,还是脱不了敏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4 个点赞 👍

    陶瓷,也是雕塑艺术的一种吧!去汕头博物馆看到的。

    第一次看到陶瓷有温润如玉的质感




    查看全文>>

    很怕麻烦的小朋友
  • 4 个点赞 👍

    唯有世界扭曲,我们才能相吻。



    查看全文>>

    鹊浅沫徊
  • 2 个点赞 👍

    不是雕塑,但如果做成雕塑会更好

    配词:

    [西皮导板]恨奸党喰人嗜血腥,[西皮原板]尸山血海痛煞人。本以为戍马卫清平,倒做了伥虎口内刃。我不愿同流污贼营杀身,哪管是死后满身诬名。岂忍看加沙逞暴行,[西皮摇板]便作火光燎长夜。[西皮散板]不枉我人间走一程,怀中拿过取火镰。[西皮快板]愿火将我燃做烬,直随魂灵青云去。不留泥沼半毫分,我死乃为成大义,遗书字字写得清。以身作炬夤夜里,燃得人间片刻明。纵死九泉难消恨!!


    再贡献一张教员的

    这个作品原来是上海某厂,后来上海援助宝鸡,就把这个作品赠送我市

    查看全文>>

    吴茗轼
  • 2 个点赞 👍

    东京皇居外苑楠木正成像。楠木正成与源平合战时期的源义经、战国末年的真田信繁并列日本历史上的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查看全文>>

    第二类永动机
  • 1 个点赞 👍

    在外大步向前,台下前后受阻。

    人生如此,雕塑也如此。

    我姐今天给我打电话,说她谈好的仓库那边出了点问题,但是今天撤展了雕塑没地方放能不能先临时放我仓库,占地面积很小的。我说猴啊猴啊。

    两小时后同事给我发得照片把我惊住了。仓库层高平均8米…

    这雕塑的大概意思是鼓励人们大步向前,勇敢生活,乐观积极。如今却要在我这个反差极大,跟积极乐观美好豪不沾边的破仓库暂住。

    还要被拴在老车间设备遗留的膨胀螺丝上,腰间也被顶了根木棍,防止它真的大步向前…

    就,挺艺术的。正在考虑要不要在我仓库就地开个展。

    本来的样子。


    查看全文>>

    丁钥
  • 1 个点赞 👍

    正定隆兴寺


    查看全文>>

    czy981219
  • 0 个点赞 👍

    《祖国母亲在召唤》

    查看全文>>

    格斯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老哦朱泸沽
  • 0 个点赞 👍

    看看我们一心一意进步的大教育家

    查看全文>>

    万斯特洛夫斯基
  • 0 个点赞 👍
  • 0 个点赞 👍

    河南省上蔡县是西周蔡国所在地,如今被全球蔡姓人奉为祖地。而蔡国第一任诸侯,也就是周武王姬发的第五个弟弟姬度,被奉为蔡姓始祖。


    于是在上蔡县城,就有了这么一尊蔡姓始祖蔡叔度的雕塑:



    看到了吗?蔡国国王……

    查看全文>>

    徐若舟
  • 0 个点赞 👍


    毛主席纪念堂门口的泥塑

    充满力量感

    查看全文>>

    poposer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薯条
  • 29658 个点赞 👍

    那必须是

    被掳掠的普洛塞庇娜!!!



    请仔细看普罗托的双手!



    贝尼尼将冥后的美完全雕刻了出来,这种肌肤触感,仿佛不是大理石,强烈的张力隔着屏幕向我袭来!!无与伦比的天才之作!

    该作品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博而盖塞博物馆

    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

    图片来自豆瓣,侵删。



    更新

    在豆瓣上找到了一些新的照片



    这些角度展现了普罗托健壮男性的躯体,成熟,力量饱满。至于评论区说的三头犬的细节照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只能从这几张照片上看一看了。

    然后是《阿波罗劫达芙妮



    除了惊叹贝尼尼的天才,别的话我已经说不出了。

    感谢豆瓣网友茉西浦提供了部分照片。

    另外知乎打上的水印我不知道怎么去,多担待。

    查看全文>>

    Quixoticor
  • 26580 个点赞 👍

    这里呼应一下高赞

    的答案:在雕塑上运用蒙纱技法如果高明的话,确实可以让人叹为观止,其难点不在于织物皱褶的刻画(衣物皱褶属于雕塑基本功之一),而是“薄”的感觉——纱布贴近身体的地方要雕出肌肤的感觉但不能完全通透(毕竟隔了层纱),而不那么贴身的地方又要渐近地隐去人体突出纱的皱褶。

    Monti其实玩蒙纱技法只是弟弟,雕塑史上比他更早创作蒙纱雕像、形体更大、更为震撼的作品还有好几座。

    去那不勒斯的游客往往会造访名气很大的卡塞塔皇宫,然而有一个小众精品景点圣塞维罗小教堂(Capella Sansevero)其实同样不容错过,镇宅之宝中有这样两尊蒙纱塑像:



    这座大理石雕塑是教堂中“美德群像”其中的一座,于1752年由威尼斯雕塑家Antonio Corradini完成。这层薄薄的面纱遮蔽了女性的面容和身体,另一方面流露出了一种别样的情愫——出资建造教堂的圣塞维罗亲王Raimondo di Sangro在不到1岁时就失去了母亲,这座雕塑就是他呈献给自己幼年记忆中已无法寻找的母亲的。

    与这座雕塑几米之遥的,就是另一座更为震撼人心的作品《覆纱的基督》:

    这座雕塑呈现的是耶稣从十字架卸下的遗体被薄纱(裹尸布?)覆盖,脚边放着他受刑时戴过的荆棘冠冕和铁钉、铁钳(拔钉子用的)。薄纱之下能隐隐看到耶稣安详的表情:

    然而织物下曲张的静脉、半屈的双膝和手脚上的若隐若现的钉痕却在讲述着耶稣在十字架上遭受的痛苦。


    这座雕塑原本也是委托给Antonio Corradini创作的,然而他在开工后不久就去世了,只留下了一方粗坯,后来转由那不勒斯雕塑家Giuseppe Sanmartino在1753年完成。

    塞维罗小教堂里还有一座雕像也是几乎要把人的下巴惊掉:热那亚雕塑家Francesco Queirolo 1753年创作的《醒悟》:

    该雕塑呈现的是一个男人从象征着罪愆的网中挣脱出来。当雕刻完成进入抛光阶段后,没有抛光匠愿意接活,唯恐把雕工细腻的网线弄断,最后雕塑家不得不亲手用浮石屑打磨。来看看细部:


    希望各位能点个赞,和我一起向巴洛克、洛可可时代不惜工本、不投机取巧的的艺术家们致敬!

    相关两答

    另一处在罗马的小众景点,同样满是故事:

    另类的巨型雕塑,同样令人惊叹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2 人已赞赏

    赞赏用户赞赏用户

    查看全文>>

    空间端点
  • 22217 个点赞 👍

    拉菲罗·蒙蒂/Raffaelle Monti的面纱雕塑作品,以坚硬的大理石雕刻出柔软通透的薄纱,初见惊为天人,叹为观止。

    Raffaelle Monti (1818-1881)意大利雕塑家,出生于米兰,师从其父Gaetano Matteo Monti学习雕塑,代表作是创作于1846-1847年的《A Veiled Vestal Virgin/蒙着面纱的维斯特处女》,以及《The Bride/新娘》


    维斯特/Vesta是赫提拉的罗马名,赫提拉即希腊神话中的女灶神,是宙斯,海神波塞冬及冥王哈迪斯的姐姐。

    古罗马时期,维斯特处女即侍奉女灶神维斯特的女祭司,守护维斯特圣殿祭坛上的圣火,视为罗马安全的守护者,她们是罗马宗教系统中唯一的女祭司,享有极高的荣耀,在罗马帝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例如当独裁者苏拉要处死其政敌凯撒时,女祭司们出面调解使凯撒得到了赦免。奥古斯都屋大维执政时期,女祭司们在所有的宗教仪礼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与其荣耀及特权相对应,圣火熄灭预示着护佑罗马的神明离去,失职的女祭司将被处以严重的鞭刑。

    同时成为女祭司意味着她们脱离家庭与社会成为了罗马的女儿,她们必须终生守贞。罗马的女儿与任何罗马公民发生关系都被视为乱伦与叛国,将被允许携带几天的食物和水被生生活埋进黑暗的地下宫室直至死去。

    维斯特处女终生没有爱情。


    蒙着面纱的维斯特处女
    蒙着面纱的维斯特处女
    细节图

    2005年凯拉奈特莉主演的《傲慢与偏见》中有出现该雕塑作品。

    该片后半段,有情人误解消除后,伊丽莎白访问达西庄园时,出现了维斯特少女的大特写,伊丽莎白也被她吸引,凝视对望。

    傲慢与偏见电影节选


    蒙面纱的维斯特处女自1999年藏于英国查兹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

    英国查兹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也是傲慢与偏见的取景地,作为达西先生的家出现在电影里,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达西庄园堪比一座艺术博物馆,达西先生真是个贵族中的土豪啊!

    英国查兹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 达西庄园
    全景图

    新娘/The Bride现藏于剑桥大学的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 Cambridge,被公认为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半身雕塑之一。

    The Bride/新娘
    The Bride/新娘

    感谢

    对A Veiled Vestal Virgin做了补充,她在Chatsworth House拍了很棒的照片,以下内容为引用并附原作者链接。


    去年年底和朋友去参观了Chatsworth House,全程印象最深的就属这个了,至今印象犹新。“她”被摆放在浴室最中心的位置,一进入浴室就能看见,而从我第一眼看到“她”,我只感受到震撼的美感和深深的好奇,作为一群对雕塑艺术0了解的人,我的小伙伴和我都不懂为什么一件雕塑能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让我驻足良久,我想如果当时不是由于时间安排被小伙伴叫走,我能和“她”呆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腻吧。这种感觉真的好神奇。直到刚才我看到专业人士的回答才知道“她”的来头,心怀敬畏,很感慨,这大概就是masterpiece的魅力吧。



    作者:


    链接:zhihu.com/question/47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P.S. 2019.10.24更新一下~

    感谢

    富有灵感的评论,

    “突然感觉皮克马利翁的故事不无道理。”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也是一位雕刻大师。国王品味高,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入不了他老人家的眼,逐渐成了大龄剩男。

    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

    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伽拉忒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国王与雕塑的爱情最终打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爱神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法国画家路易·拉格雷尼于1781年创作了油画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

    该作品现藏于美国底特律美术学院。

    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

    查看全文>>

    Paddington
  • 15290 个点赞 👍


    拟于2020年完工的勒热夫战役纪念馆红军阵亡将士雕像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

    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

    她说他只是迷失在远方

    他一定会来来这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

    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

    "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在死的时候她喃喃地说

    "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____更新____

    补充一下建成之后的实景图。

    正常视角和光线下中规中矩。


    阴沉的天空下悲悯的气氛逐渐凝结。




    皑皑白雪下,氛围和效果突破天际。



    编辑于 2023-06-02 11:17・IP 属地上海

    查看全文>>

    无名之辈
  • 738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石炭酸
  • 6621 个点赞 👍

    广美的一组毕业创作

    好像是叫《我的工人父亲》?






    说实话,这件雕塑在精神内核上是和苏联时期的雕塑很相像的,歌颂和赞美的都是朴实的劳动者。

    密密麻麻的钢筋看起来既象征着城市的楼房,也象征了城市的繁华。而这位大的创造者却是残破不堪的,被钢筋穿透的。这里面的隐喻细究起来其实是在批判当今现实的(个人感受)。

    这种批判力度以及表达能力,在当今艺术圈内几乎是见不到的,更别提这还是位学生。

    被这件雕塑震撼之余我又想起十几年前毕业之初,学校一位搞评论的老师点评我们的的毕业创作,其中一位同学画的是陕北老农坐在农田边上抽烟。老师的评价是:30年前罗中立用《父亲》表达了他们那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的奉献精神的崇高敬意。30年后今天的你们以及当今的社会其实已经不需要这样的“父亲”了,也庆幸我们不再需要这样的“父亲”。

    现在回想起来,心里却是满满的悲哀,现实主义的余晖终归要在我们这熄灭了…..

    发布于 2023-04-26 18:50・IP 属地上海

    查看全文>>

    嘻嘻哈哈的啦
  • 5797 个点赞 👍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查看全文>>

    南方雀
  • 5661 个点赞 👍

    必须回答一个。我曾经被泽州府城玉皇庙的二十八宿塑像震惊过。但如今,我更被高平米山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震惊,这是我见过的最富张力、精彩绝伦的明代雕塑,平生仅见。

    以下录用杨昆老师的一篇文章,文图并茂。

    铁佛寺,一座隐身于米山西侧小村子里面的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庙,在2017年度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世界艺术史大会特展“华彩之塑”展览亮相以后,名声大燥,闻名于天下。从此,隐藏在偏远古村中的中华艺术宝库打开了它尘封已久的大门。。。

    1惊现瑰宝

    历史的大门徐徐打开

    2010年清明节前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师生一行正在山西省境内例行春季野外乡间考察写生课。这一天,我们来到一个叫做米西村的地方。六工师生一行到达米西村的时候天色已晚,临近落日时分。一路打听,同学们通过和老乡们的交流,找到了一座隐藏在古村中的小庙——铁佛寺。

    清明前后的山西,乍暖还寒,白昼的时间依旧不是太长,伴着夕阳的余晖,同学们帮着文管所的老奶奶搬开了挡在铁佛寺大殿门口的铁香炉,“咯吱——”一声,伴随着剥落的墙皮,空气中散落着泥尘,潮湿发霉的空气中,一座艺术宝库的大门正在徐徐打开,尘封了百年的记忆,在中央美院雕塑系师生到来后,慢慢的被唤醒................

    2010年的傍晚,大家来到铁佛寺,铁佛寺“伪装”在农家院内,已经被遗忘多年。

    大门打开后,央美雕塑系六工的师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此时天色已晚,凭借手电的光线,可以看到一尊尊彩塑面目狰狞,动态夸张

    这堂彩塑的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密集,紧凑,繁缛,乃至是拥挤不堪,但是仔细品读后会发现,在这杂乱无章的空间里面,依旧有一种秩序感隐藏在里面。有着多年传统雕塑艺术教学经验的六工的老师敏锐的感觉到,铁佛寺虽然未在任何画册,学术文章,考古报告中露面,但是这堂彩塑以其独特的塑造手法,表现技巧,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一定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乃至孤例..........

    2震惊寰宇

    “华彩之塑”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结束对铁佛寺的考察和观摹六年以后,2016年秋季,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世界艺术史大会特展中,铁佛寺作为此次大展“华彩之塑”展览的重头戏,一举成名,成为大展的焦点,从此铁佛寺在艺术史领域,雕塑领域,文史领域内名声大燥,经典之塑,深入人心。

    世界艺术史大会展览中铁佛寺相关的招贴和学术书籍


    铁佛寺主尊释迦造像/二十四诸天等,在中央美院主楼展厅展出

    铁佛寺为主体的高清等大图片形成的阵容,是此次大展的焦点。随着展览的推进,这些图片先后随着展览在国内,国外几个大城市巡回展出。让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尤其是从未露面过的铁佛寺。


    作为一名中国古代雕塑的学习者,笔者有幸跟随六工多次考察铁佛寺,并临摹,写生过寺内的“华彩之塑”

    铁佛寺最震撼到人的心灵的彩塑当属环绕佛殿四周的二十四诸天造像。2016年初冬,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经过铁佛寺,并有幸在寺内留了下来,用毛笔记录了二十四诸天的一些形象。

    伴随着初冬早上的第一缕晨曦,再次推开铁佛寺的大门,临摹期间,中午在寺内得到了文管大姐的热情招待,文管大姐就住在寺内,透过她家钉着塑料布的窗户,可以看到铁佛寺的殿宇。

    铁佛寺“华彩之塑”——二十四诸天

    您现在可以把手机横过来

    “铁佛”之迷
    铁佛寺问世以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大家对这座乡村小庙的逐渐了解,“铁佛寺”的种种疑团却随之而来。

    首先,“铁佛寺”为何称之为铁佛寺?众所周知,铁佛寺所在的晋城,长治一带,古称“上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铁制品生产中心。晋城不仅多铁矿,并且多煤矿,尤其是以优质的“兰花煤炭”的生产销售远近闻名。得天独厚的资源使得此地铸铁工艺非常发达,历史上,山西地区曾经有很多寺庙的佛像就用铁来铸造。

    民国时期林徽因女士在山西考察灵岩寺铁佛,该寺佛造像系铁铸造(图片来源梁思成文集)

    假设铁佛寺的佛像用铁铸造,那么,铁质造像相对泥塑造像更容易保存,为什么现在泥塑造像保存下来了,却不见铸铁造像?有人说,金属造像在近代的战乱年代容易被毁,去制造兵器或者移做他用,如果事实是这样的话,住在铁佛寺内,年近80岁的老乡们怎么会对“铁佛”毫无印象?甚至更多传说是在此地别的寺院内有铁质佛像,并非这里。最关键一点,金属铸造的造像,在古代属于相对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比较大的工程,铁佛寺看它目前保存至今的院落规模,殿宇大小来看,铁佛寺尚属一座乡间小庙,并非地方的大型寺院,所以铸造金属佛像的可能性并不大。假设铸造了金属佛像,发愿的施主,捐资的主持和尚一定要竖碑撰刻,记载流芳。目前在寺内尚未发现相关的碑刻。

    铁佛寺现存碑记

    2017年铁佛寺落架大修后,显现出题记。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主任张伟教授,凭借多年的中国传统造像实践与教学研究得指出:“材料决定造型”,这个规律可以说适用于所有的雕塑作品。铁佛寺在造型手法,表现语言与一般的明代彩塑相比,虽然材料都为泥塑,但是视觉呈现效果却是截然不同,风格上是独树一帜的。铁佛寺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轮廓非常张扬,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特别夸张,衣纹层次非常丰富,铠甲等细节装饰、局部的衣纹图案的表现,是一种竭尽极致的华丽效果。

    张伟教授在华彩之塑展览开幕式上发表演说

    同样都是彩塑,为何铁佛寺可以做到如此“炫丽”,究其原因,还是“材料决定造型”。一般的彩塑,都是木架为骨,泥草为胎,细节多用竹签,木条为框架去丰富,但是铁佛寺不同的是,它运用了大量的铁丝铁线为骨架去包裹泥巴进行塑造,来丰富细节。铁丝相对木签竹签的造型来说,可以尽情的柔,弯,曲,叠,加,折,相对木签竹签等僵硬的骨架来说,造型立刻变得丰富了起来,不在像以前那样单一,僵硬,铁线的大量运用,使得彩塑多了一份灵活,多了一份创造,多了更多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最终使得铁佛寺彩塑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身上繁缛的细节处理
    来自南京大学的宁孜勤教授,凭借多年的冶金,铸铁工艺的研究,对于铁佛寺,他提出了新的阐释: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宁孜勤

    铁佛寺彩塑运用金属铁线作骨架并不是孤立,也并不是原创。早在南北朝时期,麦积山石窟遗留的北魏泥塑造像就裸露出来了金属丝线的骨架,但是,南北朝时期的铁线和铁佛寺的铁线却有着根本不同:麦积山泥塑造像所用铁线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截面是接近方形的,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呢?因为此时的钢铁冶炼铸造工艺并不发达,铁丝是用铁锤敲打而成的并非像后代那样抽拉成为铁丝,这种铁丝含碳量高,质地较脆易折断,这种质地的铁丝造型范围,弯折范围都极其有限。

    麦积山北朝造像已经使用了铁丝骨架,这种铁丝为锻造而成

    正式因为铁佛寺所在的高平地区, 自古就是冶铁中心,优质的煤、铁资源,使得铁的质地,成分,物理性质的优于其它地区。到了明代,冶铁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抽拉成型的铁丝铁线已经有了大规模的生产和制造。此时铁佛寺用到的铁丝铁线,就是抽拉而成的。抽拉成型的铁线,横断面为圆形,铁丝容易弯曲,造型灵活,铁佛寺的泥塑匠,就大量的应用了此类铁线,塑造出二十四诸天的发丝,铠甲,飘带,火焰以及各类图案,最终把细节刻画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铁佛寺独特的造型和视觉冲击力。


    铁佛寺造像露出铁丝,为抽拉工艺制造的铁丝

    正因为铁佛寺每一尊造像的身上都运用了大量的铁丝铁线,最终每一尊造像呈现出“以铁为骨,用铁造型”的核心塑造手法,造像内大量的用铁,会不会是这座寺院称为“ 铁佛寺”的最根本原因呢?期待这一历史谜团随着进一步的探索,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作者微信:木易昆仑/y123k123yk123

    转载完了杨昆老师的作品,我也狗尾续貂一下,附上自己在落架大修之前的一篇文章吧

    探密铁佛寺

    九年前我曾只身寻访铁佛寺,到米西村询问了好久,却仅仅找到了铁佛寺南殿的后墙。也许是村民看我来得唐突,刻意防范吧。今年春节,我与友人再度来到米西村,在一片民宅之间左拐右转,终于来到一处东向的圆拱门处,朋友告诉我,这就是铁佛寺的山门。强抑住内心的激动,我轻轻步入其中,迎面是南殿的东山墙,拐向西北,一处狭长的四合院赫然入目,坐北朝南的就是铁佛寺释迦殿。没想到,为了这一见,竟经历了九年的等待。

    也许,铁佛寺从创寺之始,就是一处乡野小寺,即便与高平其他寺庙相比,它也太小了,占地仅为667平方米,我一直在想,当年,是不是一位信士出于虔诚的信仰,捐出自家的一亩地修建了这座小寺,不然,为何是整整的一亩呢?从铁佛寺的门墩刻字上看,铁佛寺创建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因铸造有铁佛而得名。后于明嘉靖年间大修,铁佛寺现存释迦殿,南殿,东、西配殿,基本为明代建筑。殿顶正脊中央明代烧造的琉璃脊饰保存较好,而金代创修时的铁佛已经不在。令铁佛寺名声远扬的是释迦殿内的27尊明代彩塑。大殿正中塑释迦牟尼坐像,背光悬塑高大精细,直通菩萨顶。左右塑文殊、普贤菩萨站像,典型的“一佛二菩萨”造型。背后是观世音菩萨,这在别处是不多见的。相传观音菩萨本来已成佛,叫正法明如来,他为了度众化众生,发下大愿,把自己降为菩萨,倒驾慈航度众生,这就是倒坐观音的来历。也许五百多年前的工匠怀着虔诚的心理来塑造佛像,因此塑出的佛、菩萨造型法相庄严、中规中矩,而东、西两壁的二十四诸天并未成佛,则更多地融入了生活中的细节和大胆的想象,也使得二十四诸天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品。这些立像站在一米多高的砖台上,高两米有余,体魄魁伟、表情生动,他们有男、有女,有文、有武,有慈面、有狰容,或是帝王装,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或身披铠甲,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感染力。进入释迦殿,走道呈“回”字形,中间为佛、菩萨,周围是二十四诸天,既方便信徒参禅礼佛,也显示出佛、菩萨的崇高地位以及诸天环侍护法的寓意,塑像本身就高于常人,又站在砖台上,平视过去是佛像的小腿,仰望上去,佛、菩萨神情庄严,仿佛已入禅定,诸天护法神情各异,好像在时刻准备迎击来犯的邪魔,保护佛界的安宁。从美学角度上看,这些护法诸天的塑像都身长而腿短,上半身比例大,不符合人体结构。然而,砖台的设置拉长了人们对塑像腿部的印象,上身长、比例大也克服了视觉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更加显得佛像庄严肃穆,让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敬仰的心理,不由得成为佛的信徒。

    一般人对二十四诸天生疏并不意外。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称“诸天鬼神”。诸天鬼神大多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民间神祇。二十四诸天的发展演变过程简直就是佛教发展的一个缩影。释迦牟尼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虽然他本身是刹帝利的王族,但他并不想用刹帝利的权威去统治人民、压迫人民,而是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至上、祭祀至上和天神至上,最终他创立了佛教,用慈悲平等的真理,向阶级森严的社会宣战。在现实当中,“众生平等”必将与婆罗门教产生水火不容的矛盾,特别容易与当时的高种姓族群发展正面冲突,这对佛教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他通过“因果轮回”的理论对种姓制度作出了解释,告诉人们今生的形态是往昔的罪业导致的,而今生的努力也能造就来世的福报,因此本质上还是平等的。这样不仅缓和了宗教矛盾,同时也鼓励低种姓族群不甘堕落、积极生活。另一方面,佛教并不否认天神的存在,它把天神作为一切众生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把婆罗门教天神纳入佛教神祇系统,使其成为护持佛法的神。这样的安排颇有深意,在扩大佛教生存土壤、向婆罗门教争夺信徒的同时,还无形中抬高了佛陀的地位。最初佛教列十六天像,后来又增加了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成为二十诸天。

    佛教传入中国后,二十诸天也随之传入,佛教寺院每年农历元月九日都要举行供佛斋天法会,以感谢诸天神鬼修诸善业、不作恶业、尽心护法的功劳。而举行供佛斋天等佛事活动,也是佛教从婆罗门教的祭祀活动中吸收借鉴来的。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佛道两教的争斗中,诸天鬼神又与道教供奉的神灵和民间鬼神相结合,将“天龙八部”之紧那罗王,及道教神祇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增入其中,最终形成二十四天。虽然佛、道两界上层对新征编的道教系统神祇都有异议,但各地庙宇从吸收信众的角度出发,不仅开始设位奉置二十四诸天,而且还将其塑造成古代帝王将相和后妃贵妇的模样,日益中国化。普遍认为奉置二十四诸天在明代以后,但从北方各地的寺庙遗存上看,金元时期已有此类做法。这一时期北方先后处于女真族、蒙古族统治之下,为适应多民族信仰的需要,统治阶级采取了较为宽松的宗教管理政策,对佛教、道教都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而不是扬此抑彼,有所倚重,这也迫使各宗教在基层要自主发展、建立阵地、争夺信众。此时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主张以本教义为主的佛、道、儒的三者合一。而底层人民往往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为达到佑护生命财产、实现安居乐业的目的,将希望寄托在各路神灵之上,因此出现二十四诸天甚至三教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当时的上党地区由于佛教、道教与地方祠神信仰相互交融,另行发展出了一套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二十四诸天。原本的二十诸天是一致的,新晋的四诸天主要来自宋代的传承,分别是昭惠天、崇宁天、那罗天、伽毗天。从铁佛寺二十四诸天来看,昭惠天排在东壁娑竭罗龙王、南方增长天王之后,昭惠天即二郎神,宋仁宗嘉佑八年封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为惠灵侯,并言“神即李冰次子”。元朝封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表彰他治水的业绩。由此看来,昭惠天安排在婆竭龙王身边用意深远。西侧帝释天队列中最后一位武士则是“崇宁天”,红脸美髯,身披铠甲,原身正是关羽。关羽在宋代之前名声不显,宋徽宗于崇宁三年封其为“崇宁真君”,由此开始了历代加封之路,也成为各地信仰的对象。

    虽然铁佛寺在明代大修,但仍然部分保持了金元时期的建筑风格,甚至连创建时期的门墩都保留如故,也许是当时财力物力所限,虽然是大修,也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并未彻底地去旧换新。有专家指出,殿内的二十四诸天塑像排列拥挤,有可能是后人搬移置之殿内的。仔细思考的话,诸天神作为护法,奉置在大雄宝殿或释迦殿中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数百年的木胎泥塑是否还经得起这样的搬动?也许合理的解释就是,创建之初殿内就塑了二十诸天造像,明代增加为二十四诸天后,当时无力扩建庙宇,便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将塑像挪动紧凑,腾出空间补塑了四尊神像。

    遥想当年,铁佛寺还只是米山村边一座孤单的小寺庙,寺庙的晨钟暮鼓、早课晚读准时响起,让淳朴善良的村民心灵获得一种超脱,从而忘记了人间的诸多痛苦。而今,佛教的式微与村庄的发展壮大形成鲜明的对照,米山村分为米东、米西,铁佛寺已被民居层层环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几次文物窃贼在这里盗取四个佛头之后,热心的村民也行动起来,保护这数百年的珍贵文物免受盗贼的觊觎。这何尝不是一种共生互利的文化生态?不同的是,千百年来,村民的梦想虚无缥缈,只能在宗教的世界中寻求来世;而今,就在铁佛寺不远处,米山中心幼儿园、米西小学、米山中学和高平一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人们在这里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也构筑自己的梦想,再一步步去实现。如果说,铁佛寺代表了米山的过去,那么,它们才代表着米山乃至高平的未来。

    查看全文>>

    真啸风
  • 5261 个点赞 👍

    绵阳火车站,立马滚蛋。

    编辑于 2023-06-07 00:04・IP 属地四川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查看全文>>

    还没猫的小丑
  • 519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1968
  • 5106 个点赞 👍

    山西双林寺韦驮像,我任何时候看都觉得震撼无比。

    我总觉得这玩意儿是活的。

    查看全文>>

    熊吉
  • 456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要啥自行车
  • 3859 个点赞 👍

    弘一法师木雕

    编辑于 2023-05-31 16:06・IP 属地陕西

    查看全文>>

    易安居
  • 302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雪花的快乐

6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