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有没有一个城市因为国际边界被划分成两块?那里人的生活有没有因为这个边界受影响?/
共5个回答0条评论

有没有一个城市因为国际边界被划分成两块?那里人的生活有没有因为这个边界受影响?

Eli梨
排序方式:被封时间
时间排序由新到旧
  • 2746 个点赞 👍

    本属于黑龙江的海兰泡,后被沙俄侵占,中国只保留黑龙江南岸的副城黑河

    曾看过的文献记载,当时海兰泡人口稠密,农业商业发达,主体民族为汉、满、蒙。后领土移交后一段时间也继续保持原样,突然有一天沙俄下令屠城,将城内百姓全部杀光,不放过任何一个老人儿童妇女,尸体悉数推进黑龙江。城内设施全部焚烧殆尽,后按照欧洲样式重建新城。可能住在那里的俄罗斯人并不知道,这座远东城市上空飘荡着众多中国人的冤魂。

    当时黑河总督面对已经染红的黑龙江,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却别无他法、束手无策。

    至今,在电视里、课本上也只会强调中俄友好,两座城市还缔结连理,共同发展。虽然这很好,但总是感觉特别奇怪。

    看过一个节目,上面的某领导还说:从地图来看,这两座城市就是被一江之水隔开的一座城市,好像是同时生长出来的一样。

    还是这个节目,讲到俄罗斯人自由进入黑河采购便宜货,很多俄罗斯人在黑河开店卖俄罗斯餐饮。看到这个心中感觉很是复杂。

    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听了这番话应该会感到内心阵阵刺痛吧。



    俄罗斯至今没有任何官方、民间团体为屠杀以及万人坑道歉以及详细记载,而各种场合甚至宣传侵略领土的丰功伟绩。看看日本,至少人日本还有很多普通人自发谢罪的,这一点对比日本,日本民众至少这件事面子上比俄罗斯人做得好。

    查看全文>>

    王欽嵐
  • 192 个点赞 👍

    想到写萨拉热窝,其实发源于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本题。

    问题下面的回答里多是两个国家的首都挨着的这种情况,比如老挝的万象在湄公河对岸是泰国的一个城市,再比如像瑞士的巴塞尔,还有两块城区分属德国和法国。

    但以上这种情况其实都不是最稀奇的,比如巴塞尔分属三国,又有什么了不起呢,欧盟或者申根国家一体化就像一个国家,瑞士去德国,难道不跟江苏去浙江一样吗都没什么阻碍。


    真正稀奇的是什么?

    是同属一个国家,还是这个国家的首都,却实际上分裂成了两个国家……这样的城市一个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耶路撒冷(这也是一个很神奇的城市,我也写过),还有一个,就是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是哪里?是波黑的首都。波黑在哪里?如下图。


    波黑全名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是前南斯拉夫分裂后的新生国家。


    之所以一直推荐去萨拉热窝,不仅仅是其历史的厚重,还是城市本身的城建辨识度,以及还有民族和文化的糅合与多元程度,萨拉热窝都比它的隔壁,中国人趋之若骛的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要丰富太多了。

    先放几张萨拉热窝的城市风光图片(我自己亲拍的):


    波黑几乎是我走过的政治体制最奇怪的国家。波黑从前南斯拉夫分裂出去之后独立,新生于1995年,然而这却是一个几乎没有主体民族的国家,这片土地有三大族群,穆斯林,克罗地亚人,还有塞尔维亚族人,

    1992年到1995的波黑战争,源于,塞尔维亚不想波黑分离出南斯拉夫,理由是波黑一半土地都是塞族人在居住,而穆斯林不愿意在大塞族主导下的南斯拉夫继续生活,想独立。于是塞尔维亚和波黑就干起来了。


    波黑战争是二战后最激烈和最惨痛的世界热战,而且这战争还发生在大家都认为的最成熟发达的欧洲

    下面的图就是城里最著名的墓园,当时非常多的穆斯林在围城战中去世,所以现在萨拉热窝遍地坟墓。

    这是一个土耳其人在这里凭吊,想念大家都能看得到这幅土耳其国旗。为什么土耳其人会来这里哀思?这在萨拉热窝下一篇中,我再好好讲南斯拉夫穆斯林与土耳其的特殊渊源,以及萨拉热窝这座城市被称“小伊斯坦布尔”的原因。

    一座伤城,萨拉热窝

    波黑战争双方由穆斯林+克罗地亚族对抗塞尔维亚族,1995年前者胜利了,成立了波黑,在和谈中波黑被分为穆克联邦(穆斯林+克罗地亚族)以及波黑塞族共和国(塞尔维亚族)两个政治实体。这就是我说的奇葩特殊的政治制度的根源,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现在还是两个国家。下面这个地图就能看到波黑现在的两个共和国分别占居的领土,几乎是各自一半。


    右上角的布尔奇科特区,是穆克联邦与塞族共和国共管的。而中间这个萨拉热窝大家可以看到,刚好在两个政治实体的接壤处,这也是这个城市现在一城两国的原因。

    巴尔干的政治乱象,要我写三天也写不完,这也是我离开3年半后,还一直没写那段旅行的原因,无从下笔,比在乌克兰受到的三观与政治思想扭转还要震撼。

    去完乌克兰和巴尔干,就能深刻体会西方的双标。有时候有人说我亲西,那肯定是不对的,我很委屈,《南斯拉夫,一段回忆。》这篇文章有写过我当时思想的一些翻转与震撼,但写的不全面,我到底改变了什么想法?希望在萨拉热窝下一篇中有机会能说清楚吧。

    萨拉热窝想写三篇,这是第一篇,所以这篇我最重点想写的是萨拉热窝它在城市地理结构上的奇葩之处。(第二篇已经发布在公众号“大西洋鳗鱼”

    这个城市在GOOGLE地图上是被虚线分为两个国家的,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穆克联邦和波黑塞族共和国这两个实体,当然,这个城市的精华地段,是属于穆斯林-克罗地亚联邦的,毕竟他们在内战中战胜了塞尔维亚族。


    下面两张地图,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城市里两个政治实体的分界线。

    下图是我当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为两国分界,遇到的一些麻烦。


    一般人可能以为这地图上的虚线就是名义上的,比如上海的黄浦区和静安区的划界,实际上真的不是,这两国的边界线的意义,远比我想象中的要正式和森严。

    比如我在穆克联邦的境内上了公交车,即使是同一段路,这车开到边境线了,是要下车的。。基本终点站就是这里了,即使界线的两边其实是无缝对接,是同一条马路,只是划了条线——它比广州梅花园的天河区和白云区的分界线还要无缝。


    我当时在朋友圈发过以下这个感慨:


    上图的地上这条界就是同一个国家下面,穆克联邦和波黑塞族共和国各自的国界


    萨拉热窝市区(属于穆斯林-克罗地亚联邦)的任何公交最远到此线,过不了界。我现在坐大巴去黑山共和国,得步行跨界去对面的塞族汽车站坐大巴。这两国同属波黑,各自权力很独立。波黑全名很长,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看起来波黑有点像欧洲以前常见的共主邦联的政治结构。


    公交路线基本就是两国都各自有自己的路网,如果跨界了,就下车,自己步行过马路,然后去换乘对方国家的公交车。

    这算好的,波黑市区有两个大巴车站,因为巴尔干各国的交通,多要靠坐大巴来实现,所以我在离开民宿去黑山共和国前问了酒店老板,应该去哪里坐车~

    结果等我到了萨拉热窝最大的大巴站,柜台跟我说,这里是穆克联邦的车站,这个车站只开往北边的,如果你要去南边的黑山共和国,应该去塞族共和国的车站。

    也就是大巴站,也是“一国一个”。

    坐大巴去黑山共和国

    萨拉热窝城内,很多行政机构,医院,学校,皆是如此。


    讲完了萨拉热窝由于历史和民族原因导致的一城两国这个世界独特的怪现象,篇幅也已经比较长了。关于这座城市更具体的见闻,风景,民族关系,奥匈帝国的气息,那两场战争,还有如何扭转了我的一些政治观念,我们在后两篇再细讲吧。

    怀念萨拉热窝,何时能再回去拉丁桥上走一走呢?


    众所周知的原因,约三分之一的文章已经被和谐了,最全的文章请去公众号“大西洋鳗鱼”阅读。萨拉热窝第二篇已发在了同名公众号,因为留言区大家发了很多很敏感的内容,那篇文章留言区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在公众号回复“萨拉热窝2”,可以找到那篇文章。

    原创不易,烦请您点个赞。


    相关文章:

    查看全文>>

    大西洋鳗鱼
  • 9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Nicolas琦
  • 77 个点赞 👍

    2014 年 ,我在东兴上班。越南人来移交一些中国偷渡的人,这在边境来说稀松平常,总有人在边境说只要几十块钱就能去其他国家玩耍,但是那些中国人面临的风险却是无法估量的。

    2014 年的开端,发生了当时震惊中外的一件大事,即昆明暴恐袭击,31 名无辜群众被恐怖分子杀害,那时候叙利亚内战的爆发,让更多的极端分子准备途径西南边境前往叙利亚参加圣战,昆明暴恐袭击是他们从云南出境受阻后就地发动的恐怖袭击。当时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个独立事件,但是大家都没有想到,很快他们会瞄上出境更加简单快捷的中越边境。

    即使有这些令人发指的事件,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班还是要上的,于是我又回到了山里。

    2014 年 4 月 18 日,一个平静的一天,我平静地上班。越南人又要来移交一些中国偷渡的人。这在边境来说稀松平常,而且越南人之坏,他们在移交之前会将中国人的所有钱全部拿完之后再移交,但是这些人也并不值得同情,毕竟他们都是偷渡,返回中国还要接受处罚。所以如果在各种边境如果有人告诉你只要几十块钱就能去其他国家玩耍,请千万不要相信,因为你面临的风险是无法估量的。

    人员交接这种工作主要由边检与越方配合,据说他们一共有 16 个人,包括女人和孩子,但是具体的资料并不齐全,只知道是少数民族,因为越南人只有汉语的翻译,而他们都不会说汉语。宋科长安排我去配合边检办理一些交接,我跟着边检的两个干部和几个战士过去,其中一个是他们的副站长,姓晁,很巧的是他也是菏泽人,但是是菏泽下面县里的。我们本来就认识,所以大家很开心地就去做这个例行工作

    过了桥就到了越南方面的检查大楼,这个楼一共三层,只是我之前也只是到大厅,而从来没有进过里面。上到三楼,楼梯门口有一个军官一个士兵,最西边有个会议室,会议室门口有一个军官和一个士兵,士兵都在胸前挂着类似 AK74 的自动步枪,晁站长带着我和另外两个人进去了一下,发现这些人都坐在会议室里,他们都睁着眼睛瞪着我们看。

    他们的长相和女的头上包的头巾明显证明这些人都是新疆人。

    晁站长和越南的翻译军官说,这些人我们等下都带走就行了,名字之类的问不清楚就不问了。我们回去查就行了,人数对就行。

    越南负责跟我们对接的翻译军官是一名长得挺白 170 左右的上尉,他说:就这么多人了,看完了等下下去跟海关一起签个字吧。

    晁站长说:没问题,不过你们这样也不把他们铐起来,会不会有危险?

    越南军官说:之前也没拷过,办完手续带走吧。

    然后他带着我们去一楼,找到办手续的人,他就继续上楼去了。我们填完材料,晁站长叫着 5 个战士带上手铐,把中巴车停在越南边检大楼门口,准备上去接受人。

    刚刚准备上二楼,突然楼上一阵吵闹声,然后三声枪响,晁站长马上蹲下:大喊都都楼梯下面去!

    与此同时越南的边境大楼惊慌一片,晁站长给一个士官说:赶快通知一级战备!他带着另外一个人要往上走,这时候楼上想起了密集的自动步枪的射击声音,他对另外一个士官说:小翟,你赶快把小董带到去那些卡车后面去!

    小翟的军衔告诉我他是个中士,他猫着腰,沿着墙根拉着我就要走,我愣了一会儿,最后向楼梯上看了一眼,看到一个越南士兵正把他的一个战友往楼下拖,楼上的新疆人们依然在吵闹不休。

    到了一楼大门,发现越南军警已经开始在部署了,楼上依然有自动步枪的单发射击的声音。越南人拿着枪从我俩边上过去到大厅对着楼梯口准备做战术部署,有些人已经在货场的大卡车后面向着楼上的窗户瞄准。我俩就暂时在楼下,因为一楼水泥屋檐下的我们肯定在射击盲区。

    很快我就肯定晁站长和另外一个战士拖着一个越南军官从楼上下来,其他越南人除了替换他们去抬人的,也都上到了二楼,那个越南军官的左胳膊已经基本被打烂,耷拉下来的手臂上还在留着血。

    查看全文>>

    真实职业故事
  • 24 个点赞 👍

    居然没人说巴勒纳绍

    这个城市可以说非常有意思了。它被比利时和荷兰的国界线分成了几十块。

    如图,黑线是国界。

    这个城市是因为布雷达和布拉班特两个公爵在打牌的时候以自家领土作为赌注产生的后果。一般来说,当时农业用途的土地都被转售予布拉班特公爵,而其他用途的土地则被转售予布雷达地主。这一堆飞地在后来的历史中并没有人费心去解决,直到1839年比利时独立,原来的南北荷兰地区之间的省界变成了国界,巴勒纳绍这个城市就被分成两半分属两个国家了。



    如图,十字虚线就是国界。甚至有的地方,一家被国界线分成两半。这里的路灯上都有国旗,表示着你现在在哪个国家。

    在一战时期,由于巴勒纳绍作为比利时在荷兰的飞地,而荷兰在一战当中中立,所以比利时流亡政府利用其中的一块飞地设立了一个监听天线和一个电台,用来从事对德军的间谍活动。德军由于其地处荷兰境内无法抵达,所以无计可施。这个电台在一战后期揭露了德军希望求和的消息,间接导致了一战的快速结束。

    天线,天线左边的路就是国界线


    国界线上的垃圾桶没人收,气味很恶心


    被国界线分开的纪念品店和雨水篦子


    路灯上的国旗


    当然,撇开这些历史,巴勒纳绍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低地小城罢了。

    有的地方没有标明国界线。如果要不是我说,你能想象到图中间就是比利时和荷兰的国界吗?

    编辑于 2023-04-17 07:06・IP 属地荷兰

    查看全文>>

    朔方的火

1

  • 1
  • 跳至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