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渔民陈根土载着16个日军过江。不料,船到江心,他突然哈哈大笑,纵身一跃,跳入湍急江水中。
陈根土是浙江衢江的普通渔民,过着平凡的渔民生活。然而,有一天,许多日本兵带着枪炮突然出现在他的家乡,改变了他的生活。
这些日本兵的行为非常恶劣,他们到处烧杀抢掠、欺辱妇女,甚至随意砍人和伤害他人。陈根土非常害怕,担心自己和家人受到伤害,他决定带着家人上船在衢江上漂流。
陈根土一家在渔船上生活,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划走或隐藏起来。他们不时听到岸上传来枪声和哭喊声,这让他们非常不安。尤其是衢县方向枪声激烈,听说日本兵正在攻打衢县县城。
枪声持续了四天后逐渐减弱。某天,陈根土的渔船在一个小水洼里停泊时,突然看到衢江北岸有一支百十多人的队伍从远处跑来,他们背后的远处还隐隐传来枪声。
陈根土看到这些士兵们的衣着,便知晓他们是为衢县而战的守卫者,他们疲惫不堪且带有伤痕,边奔跑边频频回望,仿佛后方有追兵正在逼近。
这伙士兵跑到江边,急切地呼喊:“有船吗?快带我们过江!”江面上一片寂静,无人回应。
陈根土明白还有几艘渔船,像他的那艘一样,都藏匿在江上,船家们想必是惧怕可能的麻烦,不敢搭载这些士兵过河。
士兵们见无船可行,又听到越来越近的枪声,脸上流露出悲哀的神情,开始整理装备,看来他们已做好最后的抵抗准备。
那些追击的士兵一定是日本人!陈根土想到,这伙士兵中有一大半都已受伤,他们是在坚守衢县时遭受的创伤,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他们坐以待毙吗?
一股热血涌上心头,陈根土大喊:“我来带你们过江!”
陈根土的船规模较小,一次最多只能载十四或五个士兵,他就全力摇桨来回行驶,尽其所能将衢江北岸的士兵送往南岸。
这伙士兵虽然处于困境,但在生死关头却能相互照应。一位看似军官的年轻男子让伤势较重的士兵先过江,他自己则带领十几个未受伤的士兵断后。
枪声越来越近,已经能看见日本兵的身影了,zi弹嗖嗖地飞过陈根土的周围。此刻的陈根土已不顾一切,他不再理会周围的zi弹,埋头拼命地摇桨。
在多次往返、成功将七八十名士兵送至南岸后,陈根土再次朝北岸返回时,遭到日本兵的追击。剩余的十几名士兵开始与日本兵交火。陈根土继续用力摇桨,试图靠岸接走剩余的士兵。此时,一名年轻军官向日军开火的同时,向陈根土大力挥手,示意他立即撤离。
当陈根土的渔船距离北岸仅剩不到100米时,枪声突然停止。他惊讶地抬头望去,发现日本兵已经包围了北岸的剩余士兵。看来这些士兵已经弹尽粮绝。
就在日本兵上前准备生擒时,这些士兵突然解开衣服,拉响腰间的shou榴弹。轰的一声巨响后,火光四溅,硝烟弥漫。北岸陷入了一片沉寂——这些士兵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已经渡过南岸的士兵们顿时放声痛哭。
陈根土被深深地打动了,热泪盈眶。他从未见过这样的死法,人竟然可以这样死去。
从这一天开始,陈根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士兵壮烈牺牲的画面。
一天,陈根土悄悄将渔船靠岸,想捡拾一些柴火用于做饭。突然,十五六个日本兵出现在他面前,陈根土已经无法及时划船离开。
这些日本兵没有浪费时间,他们迅速爬上渔船,并将陈根土的妻儿赶下船。接着,他们用枪托猛砸陈根土,指向江面,吃力地说出“安仁铺”三个中国字。
日本兵想让陈根土用渔船将他们带到安仁铺渡口。
通常面对日本兵,陈根土都会吓得直不起腰。但这次他出奇的冷静,他点点头,向妻儿投去深情的目光,然后开始向江心划船。
在划船的过程中,陈根土唱起当地民歌,歌声高昂激昂,震动人心。日本兵们不解其意,彼此间大眼瞪小眼。
当渔船行至鬼见愁牛角口航道时,水流变得异常湍急,暗礁险石遍布。陈根土却突然大笑一声,放开船桨,任由渔船随江流冲向暗礁。
日本兵们惊呼大叫,陈根土则跳入江中。渔船砰地一声撞上礁石,瞬间翻船,与日本兵一起沉入激流之中。
半小时后,陈根土成功游上岸与妻儿团聚,但他的渔船也因此失去。
陈根土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一次性解决了16个日本兵。他的事迹被记录在《衢县文史资料》中。
在抗战期间,有许多像陈根土一样的人以自己的方式杀敌除恶。他们大多默默无闻,他们的英勇事迹鲜为人知,但在抗战的伟大历史中,他们是不可或缺的一群英雄。
勇敢是一种传承,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当面对挑战时,我们都需要勇敢地挺身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