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电影《遥远的桥》有看懂的吗?为什么跟真实战史区别那么大?
- 35 个点赞 👍
如果禁卫装甲师在9月20日晚上冒险继续向阿纳姆推进,那么于大局也无补,原因很简单,我想下面这两点应该都是写得简单易懂的。
一,在9月19日,也就是盟军冲下奈梅亨大桥的前一天,英军第1空降师已经全线溃败,基本被压缩到Oosterbeek周围的小型突出部内,而在阿纳姆城内,弗罗斯特2个营左右的兵力只控制着大桥的最北端而已,其余整个城区都在9SS师手里。
(9月20日)第 1 空降师的残余部队正在奥斯特贝克集结,准备最后一站。那些已经在那里的人,那天没有受到敌人的严重挑战。在村庄的东边,第 1、第 3 和第 11 伞兵营和第 2 南斯塔福德郡营被组织成防御阵地。在当天晚些时候的殊死搏斗中,他们击退了威胁要切断莱茵河和封锁桥头堡的敌人的进攻。
在奥斯特贝克以西的树林中,第 4 伞兵旅向师防线方向奋力攻击前进,但遭到德军在火炮、迫击炮和坦克(一些还安装了火焰喷射器)的支援下的攻击。该旅有很多伤亡,第 10 营在下午早些时候到达奥斯特贝克,当时只剩 60 人。
在后方,第156伞兵营在反击前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德国人不知道他们正在与撤退的人作战。该营只有 150 人,他们用刺刀冲锋在树林中的地面上占领了一个空洞,在接下来的 8 个小时里,他们被敌人的攻击压制住了。当天快结束时,75 名伞兵固定刺刀后冲破德军防线,撤退到奥斯特贝克的盟军口袋。换句话说,如果英军装甲部队的先锋分队脱离步兵冒险冲锋,可能最多也就能救出弗罗斯特那点人,仍然无法改变阿纳姆地区的总体战局,并不像很多人想像的这样,“第1空降师是在阿纳姆城中被德军围困,只要装甲部队赶到,这仗就赢了”。20日时,2SSPK已经牢固控制了整个阿纳姆地域。
所以,就算禁卫装甲师顺利到达阿纳姆大桥,接下来盟军也需要继续强攻有一个军兵力防守的阿纳姆地域,毫无疑问又是场苦战,打成闪击战就更别想了,也许也就大桥能勉强保下来。
二,这里就要说到一个著名的神话,大多数人(西方)都认为,只要这三个桥都给盟军拿下了,这仗就赢了。
这电影因此以前被Xellos黑得很惨,但现在看这电影基本上七成还是史实的,只是有很多段子是电影团队当时掌握着国内战史研究者所没有的信息,最多也就是因为编导不懂军事,所以把盟军的胜利想得太简单了,并将此神话传播开来
但Xellos有一个批评还是很有道理的,市场花园行动的目标并不是三座大桥,而是保持从埃因霍温到阿纳姆的一个狭长突出部全线畅通,30军在拿下阿纳姆后,还将继续向东卷击,沿着莱茵河进入鲁尔区,结束战争。
那么这个战线、侧翼会有多长自然懂的都懂,可以说跟40年挥镰行动有一拼,而如此好大喜功的计划自然是建立在盟军高层认为诺曼底之后德军已经濒临崩溃的前提下。
如果问蒙哥马利哪来的底气,在盟军情报看来,诺曼底之后的德军装甲部队的确是十不存一,9SS和10SS加起来只有10多辆坦克可动,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德军应该士气已经崩溃了。但错就错在,二战之所以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因为人类的极限基本上被逼了出来,在这种条件下,你就得料敌从宽,而不能以常理想当然
所以盟军没有想到的就是,基本上被从装甲师打成了摩托化师的9SS和10SS就接着按摩托化师甚至摩步团来打,德军团打没了当营长,营打没了当连长,继续保持着意大利和诺曼底的A士气,更没有想到莫德尔竟然还榨出了一大堆预备军人马对“地狱公路”发起了四面八方的反击。
所以从这一刻起,“市场花园”行动就已经输了,初始的战役目标已不可能达到。所以传统上将此全盘归咎为蒙哥马利倒是没有太多问题,毕竟兵败责帅是几千年的惯例,更何况是盟军高层定的计划本身就漏洞极大的情况下。
编辑于 2022-08-29 13:48・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小虾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