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的武德毫无疑问是充沛的,这一点众所周知,从抗战、国共内战、紫石英号、朝鲜战争、珍宝岛战役、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南海诸多群岛的收复战,都可以看得出来,毫无疑问,无人置疑
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另一帮中国人—国民党也并不是吃素的,国军虽然和我们党打内战不行,但是对付周围的东南亚小国,包括印度,战斗力是相当爆表

云南的卢汉和平起义后,1950年,驻守云贵川的国民党第8军237师709团和另一支国民党残军26军93师278团会合。两支残军加起来1500余人,随后他们宣布成立“复兴部队”

后来淮海战场上的败军之将李弥,从台湾又跑到了缅甸,奉蒋介石之命,宣布将709团改编为193师,李国辉任师长,将谭忠的278团改编成93师

这帮人一下有了主心骨,决心占山为王,以缅甸为基地实施“反共救国”的大业,一度发展到了近2万人

国民党93师基本上都是云南本地人,对环境和气候十分适应,加上之前又参加过中国远征军,对缅甸的民风以及兵要地志、地形地图等完全掌握
缅甸自身军队腐败,无力清剿这些国民党余孽,正面交手几次之后,被国民党残部打的大败,只得花高价聘请打过二战的印度阿三5000余人,前来助拳

结果没想到这些印度 红头阿三,虽然号称是跟着英国 打过二战,横扫过欧亚大陆不少小国,但被国民党的这帮残兵败将,打的落荒而逃
此战之后,大陆对于印度军队的实力有了一定了解
国民党的这帮人为了立威,也为了防止下次再有印度兵来,直接把这些俘虏的印度阿三全部毙了,最终5000人中,只生还不足300人,从此印度阿三的势力,彻底退出缅北

泰国《曼谷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各大媒体密集刊登了《国民党残军大败缅甸国防军》、《李国辉将军是个战神》、《残军敢死队全歼缅军炮团》等报导。
这一仗直接奠定了国民党残兵在缅甸 的地位,从此开始撇开缅甸政府,放心经营金三角
蒋介石在台湾听闻这一消息,大喜过望,一顿册封,同时还派出运输机,对这些人进行补给

93师在得到补给后,自然是实力大增,四处频频出击,一时之间,泰国、缅甸和老挝 (台湾称寮国)战火四起
这些国家在打不过,讲不赢的情况下,在联合国联名提交了议案,请求国际社会关注,一时之间国际舆论大哗
蒋介石明着派出飞机,表明要将这些人接回台湾,实际上,对他们的行为暗暗赞赏,让他们好好经营这块反共复国的基地

93师大部分人都是云南人,内心里还是希望返回云南,而且他们都深深的知道,蒋介石对于中央军和杂牌军的态度,台湾飞机最终接回的只是少量蒋的嫡系,大部分人还是留在金三角,进行所谓的特种作战
后来缅甸政府和中国达成协议,中国派兵剿灭这帮国民党残兵败将,这些人的嚣张气焰才得到了打压,但是由于毕竟解放军出国作战,信息情报和后勤工作均受制约,一直没能彻底完成清剿。
结果导致60~80年代,这一地区成为国际上著名的毒品重灾区,在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国民党残军军官张苏泉。
这位出生于日本傀儡满洲国统治下的东北汉子,从小立志要参军,把日本人赶出东北。

长大后的张苏泉,成功考入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属黄埔20期学员,到张苏泉毕业的1948年,日本人早已投降,而国民党军队在大陆也是节节败退。
这位国民党黄埔军校后期毕业生,在与人民解放军的战斗中并未显示出什么军事天才,可以说是败军之将。
但在金三角投靠当地毒枭坤沙后,却成为金三角的风云人物,被称为“雄才大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他的中国传统的谋略文化在金三角得到淋漓尽致的运用。

他帮助坤沙阻击了缅军数次围剿,又设计利用舆论宣传,救出了狱中的坤沙,最后又帮助坤沙建立了所谓“掸国”,同时为“掸国”训练出一支颇能打仗的掸军。

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大的变化,中国政府在泰国和缅甸建立的总领事馆,对金三角区域的这些国民党老兵,进行安抚

中国首任驻泰国清迈总领事张志国,亲自赶往金三角美思乐,与国民党残军军长雷雨田进行会谈,最终由于差异太大,没有能够达成一致,目前在世的国民党老兵已经很少,但是他们的家人和后代已经形成了缅甸、泰国新的华人团体
下图为网上流传的93师现在的营地,实际上已成为旅游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