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上结论:基层的利益分配格局,就是围绕着一二三把手,和亲信老板,穿插若干美女,以血亲、姻亲、干亲、同乡、同门、战友为纽带建立深度不同的链接,在一些道路桥梁,铁路隧道等等较大的项目里,背后还有省厅领导和副省长似有若无的身影。
那么问题就很简单了,理清基层的利益关系,就从这些圈层入手。
你可以看看你所在县市省三级的绿化工程、生态防护(河道养护、生态林建设、矿产开采保护)、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实施、重大民生工程、道路桥梁、以及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包括土方砂石、矿产勘查开采、水泥搅拌站这些显而易见的暴利项目谁在做?
都有公开的招投标信息,而且大概率都是成立时间不短、资质齐全央企国企承接,关键人穿针引线也会保护好自己的羽毛,因为活着才有输出。
这样只要就做成了大型国企/央企对接政府,以关键人穿针引线,附带乙方施工队伍,这个链条上包括不限于各个管理部门携带的供货商、材料方,地方融资平台和银行相关领导在融资层面的的推动,更因为很多地方财政压力山大,许多项目必须通过各种花式举债来引水驱动。
这儿重点说政府背景的项目贷款。因为我算是金融世家出身,一家三代人基本上都在原来的一行两会地方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工作,
从我穿开裆裤的时候,看家里长辈叔叔阿姨们和政府国企,各种乙方单位打交道就见多了。包括我自己后面在好几家银行做了好几年,除了tm行长和办公室主任没做过以外,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业务口都刷了一遍。什么乱七八糟民企国企领导老板,资金掮客,平台公司的二世祖,监管部门的局长处长,政府部门的少壮派,和隐藏在背后实际能量不小的二线领导,我都见了太多了。
“观众生相”,我这人就喜欢多经历一些事,刷够了履历我才觉得有趣,所以后面玩腻了自己出来创业,整合整合资源,顺便把家里的事情接起来。
什么乱七八糟民企国企领导老板,资金掮客,平台公司的二世祖,监管部门的局长处长,政府部门的少壮派,和隐藏在背后实际能量不小的二线领导,都构成了我长期浸淫的这些关系网。
政府项目贷款问题不在于做融资材料,在于所谓的“程序正义”。本质上以政府信用为担保,一帮名校毕业生吭哧吭哧做三个月材料,银行,政府,融资平台,国企,一堆乙方材料供应商,施工队伍,上上下下勾兑利益,怎么签合同,哪里卡壳了,跟谁喝几顿酒,要怎么打通关节。最后才有政府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借款人)借入的,然后由地方政府划归项目建设主管单位统一调配使用,借款人实际并不使用和管理信贷资金。
这是很多学生和打工人远远所不能看到的,等到你们看到的时候,也就是在某电视台,融媒体平台,播报了一条“重大项目建设开工仪式”,一堆领导剪彩动土。
看到了吗?这个完整的利益链条,由“政府出面、央企国企对接、金融机构放水、关键人穿针引线”构成,你想怎么融入?
是银行和融资平台的领导亲信,安排你项目实施期间供材料,还是切割一些标段给你做?还是替领导盯好这些项目,防止资金流向出问题,随时准备好备用方案,完成单位内部指标不说,还得干得漂亮。
是政府关键人的内部人,直接套皮或者挂靠央企国企资质瓜分核心标段,本质上替某些人打理利益关系?
还是你本来就是央企国企内部高管相关人,可以替大哥出面干脏活累活,包括不限于跑动关系、催收工程款、维护地方政府关系,甚至出了问题替大哥背锅?
所以理清利益关系,本质上就是看你自己具备什么生产要素、具备什么价值、处在哪个生态位,然后对号入座的过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有些关系的经营不是以天为单位,是以年为单位。
所以真正神通广大的人物,不一定是某家领导的直系亲属,也不一定是某些央企国企领导的亲信小弟,大概率是能吃的开,协调各种关系的居间人。
这种人一旦贴上某个关键人物,几乎可以忽略时间问题,一直可以把在地方的关系网经营下去,甚至不在乎谁来做一二把手。流官这种制度就决定了,稳定和政绩才是压倒一切的,即便是再来一些新人,也不影响他们贴上去吃,只不过区别在于,更换一批乙方供货商和施工单位罢了。
之前某地有一条公路,用银团贷款为资金保证,通过质押收费权来完成程序正义的设计,该项目最大的老板就是连跨两任swsj ,从交通厅一路给压力,毫无悬念拿下标段,甚至还没因为换届耽误他拿下更肥的民生工程项目。
“圈层,资源,机运”,是玄学,也是个人努力;真正能否分得一杯羹,不光取决于你是谁,也看你跟谁混,什么时候混,混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