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6个

怎样看待11月11日珠海市驾车撞人事件?

老哦朱泸沽
5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这只是世界范围内【与病毒共存】的一个必然结果罢了。

这种事已经常态化了,全世界人民都需要学会“与子弹共存,与炸弹共存”。

先转一个2021年的回答 韩国「与新冠共存」仅十天,危重病例数就创新高,韩国恢复日常生活会对疫情造成哪些影响?会不会波及他国?

要搞明白”共存“的目的——不是什么”抗疫“,显然”共存“是没法”抗疫“的。而是让百姓逐渐适应”新冠病毒爆发“的日常,提高百姓的承受能力。现代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承平日久,导致人民对死亡和后遗症的承受能力很低,家里人突然死了,或者自己突然失去味觉什么的了,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居然有人会”玻璃心“,受不了,那自然小小病毒就会让社会动荡不安。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死亡,不是每个人最终必然的结局吗?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承受能力“的潜力是很高的,比如阿富汗人,印度人、你随便拉个人测抗体,基本都是阳性,都是感染导致的而不是打疫苗打的,但社会毫无波澜,戴口罩的都不多,检测都不检测,死了也极大概率不算新冠死的。因为他们有这个承受能力,可以承受“全民反复感染新冠病毒“这种程度的额外死亡和后遗症。
现在发达国家抗疫,亟需提升的也是这个”承受能力“。”与病毒共存“就是通过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加、治疗方案的不断简化,平民的不断死亡,后遗症,提升百姓的承受能力。当百姓普遍的承受能力提升到印度人、孟加拉人、阿富汗人的水平,对亲朋好友突然死亡,自己突然失能,能够心平气和地坦然接受,甚至连”这是新冠病毒导致的“都不会想到。最好每个人都达到”我没死亡,新冠病毒就不存在”的程度,这样全社会自然就不会受新冠病毒困扰了。

“与病毒共存”,伴随着的是“大量超额死亡,残疾的正常化”。需要通过提升民众的“承受能力“去应对。

显然,经过长时间多的宣传,全世界人民现在已经有了相应的承受能力了。

但“承受能力”提升以后呢?

如果常态化的隔几个月就死几十万人,失能几百万人都不算什么,那么显然那些其他的死人少得多的事,也是完全正常的,什么随机枪杀啊,什么地铁爆炸啊,什么毒品合法化啊,什么危楼不修,塌了也不救援之类的事,看上去很恐怖但造成的死亡和伤害比新冠病毒少得多的事,那还算事吗?凭啥杀伤力那么大的病毒可以“共存”,枪支、毒品、危房、炸弹这些杀伤力远远不如新冠病毒的东西,就不能“共存”了呢?这不是歧视吗?

“与病毒共存”,意味着全社会也必须与枪支、毒品、危房、炸弹这些“共存”了。既然一个国家选择了“把国民的承受能力提升到阿富汗人的承受能力”,那意味着国家的社会环境,也会逐渐阿富汗化。因为国民已经见怪不怪,可以承受了。

11月11日珠海市驾车撞人

类比一下

阿富汗驾车撞人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算什么新闻?阿富汗人老早就实现“与子弹共存,与炸弹共存”了。

发布于 2024-11-13 15:28・IP 属地北京
还是不注名好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