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很欢乐。从某些城市地铁出现女性车厢开始,各种针对性别的场所就接连出现。
比如,只招收女性会员的全女健身房,只允许女性报名的全女登山团

专门供给女性的全女小饭桌

只招收女性的全女电工班

这种给性别加上限制的活动,就好像特别流行。如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又如凛冬将至,一个接一个的冻死掉。
之前已经有全女健身房的先行者,她们说因防止猥琐男凝视而成立

又因男性客源流失严重,姐妹会员占着训练器材玩手机、没素质等原因取消。



全女登山团,因怕有危险,担心遇到色狼驴友而成立,

最终因迷失深山,被2名男性驴友解救而解散。

全女小饭桌,因要给姐妹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而生,

结果因姐妹嫌弃菜品太贵,撕X而倒闭。

全女电工班,意在让没有男友的姐妹,也能独立生活而成立,



因上一天课就要288,且只学了一个初中电路的技能,被姐妹骂割韭菜而关闭。

只招姐妹的全女创业公司,姐妹例假疼痛难忍请假,结果被女领导阴阳怪气。来时说好是姐妹,遇到问题是冤家。

一家深圳的全女书店,从2023年9月16日试营业开始,到2024年4月1日发布即将闭店的公告,一共存活了198天,售卖了1161本书,平均每天卖出不到6本。

店主宣称,在选书和经营理念上都有自己的全女坚持:书店中90%的书籍作者、杂志编辑和所有的文创作品合作方均为女性,不进货和售卖任何和性缘有关的书,不设置母婴和美妆产品的售卖,甚至连基础的消费入座规则都很难维持。
说来唏嘘,如此激进的店主,都做不到售卖书籍100%是女性作者,我觉得她还不够坚持
这座理想化的乌托邦只存在198天,连200天都没有,深圳有11000家奶茶店,却养不活一家全女书店。
都说3个女人一台戏,这么多女人在一起,堪比宫斗戏。能不发生矛盾就以谢天谢地,
真想以此谋生简直........
去健身的女孩肯定真有奔着强身健体去的,可没人欣赏,能有多少坚持的。
全女菜馆,当买单的问题全都交给姐妹的话,老板就会明白男士买单的重要性。
全女爬山,真的遇到危险了,女领队就会知道力量的重要。
全女公司,真的成立了,老板就会知道,为什么路边吃盒饭的永远看不到姐妹。

不是说全女的事物不好,只是咱老祖宗早就交代过,只有男女搭配,干活才不会累。而那些假借维护自身权益,到处打假拳的姐妹,不是真正的姐妹。
前段时间,南通又出现了一个全女酒吧。8月21日营业,9月初就关门大吉了。

现场氛围不用说,我看了都想去。

只可惜,这类场所,她斩男不斩女。开业13天,直接闭店。

除了消费人群不如正常酒吧,赚不到钱之外,女老板还和女调酒师撕起来了.....直接引发了酒吧内部集体大乱斗。

此外,调酒师还摇出来了腱鞘炎

酒吧每天还要专门抽出人手,给调酒师按摩

调酒师还私自收款,老板找到她后,她说喝大了,忘了


在老板曝光后,调酒师的前老板就顺着网线,找到了现任老板。说调酒师之前在她那里就劣迹斑斑。然后被她们开除了。

看到此处,调酒师不干了。本想着反击,结果笑话闹更大了。说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向老板要的只是腱鞘炎的费用。


老板和调酒师的撕X聊天记录:




事情的结局,是老板给了调酒师2000元后了事。

从头到尾贯彻全女,依然无法规避任何经营中存在的内部管理、生产质量、资金周转等问题
商业上的种种难题,当然不会因为全女而减少。即便抹去了性别差异,经营者和打工人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店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依旧存在。
性别是人存在于社会中的属性之一,是个体和社会切面中的一部分,但构成人同样有其他复杂要素,比如阶层、立场、收入、受教育程度等,都决定了一个人和一桩生意的复杂性。
更有甚至,打着全女商业模式的幌子,以近乎白嫖式地压缩成本。
“致力于营造一个安全、干净、舒适、独立的女性专属避风港”,一家长沙市的全女酒店在社交平台上如此介绍自己。

这个女性专属避风港却以另一种方式被人熟知。6月20日,这家全女酒店发布了一则女性义工的招聘,要求做2休1,15天起,每天工作六小时,店内提供食宿,仅招女性。招聘启事中却并没有任何字眼提及薪酬的字眼,有网友在评论区询问这项工作的底薪时,被回复道:
是(招)义工,不是暑假工。
不缴纳社保,更不满足《劳动法》中规定的最低工资要求,部分全女民宿或青旅,便用女性互助的由头,招募成本低廉的女性劳动力,名曰义工。
算盘打得震天响,消费的是一批批女性用户和女性员工的热情。主义和生意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追求利润是商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所有全女产业自然也逃不过在商言商的道理。
很多所谓全女健身房,涂成粉色的健身器械、经常只配备基础简单的器械、小而美的私密空间,与传统意义上不区分性别的健身房截然不同的环境,让一部分刚接触健身的女性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办卡。
对于女性客户而言,一家全女健身房规避了诸多不适和不便。但对经营者而言,却意味着营业收入的直接减少。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很多拳手没有意识到,这类健身房往往只配备了简单的器械,这潜意识里也是一种逆向歧视。其既收割了女性客户的费用,又不用提供专业性上的匹配服务,只通过环境、氛围等要素,就形成了主打女性服务的新卖点,就可以收割一批粉红税。
无数的实验证明,那些打着全女口号的整活,全都是为了恰烂钱。很少能有一种行业能真正存活下来。可有些极端的拳手,就特别喜爱宣扬这些事情,觉得“全女”的项目,就代表着地位。
拜托,都2024年了,现在女性的地位,难道还不高吗?我身边也没有一个不宠自己女友和媳妇的朋友,他们深知有奶才是娘,没娘就没我的道理。
咱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的多好啊。女性的地位不是喊出来的,她本来就在那,从来没有消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