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器装备体系还是前苏联模式,和美国的装备体系完全是两种模式。苏联模式会搞出一堆实际上没用的东西,美国模式必须接受商业和市场(实际战场)检验。
比如俄罗斯以前吹的匕首高超声速导弹这次在俄乌战争中被证明实际上是个失败的产品,价格贵又不好使,美方的监测表明,无论是演习还是实战,匕首从未击中过任何目标,有一次俄声称用匕首摧毁了爱国者,其实是打在比较近的旁边,弹片(也可能是被拦截后的碎片)带到了附近的一套爱国者装备(一套爱国者由六大分散布置的主要设备组成)中的一个设备,一天后就修复了。
而美国武器的实际表现往往超出其设定参数的水平,比如爱国者这次拦截匕首,就比原先预想的好很多。德国莱茵金属(西方武器的炮管大多由该公司提供)公司提供的火炮在乌克兰实际使用中的情况,是设定参数的五倍(炮管设定可用1000次,实际可用5000次,而俄罗斯炮管只能用500次左右,是德国公司的十分之一,一个炮管的使用寿命就可以看出苏式装备和西方装备的巨大差距)。因为这些西方商业武器公司是不能吹牛的,万一达不到是要赔钱的。而那些苏式国营武器公司(往往腐败现象极其严重,头头脑脑经常被抓,但贪腐仍前赴后继甚至越反越腐)随便怎么吹也是不负责任的。比如最近有报道,猖獗的腐败,使俄罗斯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几乎毫无用处,因承包商的诈骗,导致不合适的廉价制造部件被广泛使用。这场骗局已使俄罗斯的预警雷达瘫痪,这种骗局在苏式体系的军事采购中很普遍,通常是腐败官员勾结。所有关于“连续雷达场的可靠性”,以及沃罗涅日雷达系统预警探测器的高战术和技术性能的保证,都被证明是吹牛逼。
西方武器公司都是市场(战场)导向,有仗打,资金就会进来。俄乌战争爆发后,硅谷的资金就涌向武器市场,无人机和导弹等是重点投资对象,比如日前《华尔街日报》有一篇报道题目就是“硅谷进军武器市场,科技初创企业把目光投向导弹发动机”,报道说到近来硅谷初创企业投资武器市场的情况,其中提到一家初创公司Anduril Industries正在收购一家火箭发动机企业,以便有能力提供导弹中使用的火箭发动机。这项交易表明,已在乌克兰部署无人机的Anduril正在对军事装备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Anduril是首批向美国五角大楼申请武器合同的加州初创公司之一。
美国的武器公司都是和现实的战场紧密接轨的,和苏系武器根本没有可比性,近年来新开发的苏式武器更多是一堆宣传工具,一上实际战场可能完全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