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圆号错音,十次能中九次。
尤其当你听的团不是顶尖团(比如BPO,WPO,LSO,RCO这几个)的时候。如果是俄国的团可以试试喷铜管炸音
如果是中国或者美国的团就说“这调音怎么偏高啊”然后扯一段凡尔赛条约和五四运动对交响乐的影响:五四运动导致中国的西洋乐团调音偏高,而且中国起泡酒都可以叫香槟。后面那个前两年中欧农产品认证协议落实了才不让了。美国的团定调偏高原因差不多,凡尔赛条约参议院没过导致没落实。
如果结尾是比较抒情(举例:马勒大地之歌)的那种,结尾不要着急鼓掌,闭着眼睛先陶醉个半分钟;如果别人着急鼓掌,就露出一副不耐烦的表情。如果结尾是比较宏大(举例:马勒复活)的那种就反过来,一结束立马戏精附体大力鼓掌。
指挥如果很激动,动作幅度很大,那我们的脸上要露出担忧的表情,然后事后解释在音乐厅里殉职的指挥不在少数,举例慕尼黑歌剧院一共殉职了三个指挥,最近一次是2020年。前两个都是死于Tristan第二幕,最后感叹一下殉职在指挥台上可能是对于尼采总结的“酒神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记住音乐里的意大利语和德语常用词,见缝插针抱怨一下把Nibelungen音译成尼伯龙根恐怕是不懂德语语法的表现。如果听歌剧清唱版就宣称这无法达到瓦格纳对于Gesamtkunstwerk(整体的艺术)的要求,再感叹一下在人心不古的当下,就算在拜罗伊特,就算是Parsifal这样的Bühnenweihfestspiel(神圣的舞台上的节日戏剧)也已经成了下流的狗血剧了。(谁tm导演的基地组织版Parsifal给我去死!)
哦对了,如果碰上一个“德国莱比锡布匹交易大堂乐团”,千万千万不要嘴欠笑话“一帮搞纺织的懂什么音乐”,会犯“随队胖官员刘国梁不懂乒乓球”的错误的。相反,应当用流畅的德语发音称赞一下Gewandhauskapellmeister的精彩发挥。
再有,一定要记住,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是个有名无实的烂音乐会,除了Kleiber指挥的那几届还可以之外,剩下的都是一些毫无营养的陈词滥调。一旦谈起Kleiber,脸上一定要写满“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懊悔。(如果你朋友也喜欢Kleiber,问你最喜欢Kleiber的哪盘录音,一定要谨慎回答!切记避免“我最喜欢Kleiber指挥的老柴”这种低级错误)
提前准备几个最喜欢的钢琴家,说不出来就说郎朗,坚决坚决不许给我说克莱德曼,听见没有?
最喜欢的指挥和作曲家也要准备几个,注意卡拉扬和卡拉斯不要搞混。Strauss这个姓氏对应三个人,搞清楚Richard Strauss是搞严肃音乐的,和剩下两个写靡靡之音的不是一家人。
如果听一个曲子特别难听,你可能是遇到无调性了。如果你朋友要你评论无调性,你就把话题往Schönberg的真迹都毁于洛杉矶大火的方向引,顺便骂两句加州消防部门的不作为,然后再感叹一下希特勒自杀都要带上瓦格纳的真迹一起走,这样就把话题引开了。千万注意不可冒犯无调性,虽然它听起来就像拿指甲刮塑料泡沫。
如果做出不“体面”的行为,比如打瞌睡、吃喝、和女朋友搂搂抱抱、对芭蕾舞女的身材评头论足,这一定是因为我们遵从的是老一代观众的行为准则,而那个时候的歌剧院是有包厢的。如果由于贪图芭蕾舞女的美色而被喷油腻,你就问问瓦格纳巴黎版的Tannhäuser是怎么风评被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