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为什么有很多从农村出来的人,在城市立足之后就特别厌恶农村人觉得农村人都都特别愚昧,好像有一种优越感?

未发之中
10个点赞 👍

看了很多知乎上关于农村的回答,我怀疑我小时候是生长在桃花源。

没听说过哪家男人打老婆。打孩子的倒是有,但一般都是妈妈打(满村追着跑),爸爸反而护着;

没听说过哪家重男轻女。跟我同龄的女孩子一样上学读书,中考考不上的也是男女一样外出打工,“姐姐不上学省钱给弟弟”之类闻所未闻;

没听说过哪家虐待老人。邻居家刘奶奶是当年村里最长寿的老人,活了90多还经常在村里转悠,一边说活够了一边抱怨没肉吃(当时经济的确困难)。三个儿子都是农民、家境都很一般,儿子儿媳免不了要跟老人吵架,但吵架归吵架,不给吃喝的事情从未发生,更不要说把老人扫地出门了;

没听说过哪家恶俗闹婚。我围观过好几次婚礼,新娘都是照顾得很好的,来的男宾会开一些带色玩笑但不会动手动脚,玩笑开过了或者借酒撒泼的立刻就会被现场长辈训斥;

没听说过“吃绝户”。我小学同班同学的父亲因肝癌早年去世,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苦但并没有邻居欺负他们。后来同学的妈妈顺利再婚,邻居们也都去道贺;

没听说过有谁欺负残疾人。村里有个人因智力残疾,虽然家里也有房子,但就是不愿住,整天十里八乡流浪。别说本村了,外村的见了他也大多会主动给点吃的喝的,从未听说有人为难他。

没听说过婆婆欺负媳妇。婆媳吵架倒是常见,但基本上是各显神通、势均力敌,然后一群小孩各种围观并学习骂人的口头禅(错误示范!)。

这是2009年春节期间我拍摄的老家所在村村口

不仅如此,我们村还有不少好人。

头一个叫聂德民,按辈分我要叫他一声“德民叔”。他做点小生意没挣多少钱,平日里跟邻居们的关系也一般般;但有一年(90年代)他去县城办事,在县医院附近看到一群人围观一个被抛弃的女婴,二话不说就抱回家养——当时他家已经有一个儿子而且毫无缺陷。夫妻俩把孩子养大、 想方设法帮她上户口又供她上学。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德民叔当为我村好人第一。

第二个叫孟小南,家住在我家隔离,按辈分我叫他“小南哥”。他没读什么书,但水性极好,好几次在水库里救人,可并列第一。

第三个叫雷从伟,按辈分我叫他“崇从爹”(本地方言“爹”等于普通话的“爷爷”)。他家有一条木船,这对于居住在水库边的村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每有邻居借船,从伟爹夫妇从不吝啬、也从不索要任何代偿,都是很爽快地说借就借。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比如一位孤寡老人去世,邻居们自发为他送葬,我记得我爸也去了;再比如有些走州过县的外乡人到我们村没有住处,有空房间的人家都愿意主动留宿,还得想方设法做点好吃的。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这种小木船是水库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这么说吧,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我看来老家那一带的确不富裕、也谈不上多文明,邻居吵架甚至偶尔动手也不奇怪;但总体来说,那个农村是正常的、和谐的,他的的确确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也完全没有必要被污名化甚至妖魔化。

我估计大概率有人要说“那些丑恶只是你没看见”,但问题在于,你所说的那些“丑恶”是农村独有的,还是农村城市都有、农村也并不比城市严重?还是城市也有但你没有看见?包括这个问题下很多答主所诉小时候在农村家庭受的委屈,到底是基于“农村”的因素更多呢,还是基于“家庭”的因素更多呢?

当然,我的生活经历不能代表其他人,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厌恶农村的朋友也没有什么错;但我认为,正是因为像我老家那样正常的、和谐的村子占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咱们国家才得以健康发展。

这是2018年4月我拍摄的老家附近村子,当时因为太忙没能回老家

发布于 2022-09-30 11:51・IP 属地广西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东林侍读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