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赞同
的答案讨论历史时,一定要联系当时所处的环境,脱离上下文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讨论袁崇焕,一定要讨论他当时的直系领导-崇祯!
崇祯是什么人?明朝亡国的第一罪人。刚愎自用,刻薄寡恩,猜忌多疑,赏罚不明。作为一个统治者,管理者,个个都是致命弊端。
看看崇祯都害死了谁?逼满桂出战,满桂战死;逼洪承畴出战,洪战败投降;逼孙传庭出战,孙传庭战死。逼逼逼,一天到晚只知道逼,活生生把自己的所有家当全部逼没了。唐玄宗只不过逼了一次部队(哥XX的部队),导致自己和百官需要逃亡。而崇祯逼了三次,把家产逼得一干二净。不懂战争的打法,还偏要指挥。微操大师,把自己微操都没了。
袁崇焕确实是有错,但是明显在当时的官僚集团里,此人算是敢做事,并且愿意做事的。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用最残忍的(类似叛国)这样的罪罚杀死他,毫无疑问就是告诉百官:谁再乱做事,就是这个下场!这样子,有谁敢再出来做事呢?直到最后李自成军队逼近了,一问百官,百官无一人敢回答,崇祯气的跳脚(“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这些“忠心”的百官比之袁崇焕又如何,他们不会发忤逆的话语,但他们一事不敢干,钱都不捐(后来有人分析,如果他们真捐了,还有可能会被崇祯问罪),后来李自成从这些人手里拷打出了几十万两的白银。
袁崇焕是有罪,最多功过相抵,免为庶人。治罪,治死罪,治最严酷的死罪。寒了天下人的心。也让之后的明的臣投降清朝的更干脆(如祖大寿等)。
对比下对手皇太极,崇祯真的差的太远了。皇太极可以释放并且劝降祖大寿两次。这样的胸襟,真的无愧于一个优秀的领袖。
虽然现在作为汉族人,大家都倾向于黑满清,但是前期的满清的几个统治者(皇太极,顺治帝,玄烨)个个都是虚心好学,胸襟宽广,比同期的明朝的几个帝王(包括南明的)要高上好几个层次。
做政治,首先是做人和管理人的艺术,有人才才能有天下。大明输就输在对待自己的人才太刻薄,太猜忌,太毒辣,甚至把自己的优秀人才全送到了对面(看看清朝建国史,前期都是几个藩王在打,简直让人唏嘘,如果不是自己国家的统治者对待自己太不友好,谁愿意到异朝去做官,还要打自己的人(当然,我不是肯定那些藩王的做法,只是说他们如果忠心于大明,那就可能是下一个袁崇焕或者孙传庭))
将心比心。臣子对待君王就像君王对待臣子。崇祯哪怕有一些刘备尊重人才的态度,都不至于那么迅速把明朝的命送掉。哪怕他不做刘备,做刘禅,放手不管都是好的。没有什么比一个瞎指挥的领导更让属下讨厌的了!碰到这种情况,我宁愿辞职也不做。因为到时候,很可能事情成功了功劳是他的,而如果失败了担责是我的。简直是最赔本的买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还真是有些道理!
尽管如此,我还是推荐下要多读读崇祯。
因为,你知道了崇祯是怎么做的,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一个优秀的领导。因为只要按着崇祯的反面来就可以了。领导绝对不是要天天那么辛苦,干活那么勤奋的。指明正确的方向,学会适当的放权,对部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些才是正确的领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