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如果一个港澳台或国外明星开微博了,而且经常更新,热情互动,那大概率可以认定为:这个人要么缺钱了,要么面临一些事业发展的顾虑(比如,本国市场已是红海,自身年龄大了,竞争不过小鲜肉;有的干脆就是在本国口碑崩了,不好混了)想借助内陆市场赚一笔,或开辟个新赛道。
木村拓哉这种大神级日娱,其实基本也是这种情况。
其他的还有很多,C罗、贝克汉姆、阿汤哥,等等。
贝嫂和小贝的微博影响力在欧美明星里面排在前列,毕竟国民度摆在那。不过身份介绍里有详细的百度百科资料,基本上可以判定是歌偏官方的账号。贝嫂的微博里大多数都是自家衣服以及时尚方面的内容,小贝的微博基本就是官方行程合集。可见他们只把微博当做一个宣传平台,太私人的东西要么压根不会发,要发也只会发在Instagram上。
艾玛·沃特森和阿汤哥的微博基本上是宣传期或者有新作品推出的时候才会更新,照片看上去也是比较偏官方。
霉霉的微博虽然干货满满,但基本上都是交给专业打造,整体基调比较统一但看久了会觉得有距离感。自拍照片像例行公事一般发布,没有太多情感的流露。
作为最知名的欧美明星之一,2016年小李子开通微博,曾让中国的网友十分兴奋。无数人在他的微博下积极留言,并且疯狂地发表情包刷屏。然而,他的微博内容很单一,都是在讲环境保护。
所以,有几个真正愿意在微博上跟所谓的粉丝或影迷、歌迷进行内心交流,袒露自己私人情感的?
无非是把微博当作一个类似于钉钉的工作软件罢了,没事儿上去打打卡,交个作业,为新电影或新专辑宣传一下,就够了。
(微博那糟糕透顶的用户体验,跟钉钉倒也类似,一大堆杂乱的功能,产品逻辑和界面设计简直没法看)
周杰伦,他又不需要在国内粉丝面前宣传什么新作品,他也不面临事业的考量或顾虑,他甚至在内娱圈里也没几个玩儿得好的朋友(他的朋友基本还是台湾那几个歌手或创作人),他自然不需要微博这种过度商业化毫无人文审美的软件。
他把ins当作日记来发,而ins确实也很适合被用作生活记录软件。不需要让一堆人知道,只要记录自己的生活,跟平时玩儿得好的朋友互动互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