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为何强烈反对建粒子对撞机?
- 215 个点赞 👍
人们不愿意相信,一个学者是纯粹的,人们更愿意相信他是黑暗的,人们特别愿意相信,他的言行,都是他妈的利益交换。
关于对撞机本身的讨论已经有很多了,我就借着这个机会分享一下高能所在建或者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大科学装置[1]:高能所的大科学装置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2]1972年8月,张文裕等18位科技工作者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反映对发展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意见和希望。
1972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在复信中指示:“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
科学院必须把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抓起来,同时又要把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
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预制研究、应该成为科学院要抓的主要项目之一。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总投资为2.4亿元,于1988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建成。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于1988年10月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
该工程主要包括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BES)和同步辐射装置(BSRF)。
1991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成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BEPC以及后来改造升级的BEPCII取得了一批在国际高能物理界有影响的重要研究成果,如: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20-50亿电子伏特能区正负电子对撞强子反应截面(R值)的精确测量、发现“质子-反质子”质量阈值处新共振态、发现X(1835)新粒子等,引起了国内外高能物理界的广泛关注。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在τ轻子和粲粒子产生阈附近研究τ-粲物理的大型正负电子对撞实验装置,也是该能区迄今为止亮度最高的对撞机。
北京谱仪(探测器)与北京同步辐射装置作为对撞机整体的一部分,这里就不单独说明了。
北京谱仪2、中国散裂中子源[3]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总投资约23亿元是继英国散裂中子源、美国散裂中子源和日本散裂中子源之后,全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
普通的显微镜是通过光的反射来看物体,更进一步的电子显微镜则是通过发出电子,通过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来观察物质。
而中国散裂中子源,则是将质子加速到16亿电子伏特,速度相当于0.9倍光速,把质子束当成“子弹”,去轰击原子系数很高的重金属靶,金属靶的原子核被撞击产生中子,射向样品,科学家通过围绕样品的谱仪“收集”被散射的中子,获得样品物质结构的信息。
空客A380机翼的铆接工艺,是在散裂中子源上试验不同的焊接和铆接方法,得到最优化的工艺。
1998年德国高铁事故,科学家利用中子散射对车轮进行研究,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涉及大量先进技术,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
2011年10月,工程奠基典礼2014年10月,加速器首台设备进入隧道安装2017年8月,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顺利获得中子束流2018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18年9月底,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对国内外用户开放。
中国散列中子源示意图3、大亚湾中微子实验[4]大亚湾中微子探测器之一简而言之,这个实验借助大亚湾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对中微子的性质进行测量。
具体来说,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一个前期研究中的中微子振荡实验,主要目标是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电子反中微子来测定一个具有重大物理意义的参数——中微子混合角 \theta_{13}\theta_{13} 。
2003-2006年,各方探讨可能性2006年4月10日,大亚湾实验现场地质勘探通过专家评审,中科院批准了5千万元实验资金,标志该项目正式启动2007年1月4日,科技部正式批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立项2011年12月24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开始运行2012年3月8日,王贻芳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成功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
这一成果入选《科学》杂志评选的“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并被国外同行誉为“中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物理学成果”2020年12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停止运行4、江门中微子实验[5]江门中微子实验也是一个中微子的实验,主要用于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并进行其它多项科学前沿研究。
江门中微子实验2015年开始建设,计划2023年底建成并开始运行取数。
建设内容包括:位于地下700米的地下洞室、大型的水池、一个装满2万吨液体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的中微子探测器以及少量配套的设施。
5、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6]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即“慧眼”,是我国第一个空间天文卫星,于2011年正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2017年6月15日慧眼卫星发射成功。
慧眼卫星的主要科学目标包括:搜寻银盘面上的新的暂现源,监测已知的变源;观测X射线双星以研究强引力场或强磁场中的运动和辐射机制;监测研究伽马射线暴和引力波电磁对应体。
慧眼发射瞬间6、高海拔宇宙射线观测站[7]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LHAASO,音译为“拉索”)项目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中被列为16个优先安排的重大项目之一,于2015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
发展历程:2009-2014年,各方探讨2015年12月31日,LHAASO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正式立项2016年8月,LHAASO地方配套建设工程动工2019年4月,LHAASO首批探测器正式投入科学观测2021年5月,LHAASO基于已经建成的1/2规模探测装置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的伽马光子(拍=千万亿),这是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开启了 “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
这些发现于2021年5月17日发表在《Nature》(自然)...LHAASO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占地面积达1.36平方公里,海拔为4410米。
其核心科学目标是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以及相关的宇宙演化、高能天体演化和暗物质的研究。
具体的科学目标是: 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
通过精确测量高能伽马源宽范围能谱,研究高能辐射源粒子的特征,探寻银河系内重子加速器存在的证据,在发现宇宙线源方面取得零的突破;精确测量宇宙线能谱和成分,研究宇宙线加速和传播机制开展全天区伽马源扫描搜索,大量发现新伽马源,特别是河外源,积累各种源的统计样本,探索其高能辐射机制,包括产生强烈时变现象的机制,研究以超大质量黑洞为中心的活动星系核的演化规律,捕捉宇宙中的高能伽马暴事例,探索其爆发机制探寻暗物质、量子引力或洛仑兹不变性破坏等新物理现象,发现新规律。
7、高能同步辐射光源[8]带电粒子在被加速的过程中,会辐射电磁波并损失能量。
对于粒子对撞来说,这是坏消息,但是,反过来,这种辐射可以作为一种高质量光源用于其它方面的科学研究,因此,粒子对撞机往往会有一圈配套的同步辐射实验室,当然,也可以专门建一个加速器,只用于产生辐射。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igh Energy Photon Source,HEPS)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建设的十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作为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将是中国拥有的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效果图发展历程:2011年,提出相关设想2016年,列入“十三五”规划2017年12月, HEPS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2018年12月,HEPS可研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19年6月,动工2021年6月,主环建筑成环亮相2022年12月,HEPS基建总包工程竣工验收2023年2月,储存环隧道开始安装......我的上一个回答 (*^▽^*) 我的下一个回答参考^http://ihep.cas.cn/kxzz/^http://bepclab.ihep.cas.cn/^http://csns.ihep.cas.cn/^http://dayawane.ihep.ac.cn/chinese/^http://www.ihep.cas.cn/dkxzz/juno/^http://hxmtweb.ihep.ac.cn/^http://www.ihep.cas.cn/lhaaso/^http://www.ihep.cas.cn/dkxzz/HEPS/编辑于 2023-03-19 20:54・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赞赏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赞同 2155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子乾 - 212 个点赞 👍
杨振宁:钱可以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周公子:就是发布于 2023-01-22 19:13・IP 属地广东赞同 212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八八八八毛 - 190 个点赞 👍
曾经我也反对建粒子对撞机,一期工程就是300亿。
高能物理party is over,再投这么多钱边界效应,收益太低。
不如投半导体芯片、量子、和其他的凝聚态/光学等领域。
直到我知道恒大欠了两万亿,核酸一个月就远超300亿....科学家还是太寒酸了。
300亿好歹能养活/储备几万个高级理工科人才,哪怕以后不做高能了也能在其他领域发光发热。
发布于 2023-01-25 20:14・IP 属地瑞士赞同 1902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Physhan - 164 个点赞 👍
这和2004年饶毅牵头上书反对搞生物大科学一个意思,中国科研现在什么水平,就这么几个人,你王延轶什么的都在当所长,他能干吗?干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新冠一来平时污力哇啦拼命吹的生物医学领头人什么水平大家都看到了,生物这种几百万就能随便抄从来不禁运的,回国门槛最高的都这样,高能物理你想想看。
(注,我不是说中国生物科学家都不行,很多年轻人很行,问题是当头的不太行。
当年年会上被新海龟怒怼“你该去读读文章”的大佬现在也是一方诸侯了。
前两年年轻人还能独立,这两年只能加入团队2333)只不过杨振宁快死了,更敢说,同样敢说的饶毅挡了人财路就。
2000年牵头重组神经所,2005年牵头建立北生所,千人计划提议人之一的大佬居然上不了2011年院士。
饶毅介绍,中长期计划会选出10~20个大课题,每个课题将给予最高达100亿元的经费资助。
这一资助额度即使在国际上,都堪称巨资,仅一个课题就可能“超过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经费的总额、甚至超过自然科学基金1986年成立迄今18年的总经费 ”。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健康的改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几乎所有这些重大发现都不是在事先预测和计划的科研项目中取得的。
与此相反,这些发现是通过科学家在小实验室中用各自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所获得的。
相比之下,一些大型的生物医学计划科研项目不但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反而阻碍了良性竞争,扼杀了科学家的创造性,也严重妨碍了人才培养。
”“中国目前面临的许多重大经济和健康问题需要通过生物医学的研究来解决,然而不能期望通过预先计划的‘大科学’项目来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们建议,国家在中长期科技规划中主导对生物医学界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领域的投资,建立合理的资金分配制度,积极鼓励一大批小实验室公平竞争科研基金,充分发挥科学家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实际上,在中组部的那次座谈会之前的2008年4月2日,饶毅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施一公就曾经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全面崛起的必要前提》的文章1。
当时,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
但回过头去看,饶毅和施一公提出的很多观点,在“千人计划”中都得到了反映。
这两位学者深知中国科研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从大多数情况来说,我国的正教授平均水平尚未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助理教授的水平”。
编辑于 2023-01-20 03:29・IP 属地美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赞赏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赞同 164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Ca Ira - 147 个点赞 👍
杨老先生只懂科学,不懂中国。
建粒子对撞机不花这笔钱,独山县就会花这笔钱。
现在反对独山县400亿借债的马督工,还禁言着呢。
发布于 2023-09-05 12:40・IP 属地辽宁赞同 1476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林力 - 139 个点赞 👍
因为杨振宁是中国人,而鼓动中国造粒子对撞机的有相当数量的美国人。
杨先生2015年完全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大陆籍,其公开发表反对建造对撞机的言论在2016年,是完全以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公民的立场为出发点的。
而鼓动中国造对撞机的人中,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这些华裔都是纯纯的美国公民,而王贻芳本人是丁肇中的学生,利害关系不言而喻。
至于温伯格,其本身就是美国SSC项目的操刀者,对于该项目被美国国会中途否决一直都耿耿于怀。
这些人聚在一起,本质就是因为美国政府层面不愿意再投资高能物理的实验项目,他们需要一个冤大头来接盘。
老实说,当下中美两国虽然仍然维持表面上平静,但实际已经接近一种全新的“冷战”状态,所以很多问题的逻辑就一目了然了。
如果对撞机的作用真的有那么关键,中科院高能所应该在第一时间上美国的各种制裁清单,美国国会应该专门立法禁止美国公民与永久公民参与相关研究。
然而为什么什么都没有呢?登子不断加码,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制裁的,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军事工业这些呀!所以应该集中资源的投资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至于有些人拿什么恒大、独山县之类的来混淆视听,纯属就是在胡搅蛮缠了。
恒大集团属于企业债务,而独山县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
这些钱不是国家的,而是融资主体自己从公开市场上借的。
如果不考虑关联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中央政府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坐等融资主体破产债务清零即可。
至少由中央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中,大部分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益的。
从过去的显示面板、光伏发电到今天的新能源汽车,这些项目在初期无不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抨击,但实践证明是不错的。
有些可能本身不赚钱,但带动的大产业链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现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陷入了低谷,有投资策略和发力方向错误的人为因素,也有技术差距火大的客观因素,但总体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我希望各位不要被部分媒体报道中的投资额迷惑,这些数字往往是地方政府为了宣扬政绩自己做的估计,实际水份很大的。
老实说,疫情前我还是有点担心对撞机项目上马的。
但是现在,可能性似乎在进一步缩小。
不论是政府财政力量和国际环境都不太允许,某种意义上的“天佑中华”吧。
编辑于 2023-02-01 00:07・IP 属地陕西赞同 1391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独孤剑二 - 138 个点赞 👍
因为他以为不建对撞机的话这钱会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发布于 2023-06-08 01:18・IP 属地中国香港赞同 138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Him - 130 个点赞 👍
一堆一堆的砸钱,一时半会还见不着成果。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有限的资源先投放到能迅速见到成效,有效增强国力的项目上来。
杨振宁以他那个段位的思维,预判一时半会世界其他国家都没那个能力在高能物理上有颠覆性的突破,也就是说相当长一段时间,谁都别指着这玩意获得压倒性优势。
通俗的讲:想迈出这一步,谁来都得扯到蛋,咱们底子薄,可以缓一缓,让那些屌大的先来。
编辑于 2023-01-20 03:36・IP 属地中国赞同 13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自在佛陀 - 125 个点赞 👍
这个对撞机总共要2000亿第一年“遇到问题”,还要投500亿,问你投还是不投?不投前功尽弃!第二年“出现故障”,还要投1000亿第三年以后没有大故障,正常运行,每个月开销又要不少个亿这个项目怎么耗了这么多钱?不是2000亿就解决了吗?杨振宁翻开账单一看:①人才引进(国内理论物理领域人才稀少,项目成立后研究员90%以上都是外国人):每个洋人研究员每年按级别在原待遇上补贴50-200万,又邀请了极具声望的科学家join us。
②设备维护费用:正常能用十年的设备二年,三年就坏了。
一堆设备要换,要钱。
③房屋内部:5G智能厕所、8k折叠屏艺术电视、零重力健康签字笔…………杨振宁看不出哪里出了问题,打开实验室报销记录瞧瞧:实验室购买了100包纸巾,每包30元,总计3000元实验室购买了600盒进口粉笔,每盒300元,总计180000元实验室购买了10个扫把,每个600元,总计6000元实验室购买了10000张草稿纸,每张50元,总计500000元……杨振宁看着连绵不尽的报销记录,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只是那些科学家都还很贫苦编辑于 2023-01-19 21:46・IP 属地广东赞同 12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宁静致远 - 113 个点赞 👍
杨大佬懂科学,但他不懂中国 造这个对撞机有用没用,我不知道,以我的学历和知识水平也没资格说三道四但中国缺这点钱么?独山县、恒大、西南地区的债务、各种乱七八糟又没啥实际用处的奇观、流量明星和电影洗钱……这些地方随便抽一两个起来,都够盖粒子对撞机了,哪怕以后没用就丢在那当教学用具也比水司楼用处大。
发布于 2023-02-08 11:27・IP 属地福建赞同 1132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钻石般的钢铁猛男 - 108 个点赞 👍
超大型对撞机“盛宴已过”,30年前,就已走在末路上——“如果因此(中国花200亿美元兴建超大对撞机)能得到诺贝尔奖,获奖者一定不是中国人。
”2019年4月29日,北京雁栖湖畔,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新礼堂座无虚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很坚定地给台下一位研究生“泼了一瓢冷水”。
这位研一的男生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来即将从事CEPC(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预研工作。
年轻人首先表达了对这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崇拜,然后对明确反对中国建造大对撞机的杨先生热切问道:“我想代表我所有的同学再问您一次,您现在对我们建造CEPC的想法有没有改变?”清晰表明反对态度后,杨振宁强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他建议大家去看他2016年在网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在那篇文章里,杨振宁细数了反对中国马上开始建造大对撞机的七大理由:其一,建造大对撞机美国有痛苦的经验,这项经验使大家普遍认为造大对撞机是进无底洞。
杨振宁认为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的预算不可能少于200亿美元。
其二,中国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造超大对撞机,费用奇大,对解决燃眉问题不利。
其三,建造超大对撞机必将大大挤压其他基础科学的经费。
其四,多数物理学家,包括杨振宁在内,认为超对称粒子的存在只是一个猜想,没有任何实验根据,希望用极大对撞机发现此猜想中的粒子更只是猜想加猜想。
其五,七十年来高能物理的大成就对人类生活有没有实在好处呢?杨振宁的答案是“没有”。
至少未来三十、五十年内不会有。
其六,建造超大对撞机,其设计以及建成后的运转与分析,必将由90%的非中国人来主导。
如果因此能得到诺贝尔奖,获奖者一定不是中国人。
最后一点,杨振宁认为,不建超大对撞机,高能物理仍然有其他方向值得探索,比如寻找新加速器原理,比如寻找美妙的几何结构,如弦理论所研究的。
“中国现在做大的对撞机,这个事情与我刚才讲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我刚才讲过,一个年轻的研究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其实不是你学到哪些技术,而是要使你自己走进未来五年、十年有大发展机会的领域,这才是你做研究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而现在,是大对撞机‘没落’的时候了。
”杨直言:“在我在美国做研究生的时候,这个领域刚开始大放光彩。
也可以说这几十年来,它是大家认为物理学最最重要的发展领域。
可是这领域不只是从今天开始,而是从30年以前开始,就已经走在末路上了。
”“可是多半人还不知道。
”杨振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表述了这样的观点。
那时他在美国参加了一个国际性的研讨会。
在会上,物理学家们谈及大型对撞机,杨振宁在讲了一句话:“The party is over.”“什么意思?盛宴已过。
”坐在沙发里的杨先生挥挥手,补充翻译道。
“不幸的是很多年轻人没有听进去我这句话,或者是他们只知道跟随老师,那些老师没有懂我这句话。
所以今天我才讲得更清楚一点。
”而自从在2016年发表文章明确反对建造大对撞机后,杨振宁也听到了很多批评的声音。
“有人跟我说,杨振宁你这话完全错误。
因为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就很重要。
”2012年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粒子,与希格斯玻色子特征有吻合之处。
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发布新闻稿表示,先前探测到的新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
这一成果也很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个贡献重不重要?当然重要。
它证明上世纪的那些理论是对的。
”杨振宁说,“可是这重要的贡献的理论起头,不是现在,不是20年前,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了。
”希格斯玻色子的实验,是6000人合作的结果。
每篇论文的署名自然也是好几千人。
“这个实验做完了以后,这个机器不能再做下去了,要造更大的对撞机,需要花更多的钱,至少要200亿美元。
”杨振宁说,“别的国家没钱,大家说中国有钱。
”“我知道我的同行对我很不满意,说我(的反对)是要把他们这行给关闭掉。
可是这个对撞机要花中国200亿美元,我没办法能够接受这个事情。
”杨振宁说。
这句话引来现场一些观众的掌声。
但先前提问的那位研究生非常不服气,他接着向杨振宁“挑战”:“您讲到科研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兴趣,我们对高能物理是有兴趣的。
200亿美元的经费也是一个长期的投入,我们并不是一年就把它花完,与其分散做很多小项目,我们想的是做一个大项目。
而且高能物理到底有没有前途,不是还得靠我们的努力吗?”杨振宁表示赞赏这位研究生的态度。
但是他反问道:高能物理的研究,是不是目前整个世界科技发展的总趋势呢?“20世纪后半世纪最红的物理学是高能物理。
而上世纪非常红的东西,到这个世纪还继续红下去,是很少有的。
你为什么不考虑21世纪将要发展的是什么呢?”他再次反问。
杨振宁最后直截了当地说:“我懂高能物理,我认为你不要走这个方向。
”编辑于 2021-12-23 09:42赞同 1081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承诺是风 - 88 个点赞 👍
这是一个2019年的问题,看日志2023年2月被重新打了标签。
所以似乎被挖坟出来了。
当年我回答了很多这类问题,刷到了就再重复一遍。
杨先生不反对造粒子对撞机,他甚至让他的学生赵午先生去研究对撞机的机理。
正是赵午先生提出的理论,导致了今天清华那个同步辐射内的EUV光源的结果。
杨振宁先生和赵午先生都明确反对的是王贻芳院士主持的CEPC中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
反对这个东西的理由我相信网上很多报道了。
CEPC被提到得最大得优点就是通过这个项目可以吸引国外顶级科学家,同时培养大量的国内得相关领域人才,甚至带动相当大规模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科研。
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
最明显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大家熟知得天眼。
一个是大家不太熟悉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
这是世界领先的集超高压、极低温、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综合极端条件为一体的装置,开展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合成、物性表征、量子态调控以及超快过程等物质科学前沿领域研究。
这个里面两个极高场磁体就是我们建成的,一投入使用,立刻吸引了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来到这边做实验(因为那边的磁体坏了)。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 (cas.cn)。
所以,建成大科学装置一定是很有用的。
我本人超导材料出身,2013年开始接触超导磁体,在美国的时候一部分工作就是和费米加速器实验室合作。
大家都知道加速器里面最贵的部件之一就是那一大堆超导磁体。
回国之后,我依然在做超导磁体,所以如果CEPC开工,我们组一定是既得利益者。
但是我本人直到今天依然坚决反对CEPC的建立。
原因如下:王院士公布的预算不够合适,340亿(不含土地费和七同一平)即使在几年前也太少了。
更何况对撞机的维护费用高到令人发指,随便哪里坏了都是一个很大的维修费用。
同时小规模的升级(不是指升级SPPC)是不可避免地。
北京现在运行的80年代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升级一次都依然在亿这个级别。
所以最后CEPC的总消耗绝对超过340亿要多很多。
而且一旦建造,后续投资必须跟上。
根据我极其浅薄的知识,CEPC最主要的任务被用于精确测定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
因为正负电子的对撞比LHC的那个更干净,更容易测量。
除此之外,还有大约20%左右是W玻色子的相关测试(比例纯粹靠记忆)。
但是其余的预期成果都是在未知中寻找。
CERN的下一代加速器FCC已经在几年前开始尝试立项了,CEPC和FCC基本是对标的。
顺带说一句,据我所知,FCC也在考虑用μ介子对撞而不是正负电子,因为这样占地比较小。
毕竟日内瓦征地的难度太大了。
这个思路目前据说在CERN广泛讨论,当然国内的科学家也在讨论。
虽然不如正负电子对撞靠谱,但是也是另一种可能性。
这就让CEPC的本征方案得到了挑战。
中国这种时候建造一个电子对撞的东西,到底有多大用途呢,又真的是最佳选择嘛?中国目前的科研氛围还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追求目标,并没有进化到欧洲和美国国家实验室那种探索前沿的状态。
这是我国发展水平决定的,也是我国科研行政化导致的。
官员是不可能看懂自由探索的东西,他们只能看到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CEPC自己本身确实是个指标,世界最大对撞机,但是其本身应有的自由探索,培养人才等得功效真的能实现嘛?现在全球经济下行,尤其是2027年并不遥远,好钢还是应该用在刀刃上。
在经济困难阶段,还是应该把钱放在更多关注国计民生的课题上。
不论是马院士主导的那些电磁弹射,亦或是上了新闻联播的国产MRI设备普及,再到最近非常火热的EUV光源等等。
而CEPC这种装置似乎应该优先级略微靠后。
综上所述,我认为CEPC不是没用,而是在现阶段的综合条件下,CEPC的性价比确实太低了。
对撞机的理论,设计乃至相关的探测器,必须得到贯穿性的支持。
但是是否要上马如此巨大的项目,我个人觉得起码在可预见的两三年内,未必就是最适合的时间段。
以上是我的分析,很多都是脱胎于杨先生的思路。
当然杨先生还提到了诸如国计民生等问题,不是我能插嘴的。
发布于 2023-09-16 15:53・IP 属地北京赞同 882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张子立 - 82 个点赞 👍
他就是典型的美国思维:“纳税人的钱不能乱花”虽然美国乱花税钱的情况也不少。
但是美国思维是:这不应该发布于 2023-09-04 21:15・IP 属地德国赞同 8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Box614 - 76 个点赞 👍
看成了杨卫宁,可能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女儿杨冬自杀吧。
其实杨老反对的原因很简单,不是不懂中国,就是单纯的性价比不高,这个钱扔到基础物理,连个响都听不到;扔到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天文物理(杨振宁语)等领域,会有大幅改变中国科技届的成果出来。
杨老的原话是:我绝不反对高能物理继续发展。
我反对的是中国今天开始建造超大对撞机。
发布于 2023-01-23 19:38・IP 属地山东赞同 764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诗与星空 - 63 个点赞 👍
你辛辛苦苦开了一家小超市,头两年生意不熟勉强不赔本,第三年略有气色,慢慢步入正轨,等到第五六年你手头有了三十来万现金。
这时候你应该:拿出六七万买个五菱进货送货。
全花了买个入门bba充面子。
发布于 2023-01-20 00:27・IP 属地山东赞同 6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剥蚀 - 60 个点赞 👍
上次看一个资料,院士里面,有一半以上是政工干部转过来的。
这几年,院士贪污犯罪的很多。
没被查出来的,是大多数。
看看医院就知道了,1000万的机器,院长强行要3500万买,自己拿回扣2000多万。
大型粒子对撞机也是一样。
初期投资2000亿,按这类大额采购的国际惯例,回扣至少在700亿。
后期每年维护费1000亿,这个回扣率更高。
1980年,中国被李政道忽悠花了4亿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4亿,是当时中国几乎一年的科研经费。
买了这个正负电子对撞机以后,中国科研的其它项目全都因为没钱而停了下来,中科院的院士教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很多人不得不上街摆摊度日。
也因此出现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
停下来的项目中,就有芯片、发动机等急需的项目。
这些项目直到1998年邓去世江掌权后才恢复启动。
这一次王贻芳等人闹着要花上万亿投入搞大型例子对撞机,背后也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政治原因的。
结合后来的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我国的封锁,如果当时我们真的把钱都拿去搞这个所谓的对撞机,那么芯片,发动机及其它一系列基础材料的研究就都没钱投入。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已经受制于人向美国投降,否则就会损失惨重,百业萧条。
很多事,要看当事人的背景。
如果考察王贻芳等人的美国背景,就会考虑到这背后的一系列深层次的策划。
杨振宁作为百岁老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一眼就看出背后的关键。
在投反对票的时候,杨振宁很清楚的解释说,我们更紧迫的是芯片发动机及多种基础材料的研究,而不是去造一个美国欧洲都不愿意搞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大型粒子对撞机。
十几年后的今天面对美国的高科技封锁我们再回头看,杨振宁先生真的是高瞻远瞩,深刻的洞见到未来。
致敬杨振宁!发布于 2023-09-04 08:45・IP 属地上海赞同 60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未名湖畔铁拳虎 - 52 个点赞 👍
杨振宁要是知道恒大能欠两万亿还能烂尾,当时估计就觉得两千亿建对撞机其实可以了发布于 2023-01-30 12:34・IP 属地四川赞同 526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铁甲依然在 - 37 个点赞 👍
杨振宁从1980年,也就是我国刚开始计划建对撞机的时候就一直强烈反对,当时建设方案的预算是10亿人民币,这可是1980年,全国GDP才4000多亿。
杨老当时反对一方面是看到苏联对撞机失败的教训,花了很多钱但是没做出成果,另一方面是杨老认为这些钱应该花在能推动生产的方面,即使花在军事上,也比花在对撞机上强。
当时这么多的预算,肯定是由最高领导拍板的,领导人又需要科学家的意见,但是国内这方面的大牛专家少,美籍华人科学家的意见非常关键,除了杨振宁,还有聂华桐等十多个华裔科学家都反对,直接给领导人写信,不能建对撞机!当时邓本来是支持的,但是看到这么多权威科学家反对,尤其是看到聂华桐等人的联名信,就不再支持了。
但是邓最后态度又变了,因为李政道。
李政道从头至尾就非常支持中国建对撞机,他知道国内计划下马对撞机“当时叫,八七工程”之后,就放了狠话。
说中国如果下马八七工程,就等于撕毁了中美合作协议。
当时因为中美有短暂的蜜月期,合作协议上写了要在高能物理方面合作,如果中国不建对撞机,就没有合作的必要了。
所以当时对撞机还附带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压力,不纯粹是个科学问题,而且丁肇中最后补了一刀,说台湾也在建对撞机。
这句话比兴奋剂还猛,对撞机成为陆台斗争和竞赛的东西,邓老指示,一定要在台湾前建成!可是我们都建完了,湾湾那还没动工的影子,一直就没建。
最后是花了2.4亿建了个240米长的环形电子对撞机,1988年建成,这就是现在的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是现在的所长。
北京高能所写了很多纪念李政道的文章,而对杨振宁是根本没提过。
这个对撞机到底算不算成功,到底值不值,回头来看,应该说不算失败,在τ- 粲领域做出了很多成果,还是发了不少论文的,当时也没指望做出啥来,但也仅限于此。
至于推动网络发展啥的,更多也就那么一说。
但是跟日本的对撞机和欧洲的对撞机还是不在一个层次,这俩都验证了诺奖成果。
日本的对撞机3000米,欧洲的27000米,王贻芳现在想建个100000米的,真真的世界最大。
而且预算需要2千亿,占总GDP的千分之1.65,这个投资强度比“八七工程”还是要大很多,八七工程的经费GDP占比只有千分之0.59。
王贻芳在2012年看到欧洲对撞机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并且产出了个诺奖,就赶紧趁热游说政府搞个新的世界最大对撞机。
杨老还是一如既往的反对,虽然2000亿对现在中国可能不算啥大钱,但是很多人做的梦是靠它拿个啥奖。
日本和欧洲对撞机产出的诺奖都不是给的对撞机工作人员,而是粒子或者理论的预言者或者提出者,这些人并没有参与对撞机项目,使用对撞机验证啥粒子或理论是不能获得诺奖的。
杨老认为现在做高能物理不能只是大力出奇迹,高能物理存在低成本、高贡献的领域,这才是应该主攻的方向。
只是科学家也利益集团化,都想分更多蛋糕。
编辑于 2023-09-16 12:51・IP 属地广东赞同 37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挣扎的青椒 - 35 个点赞 👍
因为真的没有用。
圈内自嗨而已。
一直找下去可以找一万亿年1955年,毛泽东同钱三强等人曾有过一段对话。
毛泽东问:“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钱三强回答:“是这样。
”毛泽东又问:“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这一问把这位科学家问住了,因为当时世界上认为,质子、中子是最小的基本粒子。
停了一会儿,钱三强说:“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也是最小的,不可分的。
”毛泽东微笑着说:“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原子、中子也应该是可分的。
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反正我信。
发布于 2023-02-24 10:31・IP 属地广东赞同 3526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小骆驼 - 23 个点赞 👍
当我们登月的时候:还有那么多人吃不饱,为什么要花钱上月球?当我们的优秀科学家反对建例子对撞机的时候:杨振宁在阻碍我国科学发展,让我们落后于西方。
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双标”了吧?我们发展我们自己的科学技术的时候,某些人就拿着贫困山区、穷人开始说事了。
当我们不愿意浪费资源去做一些我们现在不应该做的事(理论研究)的时候,某些人嘴里的贫困山区就消失不见了。
这就很迷幻。
拓展知识。
很多人,有意无意的在中文社区里带着大家混淆“理论(科学)”和“技术”这两个概念。
这类人用心之险恶可见一斑。
通常来说,不管是杨振宁之前关于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还是大型粒子对撞机,它们研究的都是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研究成果,要想转化为可以改变我们生活的“产品”,那是需要应用科学对其进行转化研究的,应用科学,才是我们普通人看得着摸得到的科学。
一般来说,在科学界,理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家所说的“科学无国界”,指的也是理论科学。
为什么呢?因为理论科学需要验证,验证方越多,这个理论就越能快速的被证实,理论越快被证实,就能越快进入应用领域,所以想要隐藏理论科学成果是不可能的。
但“应用科学”,却是有国界的,每个国家根据同一个理论成果进行转化的技术和逻辑都是不同的,这些东西有可能涉及到国家之间技术的领先或者军事力量的领先,所以,所谓“有国界”的科学,实际上指的是应用科学。
就例如爱因斯坦搞出来的相对论,它的理论、公式、推导过程都是面向全世界公开的,就算是个小学生,也能知道质能方程。
但根据质能方程转化出来的核武器技术、核能发电站技术、核动力技术,却只有少数国家掌握,且不会透露给他人;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推导出来的航天器时间同步技术、卫星导航技术,也是保密级别比较高的技术。
所以,千万不要把“理论”和“应用”混淆。
说句实话,理论物理研究直到今天,在国内的土壤都不怎么肥沃。
因为理论研究投入很大,且无法看出确切的产出。
举个比较好理解的例子:人类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目的是完善基本粒子模型,以及深入研究四大基本力、场和空间,而时至今日,距离人类发现基本粒子模型中的全部类型粒子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转化呢?应用呢?通过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人们证实了质量是由希格斯玻色子从希格斯场中传递给物质的,但然后呢?是有人搞出反重力飞行器了,还是有人通过这一机制制造了“超重材料”了呢?结果是没有。
很多人一直在说,人类理论研究已经减速,科技已经发展到头了。
讲真我真不能理解这样想的人脑子里面到底在装着什么。
现在只是普通人感觉技术进步变慢了,并不是人类科学发展变慢了。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理论物理研究的停滞,而在于:应用科学已经渐渐的跟不上理论研究了。
现在很多理论研究直接面临着无法转化为技术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在高能粒子研究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拿钱去搞这种尴尬的基础研究项目呢?发布于 2023-03-03 13:22・IP 属地广东赞同 23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横山老尸 - 22 个点赞 👍
独山县还不是花了几百亿弄了一堆烂尾楼?我觉得搞一个粒子对撞机也不是不行。
总比搞一些垃圾烂尾楼强得多。
发布于 2023-01-19 21:31・IP 属地甘肃赞同 22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爱国叫兽杜永文 - 22 个点赞 👍
这下面的回答基本没有一个说到点子上的,全是在臆想。
第一,拿什么独山县、恒大来讨论的那完全就是对社会的无知。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雷曼还欠了6000亿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都崩溃了,美国各大银行几乎全部受创,可能也就摩根大通好点;也没见美国说把大学经费或者nasa经费砍了。
这完全是两件事。
说句不好听的,你还不如说美国每年国债利息都快一万亿美元了,债务上限年年提高,赶紧把别的项目都砍了还国债吧。
第二,杨振宁不仅反对建粒子对撞机,他几乎反对所有高能粒子物理方面的研究,至于原因嘛,我不知道,真实原因你得问他。
事实上,杨振宁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对粒子物理不怎么有兴趣了,转而去做其他领域了;同时,杨振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唱衰高能粒子,(见Kersen Huang 2001年对杨振宁的采访)甚至他在70年代就劝做高能物理的年轻人转行了。
而统计物理里yang- baxter 方程也和他1967年的一篇文章有关,可见杨振宁的兴趣很早就对统计物理有兴趣;我甚至都怀疑杨振宁劝人转行的时候‘t Hooft到底有没有证明yang-mills理论的可重整性(1971-1972)。
事实上如果你看过或听过一些和杨振宁有过交流的老科学家的讨论,都会有人提到杨振宁很早就唱衰粒子物理了。
所以说杨振宁反对建加速器,反对高能物理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啥,这其实是一个很迷惑的话题。
毕竟在1980年代,W,Z boson都没发现,电弱统一还只是个猜想;top quark 也没发现,higgs也没发现,中微子振荡啥的更是没谱的事,当时的人们对中微子的了解极低。
他为啥当时就看衰粒子物理这可真是个迷惑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说什么杨振宁是当世最优秀的物理学家,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其他的顶尖物理学家,就以高能而论,yang-mills真正到可计算的、可以和实验对比解释实验现象的标准模型,中间差了好几个诺奖:‘t hooft证明了yang-mills理论的可重整性 (诺奖)温伯格-格拉肖-萨拉姆的电弱统一(诺奖)盖尔曼的夸克模型(诺奖)渐近自由(David gross,Frank Wilczek,H. David Politzer)(诺奖)higgs机制(诺奖)理论方面光我知道的就五个诺奖,实验方面就不说了。
现在很多人说什么杨振宁的贡献接近爱因斯坦,我看是把整个标准模型的贡献都归功于,或至少大部分归功于杨振宁了。
这里面的‘t hooft,温伯格等人的地位都不一定比杨振宁低,更别说要是涉及凝聚态,还得考虑安德森、Wilson等人呢。
如果说什么杨振宁反对建粒子加速器是大师之见,那温伯格强烈支持建粒子加速器,David gross和Lisa Randall也支持,总不能就杨是大师,其他人就不是了吧?编辑于 2023-09-07 01:13・IP 属地德国赞同 226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查看全文>>
Nemo - 17 个点赞 👍
因为基础科学是可以白嫖的,一个留学生或者一篇公开的论文就能把成果搞回来干嘛要花那么多钱?真的要搞,除非我国真的想当领头羊了……再也不搭顺风车了。
就好像当年的波利尼西亚人,出海寻找新的岛屿,前面或许有一个新的岛屿,但是不知道方向,要损失99%的人和船或许没有岛屿,要损失100%的人和船要是让别人先走出航线,那就稳了这种损失和获得比起来,明显是不当先行者比较稳妥的我国的科学界还没有做好当先行者的准备(这也不算贬义)编辑于 2023-01-19 23:51・IP 属地湖南赞同 174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往事2022 - 12 个点赞 👍
当初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时候,一户人家要点上灯,需要从发电厂专门拉一根电线到家里,其费用大约是点蜡烛或者油灯的一百倍。
但是等到了家家户户都通上了电,点上了电灯的时候,大家才蓦然发现,原来电不止可以用来点灯啊。
你说,倘若没有纽约最早那几百户宁可顶着百倍的电价,也要让家里点上电灯的“冤大头”们,愣是支持了最早的一批发电厂的建立。
你觉得现在又会有多少人,晚上的窗户是亮的呢?更不用说电磁学的进一步发展了。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或许可以做一做科学家,但是最好不要让他们进入庙堂的原因。
这些人想问题,不够系统,不够战略。
到了对国计民生有关键作用的环节上,这些人又优柔寡断。
到了最后,诺贝尔奖拿了,重要的事情,却给耽误了。
中国在上一个阶段,选择了一条放弃培养顶尖科学家,革除掉民国中央研究院式的贵族科学家文化,把大量所谓的“泥腿子”放到大学里面去学习技术的道路,或许让中国几十年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但是却换来了今天的工程师人才红利。
如果当初我们把他们这些所谓“科学泰斗”的意见太当一回事,坚决要继承法国式精英主义科学道路的话,我们今天就不会有遍地开花的钢混住宅,不会有修到县城的高速公路,更不会有永不停电的超级电网了。
要全民工程师化,还是要让中国多几个哈佛,多几位诺贝尔奖?这个问题,让这些理论物理学家去做决定,是做不好的。
要强子对撞机,还是要三百个亿?这个问题。
让这些理论物理学家去做决定,也是做不好的。
编辑于 2023-06-22 08:43・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赞赏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赞同 12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Moonlight - 9 个点赞 👍
说实话我觉得很多人都没有说到点上又或者说故意没有说到点子上我们修了粒子对撞机恒大就不烂尾了?我们修了粒子对撞机就没有贪官污吏了?又或者说我们修了,恒大烂尾的金额会变小?贪官污吏会减少答案是不会,那为什么我们要把这种弱关联事情连在一起呢而且杨老说的是我们国家很多研究还很缺钱科研经费是一定的这里多花了那里就要少花把钱花在刀刃上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发布于 2023-02-11 15:22・IP 属地云南赞同 9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争青 lume - 5 个点赞 👍
我对他一直没什么好感,等他去世了,我们终于可以建这好东西喽!现在三体在播嘛,其实三体人最怕的就是人类搞对撞机出成果才派个智子来的。
反正他也时日无多了,不能长期影响此大计。
这好东西我们早建早享受,它里面听说有物理学前沿的宝藏,好处大大的!发布于 2023-01-19 19:39・IP 属地安徽赞同 52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涟岸 - 2 个点赞 👍
首先说明,以下是我猜测的,完全是猜测。
很多人关注的是钱,是费用。
这几天刚刚开工,有个年轻人写了新年的工作方案。
有几个项目,明显不合适开展的。
我就跟他们说,这几件事,今年估计不大能做啊,预算提晚了,先把前面的几个工作做完吧。
钱,费用,很多时候是真的没有。
很多时候,不过是借口,比如月收入1万,2000的消费,说太贵,不考虑,这是合理的。
200的费用,说暂时不考虑,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20的费用,说太贵,那就是借口。
我个人认为,按照杨先生的洞察力,他很可能知道,如果造了对撞机,可能会撞出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未来,或者说,撞出一个我们无法承受的后果。
甚至是局部灭绝。
如果是这样,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轻描淡写的说,这个东西太贵,也不是主流,不要弄了。
人最好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不会分享的。
有几个人会分享自己真正的快乐时光?比如娇,好东西吧,可是呢,大部分情况,是金屋藏娇。
根本不被人知道。
其实科研也是这样,年轻时,忙着做大发现,恨不得草稿纸的公式都发表。
等到真的做了很多年科研后,等到没有科研这个概念后,发现的很多东西,可能说都不愿意跟人说。
也许会在本子上记录,也许默默存在心中。
太多的时候,我们强烈反对A实际上,我们是假借反对A,实际上反对B。
发布于 2023-01-30 08:43・IP 属地江苏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小狐狸精綠寶石盒 - 2 个点赞 👍
他以为省下这笔钱,可以用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但实际上,他在美国学到的那些理念,在我们这里不通用。
在中国,还不如就建个粒子对撞机呢。
发布于 2023-02-21 11:59・IP 属地浙江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镜花水月 - 2 个点赞 👍
粒子对撞机的总投资:不到2000亿<312.5爽杨老是个老实人。
他无法想象从区区一个贫困县里就能薅出几百亿的羊毛。
无法想象早在九十年代靠着走私就能聚敛至少100亿的财富。
无法想象一个地产商能扯出上万亿的窟窿。
反正只要是搞科研,那就没钱,马伟明早期搞无刷电机还要自费。
歼十的总工还要下班去卖鸭子补贴家用。
军工企业的职工在军队要忍耐的时期,要靠做雪糕和家电维持科研费用。
电子计算机研究生要卖旱冰鞋。
虚假的用爱发电.JPG真实的用爱发电.JPG编辑于 2023-02-27 04:20・IP 属地湖北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良马逐利艰贞 - 1 个点赞 👍
因为他没见过贵州的水司楼发布于 2023-02-01 11:55・IP 属地上海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查看全文>>
我们为什么总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