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这代人,一线城市注定有50%以上的女生会被剩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是结构性矛盾+女拳主义*洗脑+经济下行周期综合决定的,迈进婚姻的成本高到已经不符合收益。
线城市外地单身女性远多于外地单身男性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以为男孩子要闯一闯,大城市应该是单身男性多,完全错误。在中国国家福利缺位的情况下,男性家庭、婚姻负重过大,对家庭的倚重其实超过女性,因此小地方男人跑到一线城市的远远少于女人。
而在一线城市经过几年拼搏后,外地女性往往处于年龄上比较着急、收入上比较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尤其是年龄,男人40有钱可以找20的,女人30要是没个几百万存款找个同龄的都难。所以在事业瓶颈后,30上下的都市外地女性,会将寻求安全感的方向再次调向男女情感和传统家庭,但此时处境非常尴尬。小地方来的,长相中等,年龄28到33,至少被10到15个男的上过,在一线城市呆了7到10年,职业算不上高大上但也不能说杀马特,月收入一到两万之间(对普通人来说两万是大部分行业大部分职业的天花板),没房没车,存款20到30万之间,租个市区核心地带的小单间,这样的女人,每个一线城市都数以百万计。
我见过的在一线城市的外地单身男性,30岁左右,年收入不用说60万了,20万,存款从也不用50万,只用10万,女朋友基本都是女大学生了,长相至少中等或中上。上次有个女的笑相亲的男的年收入68万也不算多怎么那么自信,据我所知,年收入60万以上,根本不会找25岁以上的,完全通吃。美女不是什么稀缺资源。
没有市场意味着无法成交,没有买家愿意真金白银买断,那要么是定价过高,要么是买家无法支付这个价格,总之,无法成交就是丧失流动性。
大龄剩女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是非常高的,认为自己可以找到条件特别好的男人。但其实那些剩女所标榜的价值在我看来其实完全不重要,都是消费主义的爱好和依靠金钱支撑的,没有任何生产性收益,对于婚姻买单的男方来说没有经济性。
长得漂亮,确实是很高的价值,但主要是性价值,说白了就是上床呗想操你呗,但性价值是通过购买可以实现的,并不稀缺。但一个很简单的逻辑,这个社会的有钱人数量远远少于美女的数量,供需并不匹配。
而且经济条件好的男人,比你年龄小的肯定就去找更小的了,只有比你大的10岁甚至15岁以上的男人,有钱的,才会愿意向下找一个比自己小10岁15岁的没钱女人。
大龄剩女要明白一个道理一-你所说的那些优点,确实是优点,但都是不创造生产力的优点,是不能帮助对方事业、不能给对方带来钱的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