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25.7.13),某昆剧团办了一个沙龙,两位主演分享示范即将演出的昆曲《狮吼记》。
然后交流提问环节,有个身着汉服的女生让两位主演在以后的演出中穿汉服演出,说是她可以提供一些什么资源,还说汉服比传统戏服好看,大概意思是要演员在舞台上穿汉服演出昆曲传统戏。
且不论别的,昆曲中,衣服上的水袖是重要的表演组成部分,可用于表现人物动作感情,在昆曲中几乎是大部分剧目必备的,那么汉服可有适合昆曲表演的水袖?
所以我认为这种言论可笑之极,梨园行向来是“宁穿破,不穿错”,京昆两个剧种甚至有专门讨论不同戏码角色应当有什么样着装的专著出版(如《中国昆曲衣箱》),也就是说,在数百年历史长河中,京昆这类成熟的剧种已经自发形成了一系列规范,而这些是受到行业从业者和戏迷朋友们认可并遵守的规范。而这位汉服朋友在不了解昆曲历史和昆曲表演的情况下就胡乱提建议,我认为和郭德纲说的“抱着痰盂炒菜”本质上差不多。在这个乱提建议的人身上看到的是对传统的不尊重和傲慢。
那么汉服戏服到底哪一个更好看,在戏曲舞台上当然要听演员和戏迷的意见,近些年新编戏中大量采用乱用的各类影楼风越剧风的服装,甚至也不乏汉服风的服装造型设计,经常看戏的朋友们想必对蓝玲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吧,她设计的衣服怎么样相信大家自有论断。提起新编的妆造,几乎是无人不骂。
那么有人会说,我认为汉服就是比戏服好看,这有什么问题?这当然没有问题,你认为好看它就是好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你不能拿你以为的你喜欢的东西去碰瓷别人。就像1+1=2,你不能说我喜欢它等于3那全世界都应该1+1=3。
那么再论,现在不看昆曲的大部分朋友们,会不会因为说演员都穿了汉服,她们就突然开始买票走进剧院欣赏昆曲了?答案我觉得是不会,就像知乎里一群从不看戏的人整天嚷嚷戏曲创新,人家真创新了他也从不买票从不去看,只会继续嚷嚷要创新。
汉服是近些年来才兴起的东西,它是否算是“传统文化”还存在一些争议,姑且称之为“新传统”,那么它和传统文化就应当是并行的或偶有交织的两条线,传统的应该保持原样的东西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你新兴的东西爱咋折腾咋折腾。所以请不要拿你那新的东西去否定老的东西,有些东西不是你们人数多声音大就成真理的。
所以我觉得有人反感汉服不是汉服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