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说西游记吗?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里面,他们终于到了西天。
在灵山脚下,金顶大仙居所住了一晚。沐浴更衣之后,他们第二天准备去拜见佛祖。这个地方有一个小情节,让人细思极恐。
不上五六里,见了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约有八九里宽阔,四无人迹。三藏心惊道:“悟空,这路来得差了,敢莫大仙错指了?此水这般宽阔,这般汹涌,又不见舟楫,如何可渡?”
师徒四人被一道大河困住了,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引佛祖撑了渡船来接。那渡船非同寻常,竟是一个无底船。
三藏见了,又心惊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
……
孙大圣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纵有风浪,也不得翻。”
唐僧这个时候,惊疑不定,他是不肯上的。
在西游记后半部里,唐僧肉眼凡胎,其实修为有限。反倒是孙悟空逐渐真的皈依了佛门,处处以教徒自居。比如在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今 天竺国朝王遇偶》里,有非常著名的悟空三藏辩心经一段:
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
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
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
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什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
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
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这一段基本是西游中用来论证大圣的佛学修为高于唐僧的经典论据了。
扯远了,继续回来。
既然唐僧还是肉眼凡胎,悟空劝他上船,他却不敢,悟空干脆一把将他推了上去。
长老还自惊疑,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那师父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师父还抖衣服,垛鞋脚,抱怨行者。行者却引沙僧八戒,牵马挑担,也上了船。
到这个地方为止,仍然还是师徒四人嬉笑怒骂,关系很好的小细节。孙悟空急性子,唐僧嘟嘟囔囔抱怨着,八戒沙僧也笑眯眯地跟了上来,整个取经队伍一片和谐。
可是突然下文来了一段闲笔:
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
初度不以为意,细细多读几遍,越发觉得有些毛骨悚然。
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是唐僧掉进无底船里的时候,已经就淹死了。孙悟空捞起来的,是他的魂魄,由此褪去肉身,得证佛果——其实就是,唐僧被孙悟空推进河里淹死了。
成佛固然是好,但是这一幕不由让我想起来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疯狂传教者。以及传销。
他们做着和孙悟空一样的事情,却没有孙悟空能够让唐僧魂魄成佛的本事。曾经看过一个关于邪教的研究,说他们聚会的时候,就在空荡荡的厂房里,一个普通人战战兢兢,站在中间,主持人当头把油泼下,然后往他手里塞进一个打火机。
烧吧,烧吧,烧了就是极乐世界了。
围观的群众们自然都是信徒,他们笑嘻嘻地鼓掌:“恭喜你了!“
就像八戒和沙僧打着拍子笑道:“是你,是你,可贺,可贺!”
他们不知道唐僧被淹死了吗?
他们当然知道,但是他们觉得这是通向西方极乐世界的好事,可喜可贺。
西游中固然唐僧成佛,可是我们身边的那些人呢?
————————————————————————————
上文只是一个小插曲,我们来看成佛之后。
灵山上的勾心斗角,索要人事就不提了。那是来黑官场的。我们直接跳过,看他取得真经之后。
回返路上,路过了去时候的陈家庄,唐僧原本答应了为其做法事,如今自然要兑现。陈家庄人设宴款待,结果几人竟然吃不下了。
三藏自受了佛祖的仙品仙肴,又脱了凡胎成佛,全不思凡间之食。二老苦劝,没奈何,略见他意。孙大圣自来不吃烟火食,也道:“彀了。”沙僧也不甚吃,八戒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行者道:“呆子也不吃了?”八戒道:“不知怎么,脾胃一时就弱了。”
要知道其他人不吃倒也罢了,连八戒也吃不下了。如来后来给八戒封做净坛使者的时候,却是这么说的:
八戒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
如来道:“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
可这个时候八戒得了正果,却把食欲给丢了,不受人间之食。这不是在故意给他穿小鞋吗?
没过多久,陈家庄人家家户户都来上供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一段:
八戒笑道:“我的蹭蹬!那时节吃得,却没人家连请十请;今日吃不得,却一家不了,又是一家。”饶他气满,略动手又吃过八九盘素食;纵然胃伤,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已皆尽饱,又有人来相邀。
这就带有一些类似于Black Mirror的黑色幽默了。
让你贪吃而无食欲,偏有数不清的贡品等着你。世上哪里有吃撑到胃伤的菩萨?(净坛使者的全程是南无净坛使者菩萨,五人众中三藏悟空是佛,剩下三个都是菩萨)
不仅如此,大家不知道还记不记得,在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中,如来是怎么答应云程万里鹏的?
乃是一个大鹏金翅雕,即开口对佛应声叫道:“如来,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
如来道:“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
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
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合着早在这之前,他就把“先吃贡品”的特权给了舅舅大鹏精。
如今猪八戒和大鹏同时拥有先吃贡品的权力,一个是如来舅舅,一个是天庭跳槽的,二者之间还打过架,闹过仇,可想而知,以后八戒的日子能好过吗?
这里,其实就已经暗示了如来给师徒五人(包括白龙马)的正果的用意:
不是奖赏,而是惩戒。
后文你会发现,师徒五人所得的果位,没有一个是好的。都是佛祖在寒碜他们。
继续来看。
一行人回到东土大唐来,夜宿洪福寺中。书里是这么写的:
此时八戒也不嚷茶饭,也不弄喧头,行者、沙僧个个稳重。只因道果完成,自然安静。当晚睡了。
不知道为什么,就这短短的一句话,我初读的时候咀嚼了好久,心里一酸。
我心中的那个师徒四人,永远是又怂又多事的唐长老,念念叨叨的窝里横;悟空炸毛脾气,化斋降妖搬救兵都是他一个人,天上地下到了哪里去,人人都得恭敬地喊一声“大圣爷爷”;猪八戒跟在后面嚼耳朵,吹歪风,时而跟悟空斗斗嘴,时而拍拍师父的马屁,偷偷攒着私房钱买衣服,到了人家就放开大吃,还总是惦念着高老庄的翠莲小姐;沙僧总是默默干完苦活累活,在后面露出憨厚的笑,看着师父师兄们吵吵闹闹的。
可是现在呢?
八戒也不嚷茶饭,也不弄喧头,行者、沙僧个个稳重。
在我心里,他们在登上灵山的那一刻起,就都已经死了。唐玄奘,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统统都已经死在了无底船的大河里。回到东土大唐的,是众位佛祖菩萨,他们永远板着一张脸,无悲无喜地宣着佛号,神色悲悯,普度众生。
他们是灵山的机器人,被剥夺了一切为人的情感之后,可供驱驰的机器人罢了。
可即使是对待这样的机器人,佛祖仍然保存着最大的恶意。
唐僧,前世金蝉子,如来的二弟子,不听佛法,被贬入凡间。此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换来一个末位莲台——你当年不是轻慢我佛吗?让你人世走来一遭,受了千辛万苦,还得感恩戴德地换来一个最小的佛位。
悟空,齐天大圣,一代妖王。结义弟兄被他打杀了干净,妖界无不闻风丧胆,又对其咬牙切齿;天庭看似恭敬,其实哪有仙家真心与他结交,又哪里容得下他这个大闹天宫的弼马温了?如今花果山回不去了,天庭回不去了,三界六道,他只剩下了这个三尺莲台,可供容身。佛祖给他一个斗战胜佛,无非是让众人看了,纵使你斗战百胜,最后又落得什么下场?
八戒已经说了。剥夺食欲而让其净坛,与大鹏精同台享贡。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偶尔想起千万里外的高家庄?在他心里,是不是始终还有一个人比花娇的高家小姐在等他回去呢?
沙僧看似不起眼,却最后封了个金身罗汉。他千里苦行,最后却以金身为号,是不是在提醒他,莫要忘了流沙河畔,那每日一十八遍的百刃加身之苦呢?
白龙马最是凄凉。被推入了化龙池里,褪毛生鳞,化作祥瑞白龙,盘在了灵山华表之上。号称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其实连守门的四大金刚都不如,竟成了灵山的一道风景。至今我们看寺庙之中,时常有蟠龙绕柱,那便是小白龙了。他本是西海飞龙,因为放火烧了殿上明珠,被观音化龙为马,如今又被如来化马为龙,挂在灵山华表之上。与其说是莲台,反而更像是示众一般。(小白龙身世和四海龙王颇有一条有趣的隐线,西海龙宫的种种诡异之处,包括龙王究竟是敖闰还是敖顺,摩昂太子和小鼋龙的细节,贯穿了九头虫、牛魔王、犀牛精等妖怪,有空我再写写这个隐藏的故事,大概就是四海龙王才是妖界反抗天庭的幕后黑手,如果是这样的话,小白龙就真的是被佛教用来示威了。)
最后一回的名目是,《径回中土,五圣成真》。
好一个五圣成真。
好一部西游释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