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一百年前教员是怎么看待时局的,就会明白中国为什么必须从积弱积贫走向强大。
1916年7月18日,毛泽东给萧子升写了一封长信。他对湖南军阀和都督走马灯似地更替,由此而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愤愤不能平于心”,于是便激扬文字,针砭时弊,指点江山,申述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主张。他在信中写道:
“湖南问题,弟向持汤督(芗铭)不可去,其被逐也,颇为冤之,今现象益紊矣。何以云其冤也?汤在此3年,以严刑峻法为治,一洗从前鸱张暴戾之气,而镇静辑睦之,秩序整肃,几复承平之旧。其治军也,严而有纪,虽袁氏厄之,而能暗计扩张,及于独立,数在万五千以外,用能内固省城,外御岳鄂,旁顾各县,而属之镇守使者不与焉,非甚明干,能至是乎?任张树勋警察长,长沙一埠,道不拾遗,鸡犬无惊,市政之饬,冠于各省,询之武汉来者,皆言不及湖南百一也。”
在这一个时期,毛泽东不断看到《大公报》上所载的日、俄在1916年7月间为再次瓜分在中国满蒙的权益而签订协约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