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4个

如何评价美食作家王刚?

屌上到
3568个点赞 👍

我先不提王刚先生做饭,先说我亲戚吧。

夫妻两人都是不到三十岁,在上海工作。

IT精英吧算是,每天中午公司聚餐,晚上夫妻两人在大众点评找好吃的饭馆。

收入可以说在上海也算是还行吧,两口子早起吃什么呢?周日的时候煮一大锅稠稠的粥放冰箱,每天早晨一人一碗微波炉里转几圈就可以吃了。

两人从小学习都很好,典型的优等生,在学生阶段不需要照顾家里,没有什么厨艺。——这也是需要看美食博主视频的主力军,不会做饭的工作党,还在寝室不能开火做饭或者刚刚工作的年轻人。

这个时候,符合上述所有人喜好的美食博主应运而生。做饭加个滤镜,介绍总是好吃到哭,时不时加上“快手”两个字(此处快手指很快能上手),用料简单,再时不时撸猫逗狗,用个小清新音乐,做饭放两片奶酪再不然来点儿各国酱料。

简单吗?当然简单。

做起来辛苦吗?当然不辛苦。

而且,实话实说,加了一片奶酪在微波炉转了几圈的泡面,会比我亲戚的那碗粥好喝多了。

美食博主能火那很正常,符合当代人的需求,简单、能吃、小清新。

再说一种人,大概就是我们的父辈。

他们大多会自己做饭,可是这种自己养活自己的功力并没有传承下来。

我们需要好好学习用功读书,如果不是家庭条件很不好,其实在我们上大学之前不怎么会接触做饭。

我爸就是普通人厨艺中的佼佼者,在高中毕业后,我父母训练我做简单的饭菜,到底怎么拿刀,如何不容易切到手,肉要怎么切,盐要什么时候放,怎么勾芡,煮菜的时候要放盐还是料酒什么先什么后到底要多久。原来做菜也是一门艺术,从化学上说得通,甚至做菜可以说是触类旁通。

我妈的厨艺比我爸差的远了,但是其实也算是不错,她自己炒个菜还是挺好吃的,看了不知道哪个美食博主的视频,跟着一步步地做下来,比她自己随手做的味道差远了。她跟着网红做的炖鸡腿肉里面加了很多蚝油,味道很甜腻,完全不是我们家做饭的风格和味道。

那些美食博主的方法,真的只是适合像我亲戚那样的……完全没有厨艺的人沾沾自喜一下。

然后我看了美食作家王刚的视频。

视频一般不超过五分钟,非常抓人眼球。

举着原材料的开头非常有招牌性。

没有滤镜和多余的废话,也没有撸猫逗狗让我觉得食材里都是毛……

做菜非常具有逻辑性,符合大部分文科生理工科生的逻辑需求,准备主料,准备辅料,下锅。做菜这件事儿基本就被分成了这三步。

我们这一辈人学做菜多半就是出于囊中羞涩或者受够了外卖的味道不得不开始下厨房。我们在人生前二十年最大的经验就是按部就班地来。就像解题一样,有步骤,有原因,有方法有公式

王刚先生的做菜就和做题一样标准,流程步骤非常熨帖,一看就懂,非常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就是标准答案。

非典型性炫技,切菜的声音真的是听得人身心舒畅。以我给我父母这几年打下手的经验看,那刀功真的是很不错了,哪怕看他切菜都神清气爽。

最最最关键的就是,他在从基础教做菜。什么叫断生,什么时候放盐,煮鱼汤需要先煎一下鱼,做回锅肉需要把猪肉烫一下,究竟多少算是六成热,热火冷油还是冷锅冷油,到底要如何对症去腥。——这些远比放两片奶酪加一点儿韩国大酱有用多了。掌握这些技巧哪怕做别的菜也能照猫画虎做得还不错。

大部分的中国人还是有颗中国胃,一天三餐都是吃这种奶酪速食或者各种酱料的东西,即使自己受得了,那么想跟家人炫技也没有机会。跟王刚先生学几招,家庭聚会露一手厨艺弄个压轴菜还是妥妥了。

用料精确,中国菜最可怕的一点就是“少许,适量”,在王刚先生的视频里,这种情况被尽量精确到g了,1g盐,2g糖,5g蚝油等等。这是对于新手最友好的一点。我长期以来都不会放盐,需要放一点尝一尝再放,现在妥妥可以一勺放进去不心慌。

最后的重点总结可谓点睛之笔,把注意事项说得明明白白。这就是划重点啊!重点划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再解释一遍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简直太符合我的思维逻辑了,非常适合举一反三深入分析。

没有丝毫小清新摆拍的成分,却让人觉得真的好吃。

简而言之,如果从0开始学做菜,可以跟王刚先生开始,比跟那些美食博主撸猫滤镜起跑线也就就远了一个维度吧。拿王刚先生做菜和普通美食博主比,那真的就是降维打击。

他不止教做菜,更在教方法,将他讲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哪怕不做他教的菜也可以炒出适合自己胃口的菜色。

——来条分割线吧——

这是一个作秀的时代,只要迎合需求,那么你就能火。忙忙碌碌的上班族有多少真的会跟着美食博主做饭呢?但是,看一个视频,听听音乐看看可爱的猫狗,看看做出来颜色不错的菜也仿佛心情好了很多。明明知道可能并不好吃,可是也会享受欣赏这个视频的过程。甚至有一些博主做菜的方法真的就是全凭一张嘴,好不好吃张口就来。看着赏心悦目,但是以我的经验和我为数不多的尝试真的就是普通人水平,甚至为了迎合大家的口味和小清新的拍摄或者推广某产品做了很多不正确的处理。

在微博下的评论也很有意思,某博主是单手磕蛋的这也有人夸“一看这个磕蛋姿势就是专业的。”

而王刚先生的视频,恰好反其道而行之,粉丝定位也非常精准——就是要想学做菜想饭做好吃的那部分人。没有什么小清新的东西,可是敞敞亮亮地就会让人觉得,这个饭就是好吃!你只要学着他这么做饭,哪怕只是掌握了百分之五十,那做饭水平也会有质的飞跃。

而这个被我们称为——干货。我觉得这个干货是各种意义层面的,一方面是去粗取精绝对有效,另一方面就是我们需要的简单粗暴能快速掌握。

最最后,有评论提到了蛋炒饭的顺序。我个人认为是这样:初级蛋炒饭应该是先蛋后饭,这样鸡蛋炒熟加入熟米饭火候是恰当的。——这是普遍的大众的炒米饭的做法,但是并不唯一。有一些蛋炒饭是将米饭和生鸡蛋搅拌均匀在上火炒颜色会好看吃起来鸡蛋也很均匀。还有的是先放米饭再放生鸡蛋进去,这对于火候速度颠勺搅拌的要求要比初级的高。我所说的先蛋还是先饭针对的是像我亲戚那样做饭水平停留在一锅粥喝一个星期的那种,我朋友圈里真的有米饭都微焦了蛋才打进去控制不好火候翻炒不及时黏在一起的。就做法而言,所有美食博主做的都是传达一种较为大众的做菜方法——真正的秘方可能即使王刚先生也不是全都掌握的。

所以评论真的不要再为先蛋还是先饭纠结了!能先饭后蛋炒的人不至于天天早晨一碗粥了啊!另外,厨艺高超的师傅炒蛋能炒得像米粒一样细碎均匀效果也很好。

在答主说了蛋炒饭的顺序不重要之后,你们的重点还是在蛋炒饭啊!不然就是早晨喝稀饭怎么才好喝!

一百多条评论全都是蛋炒饭啊!我错了,我从一开始就不该提那碗蛋炒饭,如果不提那碗蛋炒饭也不会有人纠结先放蛋还是先放米,这样这个评论也不会被做蛋炒饭而淹没……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说——

先放油。

你们再这样答主要卖萌啦!!!!!!!

——可以不看的分割线——

我没匿名,如果亲爱的舅舅舅妈看到我的回答憋打我。我是无辜的。反正你们每天早晨一勺粥的事情不止我父母知道,按照知乎的阅读量差不过得有一千人知道了。破罐子破摔吧。希望你们在宝宝茁壮成长的同时苦练厨艺,你们可以每天喝粥三餐外卖但是小朋友可不行呀!(๑• . •๑) 实在不行可以和我爸学做菜呀!

悠南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