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帮网友邀请我评价,首先我没啥资格评价,一开始我以为是那个演和珅的来搞美食节目了,后来上B站一看,啊,不是。
大概上世纪电视机刚有彩色的时候,央视就张罗过烹饪大赛一类的电视节目,算是美食节目鼻祖吧。搞了大概两三届,黄了。这帮这个大师那个大厨,一上电视首先发怵,再者离开水台高压灶码碗,换成小煤气灶小锅小铲子,在镜头一角捣鼓,那年头摄影技术条件还有限,观众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评奖就更成问题,这个成品就几个评委能吃,旁人也没个佐证。颁奖完毕以至于观众纷纷写信给电视台凭什么葱烧海参比不过豆瓣鱼这类的打上古嘴仗。
厨师这个行业本身是个服务型技术工种,很难体现竞技效果。你因为俩工人长得壮就带个拳套上台打,那不是王八拳能是什么?与这个行业类型最接近的,应该是出租司机,衣食住行嘛。按理说技术有高低服务有优劣,但是,那些年媒体的表现手法上很难有比较好的效果。而且服务年限行驶里程都差不多的话,手艺也差不多,后来这种比赛性质的就不甚流行了。
接着出现的换了个风格,不比赛,请一个厨师,配俩主持人一般一男一女,厨师负责操各地方言以及行话做菜,俩主持人或一明白一糊涂或同时装傻,拼命的问:妈呀天呀,这就是淀粉哪观众朋友们,天呀妈呀老抽比生抽老啊。这个阶段的厨师还是比较腼腆,能流利介绍的不多,某些上的了台面的大厨又觉得这些基础问题太傻,一般支支吾吾自顾自话,这个3克那个5克这个少许那个适量。大概在世纪之交弄了这么几年,也没法播了。
然后就是媒体人自作聪明的一些策划了,典型就是一些退居二线三线的工作人员尤其以主持人为首,直接当厨子,教人做饭。这帮人咋说呢,以前都是什么财经啊娱乐啊少儿频道啊之类的专业,烹饪懂个大概其或许都不懂,做来做去都是全国各地版本的正宗四川菜,以酸菜鱼为翘楚我起码见过刘仪伟版、王小丫版、李琦版、方琼版等等等等。也不讲个前因后果洗洗涮涮,杀鱼分鸡。另开一科,小秘方儿(京韵),每集一个小秘方儿。于是做红烧肉有小秘方儿做宫保鸡丁有小秘方儿全是小秘方,你要认真看这种节目,没有秘方你都不敢煮面条吃。但是呢,终究底子太薄,一般就消费完成名后的热度,也就该哪哪去了。
中间有那么一阵子过度,基本上先是卖锅瓢碗铲油盐酱醋的企业赞助,再请几个专业厨师,意图分集分类分篇一个菜一个菜的讲。其实呢,很多节目还是很专业的,头疼就头疼在,这类节目广告多还不说,节奏很慢很慢很慢。拍的人不专业,剪辑的人也不专业,生怕拍漏了。一个白切鸡我傻不拉几的看过将近五十分钟,真的是煮鸡,从头到尾。中间尴尬的部分就不停的放花生油广告,哎哟喂,那个年代刚有小视频还不兴弹幕,拍出来效果大家都随缘。估计是播放量也就那样,现在这么拍的也少了。
再往后,市场就繁荣了。先是《舌尖》大火,好多人蹭一下起来发现,啊,原来美食节目可以这么拍啊,这么美啊,这么多食物和人的故事啊,原来中餐这么让咱骄傲啊。舌尖二热度依然高涨,第一集吧养蜂两老口边吃豆花边嬉笑挤兑,装好十吨重的家当重新出发“图个自由”,那个“不忘昨日的来处”一响起,我眼泪就止不住了。至于舌尖三么,我呸。
妖风是什么时候吹起来的不可考,反正舌尖带火了一帮做美食节目的,然后这帮人呢照猫画虎不成反类中华田园犬。其实我个人不反感你什么小清新啊、日式风啊、西餐料理啊、棒国美食啊,我真的一点都不反感,就当吃饭的时候听个响打发时间也行。我最烦这帮人以至于我行我上也舔着脸开专栏直接指名道姓的怼的,是作假。一个女的,揉面,黑指甲一会黑一会白,面揉好了,就成手套膜可以做面包了。一个妹子,穿个古装,拎一条面打两个螺旋,板上一摔,就成拉面了。一个男的,纹个花臂,单手插兜,拿个主厨刀,配音是菜板响,然后就剁成馅了还不撒在乒乓球拍大点有限的菜墩外头。另外一个男的,民谣歌手,南方艳阳里那个,一个红烧肉,放进锅里是白的,深邃的眼眸一撇,就上了糖色了。。。你们耍猴呢?
我的观点特别简单,做饭这件事,稍微有点基础,根本不用作假,直接拍就是了,你后期爱什么风格什么风格。更何况大把专业人才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付出着,真正的厨房有的是人间烟火,什么妖精十八怪的,你亮亮相,没点手艺不好使,不耐熏。以上我说的老几位,怕是锅都甩不动。
至于王老师这样的团队,连食材带基本功带火灶带成品一看就是老司机,干脆利落没必要的废话不说,好,好得很,大大的好,这样的美食内容越多越好。
五星推荐没啥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