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高中的时候,也曾经以为司马孚是个忠臣,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当时真是把人想得过于善良了。
曹叡曾经问身边的人司马孚和司马懿像不像,身边人说像,讲真这俩人在某些地方确实有些像。
司马孚在史书中留下的“忠臣事迹”包括曹髦死后在尸体旁哭,曹奂禅让后牵着对方手哭,死前大喊自己是曹魏忠臣。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些事其实是零成本的,司马孚只需要做一做,什么代价都不用付出,就能捞到一个忠臣的名头。
相对应地,在一些真正考验司马孚对曹魏忠诚度的事情上,他的表现却十分诡异。例如在废除曹芳帝位的奏表上,有司马孚的签名,而且排在第一位。连司马师的名字都才排第二,因为司马师在朝廷的地位和威望实际上不如司马孚,需要他来带头,而司马孚也没推辞,干净利落地写下了名字。再说曹髦被弑杀后,司马孚前后干了那么多忠臣行为,那怎么不见你把自己侄子怎么样,不说要把司马昭如何如何,你站出来让司马昭自贬三级谢个罪很难吗?司马炎篡魏后,司马孚哭完就接受了安平王的封爵,连个推辞的动作都没有,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要和司马顺这种司马家的真忠臣做对比太欺负人,就拿一个从来没被当成曹魏忠臣的人来说——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司马望曾经被任命为曹髦的近臣,曹髦大概是想要拉拢分化司马家,便把司马望当作好朋友,给了他很不错的待遇。司马望被夹在曹髦和司马家两头中间,觉得很不自在,就自动请求前往镇守关中,和姜维打仗。其实司马望完全可以把曹髦撇在一旁,一点面子都不给,以此向自己的堂弟表忠诚,但他没有这么做,宁愿跑到边塞去干苦活。对比一下司马望的行为,身居高官厚位果断签名受爵的司马孚也好意思把忠臣的帽子扣在自己头上?
作为一个曹魏忠臣,最起码的底线是要做到陈泰那样。陈泰在曹髦死后和司马孚一起趴在曹髦尸体旁边哭,之后强烈要求司马昭诛杀贾充,并因此事气病交加而死。陈泰也帮了司马家不少忙,但他为司马家做事时没有违背曹魏朝廷的公义,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请问司马孚敢说自己也做到了吗(大概是敢的,毕竟他脸皮和司马懿差不多厚)?
司马孚的行为可以概括为:虽然我带头废帝、从不制止侄子、还当了安平王,但我知道自己是大魏忠臣。
最后做个假设,如果各位穿越后成了曹芳(髦),然后把司马孚当成亲信,找他帮忙恢复权力,那接下来的剧情差不多就是他回过头就带着侄子把你轰下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