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关心时政、社会热点,是缺乏社会责任心的体现吗?
有些人不喜欢关注时政热点,感觉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与这个世界有隔阂,是否是因为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缘故?特别指出,我不歧视这类人,只是想问一下,这算不算一种心理问题...
- 269 个点赞 👍
过好自己的生活,守好基本的公序良俗,管好随时上头的情绪,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和边界,你的“社会责任心”就已经比九成热心时政的人强了。
在公共议题上积极发声,为群体争取权益...这些在当今中国都属于进阶技能,不关心就不关心呗,不看那些只以挑动情绪为己任的新闻,不看混沌嘈杂交锋激烈的舆论场,还能少些戾气,多好。
查看全文>>
轻狂124 - 192 个点赞 👍
前几天看到一位批发商总结的识人规律:
如果一个人经常关心不公正的社会事件,就可以先拿货再给钱,因为这样的人比较正直善良,信用也比较好;而如果一个人整天高喊正能量,这样的人就得先给钱才能拿货。
我认为这个规律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这个社会,能够有多余的心智和精力去关心和思考不公正现象,是要突破非常多的阻碍的。
第一重阻碍便是生活压力。我曾经跟一个考上名校的农村大学生聊天,当我们聊到当前农民工遭遇的诸如欠薪、歧视以及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时,他认为这种局面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看到整体上越来越好的局面。为什么这位大学生的父母都是农民或农民工,他却持有这样的观点呢?当一个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巨大的生存压力时,他只能集中全部精力来摆脱这个身份,为了更高效率地行动,他必须把现状给合理化,因为如果总是质疑和思考就没法行动了、久而久之也就难以抽出多余的心理资源去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现状了。这似乎也不能苛责。但的确说明一个道理:思考与己无关的不公正现象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第二重阻碍是孤独。与其他爱好不同,对不公正事件的思考是一件不太容易引起他人共鸣的事情。通常来说,人们在社交时都喜欢快乐的、轻松的话题,比如美食、旅游、音乐等等,聊这些话题非常安全,不容易引起争议,也不容易唤起负面的情绪。因此思考不公正现象的人是容易感到孤独的。
第三重阻碍是信息。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获取负面事件的真相常常是非常困难的,其中掺杂了大量的假话和半真话。要鉴别和追求真相,往往需要耗费不少精力,需要更为丰富的信息渠道,需要广博的知识,这就足以使关注不公正现象成为一项极高成本的活动。
第四重阻碍是经常感到失望。不公正事件的发展很少有令人满意的结局,大部分都不了了之,关注这些事件的人不仅会遭遇可能的谩骂和攻击(包括“递刀子”、“境外势力”等大帽子),而且最后还免不了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那么关注社会不公正到底有什么积极意义呢?我认为它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让自己保持清醒。保持清醒的意义首先不在于拯救和改变世俗世界(这常常是要遭遇失望的),而在于拯救自己的灵魂,避免自己陷入邪恶和不道德的观念而不自知。比如直到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很多德国人都不相信集中营存在,还以为是盟军的污蔑,始终认为希特勒发动战争是正义的。一个人固然可以说无知者无罪,但刻意让自己保持在无知而不去追求有知,这显然不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行为。因此,为了避免自己陷入不道德的境地,人应当把探究真相当成第一紧要的任务来做。这种意义只有立足于灵魂来审视世界才能理解,而精神完全沉沦于世俗世界的人就会感到“这不过是以卵击石,还是过好我自己的生活要紧”。当然我认为,一个人对德性的追求程度和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度最终还是会匹配的。
公众号:Free Harbor
查看全文>>
千叶 - 48 个点赞 👍
不是。
很多人只是在假装关心时政
很多人的“关心时政”,其实就是在微博评论区和知乎回答区站队,玩烂梗讲苏联笑话,和观点不同的人对骂。至于政策或事件的看法,不用想,他们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不信你给他们发一套国考省考行测题,看看他们时政板块能得多少分。
如果这样就算“关心时政”,我宁愿做一个他们口中“不关心时政”“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
你看到的时政vs网络平台让你看的时政
所谓社会热点,其实99%是“你所处的互联网平台希望你看的社会热点”。
这是我在2021年7月9日18:05分截取的微博热搜:
有人说我可能没打开正确的榜单,可是要闻榜也这样啊:
好了,用你的常识判断一下,这些热点新闻有几个能影响大盘指数,影响板块走势的?
而真正搞崩近期医药股的,却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这说明啥?说明在网络平台上,每个用户都只是被平台牵线的木偶而已,平台让你看什么,你就只能看到什么;平台让你针对能带来流量的那些有争议性的话题(比如某些热衷于炒作打拳类话题的平台)进行评论,你就觉得这是“关心时政”了。
而真正有影响的新闻,被淹没在无边无际的信息之海中了。
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不关心时政,而是既不愿意做平台的牵线木偶,也不愿意在无休无止的毫无意义的站队与争吵中浪费时间。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三六零天改五次 - 27 个点赞 👍
不是。
一个工人做好工作,一个文员整理好资料,一个医生给病人看好病,一个律师帮与原告和被告打好官司,一个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一个交警指挥好交通,一个农民种好地,一个运动员努力训练参加比赛以获得奖牌,一个环卫工人打扫干净街区,等等等等。这就是社会责任心的体现。
他们在劳动,他们在奉献,这就是社会责任心的体现。
如果键政能够消灭贫穷,我们国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扶贫干部深入基层多年如一日的进行扶贫工作。
做好分内之事就是最大的贡献,也是社会责任心的体现。
归根结底,键政是无意义的。
归根结底,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你只要做到敬业就是最有社会责任心的体现。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阅读修身 - 1 个点赞 👍
当一个人发现他的意见对时政、社会不会有任何影响的时候,他就会降低对时政、社会的参与度。这种疏离感反映的是制度问题,而不是个体道德缺陷。
现在的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了,当普通人面临住房、医疗、教育、婚姻等基本生活压力时,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生存需求占据,根据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求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求。只有先把最底层的需求满足了,人们的注意力才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转移。
发布于 2025-02-16 00:39・IP 属地广东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Jaina Proudmoore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黑白 - 0 个点赞 👍
他不关心是因为有人替他关心。
比如人家爸爸是大官呢?
或者是因为关心也没用。
比如他是农民的儿子,但是却没有地,只能去打工。
关心这个也没啥用(因为别人已经替你决定了)
就是填充一下自己的时间。
而且也轮不到你关心。
当你知道了并且想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有人来找你了。
只是被动的接收信号,多余的再在网上评论一下,还是【在评论区的评论里评论】,也叫关心吗?
发布于 2023-08-29 16:54・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深具世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