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

人生到底要怎么过才最不会后悔?

仇贝
36个点赞 👍

记住,所有的信念都是牢笼。

即使是很好的信念,依然在制约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变得不自由。

这些限制性的信念,来自于童年我们和父母的关系。

我们不妨来看看,你所相信的那些东西如何制约了你的人生。

为什么要赚钱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无聊,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赚钱呢?

可要真正问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人都忘了自己为什么要赚钱。

有人说,赚钱是为了过上吃饱喝足的好生活。

如果这是目的的话,那么很多人已经不需要再赚钱了,因为他们已经过上了充分富足的生活。

有人说,赚钱是为了追女孩子,追女孩子要花钱啊!

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所以他追的女孩子都要花他的钱。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网友发的帖子,抱怨现在的女孩子都要有房才肯结婚,说自己的女朋友就是因为没房才跟自己分手的。

因为这个男人相信「女孩子都要有房才肯结婚」,所以他交往的每一个女朋友都要求有房,都因为没房而分手。

是他的信念创造了现实世界的真相。

这个世界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我们要去体验,就需要资源和工具。

钱只是一个工具,借助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创造丰盛的生命体验。

可是现实生活中,拥有财富的人并不一定为自己创造了丰盛的生命体验。

有新闻报道,一个处长因贪污受贿被抓,从他家里搜出了一屋子现金。

他平常为了不被人识破,要穿很朴素的衣服,吃很朴素的菜,有名表也不敢戴。

钱只是被他囤积起来,并没有为他创造丰盛的生命体验。

有的人为了经常能带家人出国旅游,拼命工作赚钱,结果一年到头连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没有,迷失在外在价值体系的迷宫里。

高尔夫会所经常有这样的人:工作到四五十岁,一身病,被检查出癌症,突然觉得自己这辈子白活了,然后什么都不管了,天天打高尔夫,结果病倒好了。

很多人总是要等到身患重病或者失去亲人才会反思:「我这辈子都在干吗?」

然后才会去想:「我到底想要过怎样的一生?」

想为自己创造怎么样的生命体验,这就是初心。

当我们迷失在外在价值体系的迷宫里时,可以时常回头看看,赚钱的初心是什么。

关于财富的限制性信念

「必须__,才能赚到钱。」

A.辛苦付出

B.拥有关系人脉

C.有人帮助指点

D.拥有学识

E.有忠诚于我的员工

上面这些选项,大家熟悉吗?哪几条是你信奉的?

好多「羊皮卷」、畅销书都在告诉我们必须怎样才能赚到钱。

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信念到底是在帮助我们成功,还是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为我们制造障碍呢?

先说「辛苦付出」。

中国人最相信的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可是,付出那些辛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辛苦本身并不是成功所需要的,而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安慰:我已经足够辛苦了,我终于配得上钱了。

我有一个好朋友很会做生意,他有个模式:每次很顺利要签下一个合同时,总觉得坐立不安,好像有什么事不对,然后犯一些错误,比如忘带重要材料、与重要领导见面失约等,总之要把事情搞出危机,他再发挥各种能力,付出各种代价,力挽狂澜,最终签约成功。

这种事发生过好几次,结果变成总要特别辛苦才能赚到钱。

为什么总是这个模式?

他回忆起妈妈曾经反复跟他说的一句话:「钱哪有那么容易赚到!」

这句话烙印在他心里,当要顺顺利利赚到钱,得来太容易时,就跟妈妈植入的信念冲突了,所以他才会坐立不安,无意识地把事情搞砸,以符合妈妈的预言。

他忠诚于他的妈妈。

有了这个觉知之后,当即将顺利赚到钱,又有了坐立不安的感觉时,他开始提醒自己:「这是妈妈的信念,我要开始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个人生是轻松和丰盛的。」

之后,他赚钱果然变得很轻松。



如果你脑子里也有「必须辛苦付出才能赚到钱」的信念,想一想,这个信念是什么时候植入你心里的?

接着说「拥有关系人脉」。

在中国办事必须有人脉,很多人都这样想。

我认识的一个企业家,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个大楼在招商,他的第一反应是:「我要去找一下 × 处长,在那个大楼里开一个店。」

我问他:「招商电话不是在楼上写着吗?干吗不直接打那个电话?」如果直接走流程拿不到那个店,再去找 × 处长也不迟,为什么他一开始就想到要利用关系?关系也要花钱、花精力维持,也是有成本的。

而他之所以这样做,源自于头脑里根深蒂固的观念:有人脉才能生存。

刚好,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让他看到自己的信念是如何制造麻烦的。

他开车时跟交警发生了冲突,本来事情不大,但是他找来了交通局长,几十辆警车过来,场面闹得特别大,结果交警发现他的驾照早就过期了。

无证驾驶,交通局长也帮不了他。

本来如果不去找交通局长,按正常情况交点罚款就过去了。

不是说人脉没用,但自己一定要清楚在什么情况下才有用,而不是凡事必须依靠人脉。

再说说「有忠诚于我的员工」。

忠诚是很多企业的文化,很多老板都认为只有忠诚才能产生生产力。

之前有个员工跟我说:「我觉得自己对你很忠诚,外面有那么多诱惑,我都没有离开这里。」

我直接对他说:「如果你认为自己对我很忠诚,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也会觉得我欠了你。」

我确实能感觉到他呈现出不满足的状态,我也一直在体会他这种状态从哪里来。

他一说「忠诚」,我就明白了。

事实上,他留下是因为目前这里工作自由、收入好,而不是所谓的「忠诚」。

不过,忠诚也确实是他的真实感受,只不过这不是现实的需要,而是童年感受的投射——是他的父母需要他忠诚,他也希望通过忠诚讨好父母,获得父母的关注。

我对他说:「我们是成年人之间平等的契约关系,不需要忠诚,只需要真实简单地遵守契约就好。成年人要的是契约精神,而不是忠诚精神。如果你在这里工作舒服自由、收入满意,你就在这里。有一天你的能力更大了,和这里的资源不匹配了,能去到更好的平台,我会为你开心祝福。生命就是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有人进有人出,都很美好,而不是凝固僵死的关系。」

他很有悟性,一听就明白,纠缠的、僵死的忠诚能量消失了。

「我就是为了自己工作,我喜欢这个平台,这里自由而且资源丰富,就这么简单」。

之后,他的工作能量更顺畅,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提高。

忠诚是反生产力的,忠诚文化会给企业积攒怨气,带来低效。

一个健康的企业需要的是流动平衡,而不是僵死的忠诚。

上面是一些比较明显的信念,还有一些隐藏的、不容易觉察的信念,比如「弱肉强食,竞争胜利才能生存」。

去感受这个信念,它让你感觉舒服吗?

看着这句话,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

我们把这些让自己身体能量紊乱的信念当成真理,它们能带给我们什么?一辈子不舒服。

广阔天地,各有作为,不好吗?为什么要把生命能量放在竞争上?

这不过是我们小时候无意识形成的信念。

通常意义上「好」的信念也制约着你

所有的信念,包括通常意义上「好」的信念,都制约着我们获取财富。

大家都知道台湾的诚品书店,它亏损了 15 年后才盈利。

这是诚品创始人在回忆录中写的一段:

诚品的这个「诚」字是家父亲笔写的。

小时候,这个「诚」就贴在我卧室的墙壁上、书房书桌上。

这个「诚」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是家父对我们兄弟一个最大的要求,那就是「财物有时而尽,唯有一个诚字终生受用不尽」。

大部分人可能都会觉得这位父亲真的很懂教育,才教出这么好的孩子。

可是当我们褪去光环,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财物有时而尽,唯有一个诚字终生受用不尽」,父亲给孩子的是一个信念。

而孩子所做的,是完美地印证了父亲传递的信念。

一个人经过各种辛苦最终成功,这种故事确实很打动人。

有一位橄榄球运动员,总是在最危急的一刻把球救回来,每次都赢得雷鸣般的掌声。

有一次记者采访这位运动员,问他怎么才能做到在最危急时刻力挽狂澜。

不知为何,运动员说漏了嘴:「其实没有必要把事情搞成那样,但只有搞成那样,人们才会记住我。」

所以,如果一个人总是力挽狂澜,那么就要问一下:「为什么总要把事情搞砸,等到糟糕透顶再去力挽狂澜?」如果一个人历尽艰辛,赔了很多钱才成功,那么就要问一下:「为什么非要赔了很多钱才能成功?」

那位运动员其实是自由的、有觉知的,是他主动选择把事情搞得很糟糕,然后再挽回,获得关注。

可是对很多人来说,我们并没有这份自由,只是在无意识中被信念操控,把事情搞砸,然后忠诚于父母的训导。

即使是很好的信念,依然在制约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变得不自由。

这些限制性的信念,来自于童年我们和父母的关系。

所以问题就来了——

如何给自己创造丰盛

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创造接触满足——满足后退回。

编辑于 2023-07-18 16:57・IP 属地北京
漫读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