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如何评价相声演员于谦?

windyoung
88个点赞 👍

于谦老师是一个令我得以思考捧哏价值到底有多高的演员。

我听德纲与于老师的相声,大概听了十五年。虽然不敢说每段都听过,但算上重复却每场不同的节目,两百段以上,还是有的。

可以说,于谦老师的个人能力,在捧哏里算是极强的。无论是尺寸火候,还是现挂,都到了绝对一流的水平。以相声技巧来说,无可挑剔。以喜剧规律来讲,也已经是十足的优秀。

不过在他身上,我也体会到了,所谓的“三分逗,七分捧”这句话,是完完全全的骗人。

因为哪怕优秀如于谦老师,其实也只能陪着德纲一起沉沦,德纲变得越来越模式化,而于谦则只能作为相应的对照,不断的以万金油式搭腔配合他。

如果留心观看的话,会发现两个人近十年来的相声作品,几乎没有人物可言。于谦不是现实里的于谦,甚至不是舞台上的于谦,而是为了迎合抽烟喝酒烫头六个字,反复念经出来的赛博于谦。

在早些年的时候,两个人的合作里,很大的一个优势是带有情绪。德纲说于谦的父亲,于谦的妻子,于谦会演出“生气”、“起初没反应过来,反应过来以后马上及时制止”等微妙活动。

因为“攻击性笑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德纲最大的错误就是过于自负,以至于现在流水线一样的,将每段相声的结构强行拆解成导游打卡的模式:

这三分钟我糟改于谦他爸,这三分钟我糟改于谦他媳妇,这三分钟里于谦是个缺心眼,最后来个全场大合唱,于老师三大爱好是啥?一群观众大喊:“抽烟喝酒烫头”。

试图让每个在喜马拉雅上听着“于谦验尿”、“于谦验屁”、“于谦吃屎”等碎包袱长大的观众,在剧场里得到身临其境看到于谦干这些事儿的满足。

这个不失为营销手段,但跟喜剧几乎没有关系了。

因为于谦这个捧哏角色,已经不再具备“与逗哏斗法但总是棋差一着被占了便宜”的对抗感,甚至连“宽厚的老大哥让着弟弟”的感觉都不存在,而是在配合德纲的“打卡式相声节奏”,尽力的去粘合,也不期望观众有那么半秒钟相信俩人的斗嘴是真的。

没有输赢,不成剧情。不止是竞技类电影如此,其实喜剧也是一样。

因为二人式的喜剧组合,其实就是一种“强势弱势不断转化或强势方固定捉弄弱势方”的搭配(前者是牛群与冯巩,后者是姜昆与唐杰忠)。当俩人都没觉得自己是弱势,那弱势的就变成观众了。看这俩人在那骗自己,毫不投入,还没话可说。

我以前评价相声演员,都会给出一些不成熟的,但我认为很诚恳的建议。

不过对于老师我其实没什么建议可言,因为他的技术已经非常好,而且也没啥上升空间了。他的好与不好,已经跟德纲的艺术状态紧密贴在一起。德纲作品稍微用心点,他的表现就好点。德纲不断老三样翻炒,他也就永远是那几句。这是捧哏演员的命,或许是无解的。所谓的三分逗,七分捧,其实只限于“如果捧哏的很烂,整个活儿会没法听”。但捧哏的哪怕特别好,逗哏的俩手一摊摆烂,他这边七百分都没用。

这点上我倒是欣赏陈溯,不过仅限于他跟王自健合作时期。

因为这俩人说相声太业余了,导致基本功极差,但见闻极广,以票友看世界的风格不断跳出跳入人物。(如《XX战争中的一幕》里,陈溯突然来一句:你演的这不是我爷爷,这李金斗儿,斗儿爷吧)这样给观众很强的新意,而且是从未想过的喜剧路线,业余中带着对喜剧的专业及对相声行业的博闻强识,有点类似于俩嘴皮子不太溜的科学家上台讲课,其实错误会很多,但却自成一派。

不过这件事无法复制,跟广发搭档后,陈溯也没有这种风采了。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更验证了,捧哏的命运掌握在逗哏手里这个观点。

全文完。

编辑于 2023-07-21 13:58・IP 属地辽宁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猴姆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