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政府没钱,为什么不靠抄贪官的家来捞钱?
明末的官员都很有钱,只要抄几家,得来的钱能抵得上大明一年到几年的税收。刚开始,一年只抄两三家就够了。
- 68 个点赞 👍
想发抄家财的前提,得是抄家抄得理直气壮,下令抄家的人自己家里没什么可抄的东西。
《明史•流贼传》:
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汝才妻妾数十,被服纨绮,帐下女乐数部,厚自奉养,自成尝嗤鄙之。
即便是清朝修的史书,主要目的是渲染李自成有多残暴,也依然多处提到“饥民从自成者数万”“自成发王邸金振饥民”“又散所掠财物振饥民”“从自成者日众”。
所以,李自成要求士兵抄家所得财产通通上交,“人不能囊一金,犯者死”。对待自己任命的官员,“制铜镆,官吏坐赇,即镆斩”,如此严格的要求,也没有闯军内部的大将反对。
李自成自己坚持穿戎装,吃粗粮,和当兵的一起吃饭,大家才能相信,自己上交的战利品是用来做军费、赈济灾民了,而不是被长官拿去奢侈享受了。
李自成还会“阴遣人辇重货,贾贩都市”,把那些抄家抄来的不能直接做军饷的财物卖掉,同时刺探消息。
那么试想,假如有一天,崇祯也混到了钻山沟的地步,他要求麾下的军官士兵们把辛辛苦苦抢来的财货都交出来统一分配,交给崇祯的亲信带去城里变卖,明军的基层将士会是什么反应
查看全文>>
项天鹰 - 4 个点赞 👍
明末尽管国家财政陷入极度困境并未大规模抄官员的家,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政治风险过高
明末朝廷内部党争激烈,派系林立,官员之间利益交织。抄家一个官员往往会触动背后复杂的政治关系网,引发一系列政治报复和权力斗争,导致朝廷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大部分财富集中在皇室家族
土地占有:明朝皇室通过赏赐、圈占等手段,拥有大量皇庄土地。这些土地遍布各地,数量庞大,如万历时福王朱常洵就藩时,朝廷一次就赐田四万顷,地租成为皇室重要财富来源。
税收特权:皇室成员及其附属机构往往享有税收豁免等特权,他们还可通过控制盐政、矿政等重要产业获取巨额利润,积累大量财富。
缺乏有效支持
明朝末年,官僚体系已经腐朽不堪,官员之间相互包庇,甚至锦衣卫等执法机构也与官员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抄家行动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支持,甚至可能出现通风报信、暗中阻挠的情况。
法律和制度的局限
明朝的法律程序繁琐,抄家需要确凿证据和复杂的审批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行动失败。此外,抄家后的财产处理缺乏明确法律规定,容易引发争
查看全文>>
黑色梳子 - 4 个点赞 👍
你很好的发现了为什么明朝为什么死定了。。。明朝的行政系统已经不可避免的烂掉了,只有真正一直上进行开源(不是指万历那种去地方上抢钱,而是像清末那样多了一笔,可以由中央指派使用的关税),才能驱动这个腐化的行政体系继续对付下去,你有一百万两银子可用,再找些个相对靠谱点的人情练达都靠得住的人(曾国藩左宗棠这种虽然道德有污点,但是事儿还是能办的人),士兵们还是能听个响,把事给你搞定了的。
明末没这个条件,所以明朝是救不了的
查看全文>>
郭俊琪 - 2 个点赞 👍
当满朝文武贪的是多数,你抄贪官的家后果和李自成追赃助饷差不多。
更要命的是你还没有李自成手底下可以帮你彻底执行的人,所以一棍子下去,贪官没抓几个,反对你的声音一点不少。
你说美国政府的亏空为啥不去抄那些犹太财团?
这可是动摇国本的行为。
所以 蒋公会说反腐亡党,不反亡国。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 个点赞 👍
在明朝末年,政府财政极度匮乏,内忧外患,却不通过抄贪官家捞钱,主要有以下原因:
- 难以界定贪官:晚明官场腐败成风,贪腐方式隐蔽复杂。很多官员通过土地兼并、商业利益输送等手段敛财,账目难查。比如一些官员家族以低价强买土地,表面上是正常交易,实则权钱交易。而且官场关系盘根错节,官员之间互相包庇,想查明谁贪腐、贪腐程度如何,困难重重。若仅凭主观判断或捕风捉影就抄家,易引发官员恐慌,破坏统治秩序。
- 政治影响复杂:明朝官员集团势力庞大,抄贪官家会触动众多官员利益。若大规模抄家,官员们会人人自危,抱团抵制,使朝廷内部矛盾激化,行政瘫痪。比如崇祯帝若想抄家,内阁大臣、六部官员等可能联合起来反对,甚至影响前线战事,毕竟很多将领也与官场利益相关。且抄家过多会让外界认为朝廷无能,靠抄家维持财政,影响朝廷威望。
- 收益有限:即便抄出贪官,所获钱财对庞大财政缺口也是杯水车薪。明朝末年,内有农民起义,需大量军饷镇压;外有后金威胁,要加固边防、购置军备。贪官所贪钱财在庞大军事开支面前微不足道。如抄没魏忠
查看全文>>
回忆历史 - 1 个点赞 👍
能抄得动贪官的执行力会收不上税没钱?
查看全文>>
采购价地方 - 1 个点赞 👍
崇祯皇帝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大明王朝到了他手上,已经千疮百孔,岌岌可危了。
为了筹措军费,他不得不一再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能省就省,能抠就抠。
据《明史》记载:“(崇祯)性节俭。常服浣濯之衣,鞍马敝,勿更,第令整饬而已。宫中久无宴乐之事,田贵妃病,方召医,未至,而帝先崩矣。”
也就是说,崇祯皇帝的衣服都是洗了再穿的,马鞍马匹坏了,也不换新的,修修补补继续用。
宫里也很久没有举行过宴会了,田贵妃病了,好不容易召个医生来瞧瞧,结果医生还没到,崇祯皇帝就先走一步了。
崇祯皇帝虽然对自己抠门,但对前线将士还是很大方的,一再追加军费,从不拖欠。
比如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前夕,崇祯皇帝一次性就拨给蓟辽总督洪承畴白银一百三十万两,用于犒赏将士和购买粮草。
但问题是,大明王朝此时的财政状况已经糟糕透顶,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为了筹措军费,崇祯皇帝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比如向大臣们募捐,向商人征税,甚至让老婆们拿出私房钱来支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