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的时候也瞧不起凤姐,觉得她靠炒作出名,属于“丑星”;
真正转变看法的不是她到了美国,也不是申请庇护拿下绿卡,而是她真真正正地在做活,给人修脚,一做很多年;
人的文字可以是假的,装的;人设可以请团队包装。但是职业没法掩饰,每个人每天从事的活动是很难掩饰的。
如果凤姐来了美国,不做活,吃福利,继续炒作自己,认为自己怎么也是个“星”或是“名人”,那我认为凤姐跟那些人没区别;但她给人修脚(我猜啊,她选修脚因为脏累,所以收入比洗碗等职业高不少),完全不记得自己也曾是名人,反而说明这人很真实。
再重新回头看她的言论,会觉得有很多真实成分,跟她后来的选择是一致的。凤姐有没有污点?当然有:她靠炒作出名和获得机会;她XX庇护。
但你细想——那些歌星影星,甚至卖个手机的、造个套壳操作系统的或是国产芯片的,有没有炒作和公关?(知乎上某个挂着“同济大学”名牌的就是吧?)那些西装革履迎接访美国内贵宾的侨领们,当初没有摇身一变之前,有几个不是XX庇护?
凤姐她就算这两件事“错”了,但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双手吃饭,有什么脏和臭的?
老老实实给人做体力工贡献社会的,因为说错几句话被人骂;拿了国家项目无数钱然后打磨芯片的,最后倒还是福禄全归。人们骂那些努力工作的傻瓜“没格局”、“死脑筋”,却羡慕玩庞氏骗局骗走自己钱的“成功者”们。
过去十年bo学为什么会火?bo学虽然教主有点魔怔了,但是指出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很多人的所谓“成功”,确实只是炒作和包装的结果,确实有坑蒙拐骗的成分;普普通通工作的人不见得就低贱。或说,一个社会不能全去追求成功,那样只会让所有人疯狂;至少应该留一部分人心安理得失败地活着,做普通的工作,有着普通人的尊严。
凤姐到了美国后我觉得很真实——凭她的背景和能力,的确很难走技术移民;走婚姻移民,她又没有钱和人脉也不见得现实;只能走XX庇护。她没有技术但出身底层能吃苦,所以拿了绿卡也只能做修脚等活——其实修脚应该比很多白领赚的多,只不过美国这地方你懂的,本地人不爱做。
这样的故事,其实在美国每天都真实地上演着。谁告诉你美国只有有钱人、码农、科学家能来?刷碗开饭店的中国人,南部摘草莓的墨西哥人,在迈阿密当游轮服务员的古巴人,在美军中为了身份卖命的各国移民,这些都是真实的生活,这些穷人都用自己的双手在改变命运。
凤姐恰好真实地让大家知道了这些生活罢了。你再看看某些人,明明找不到工作或是犯了事然后说“放弃高薪、美国给的绿卡”,或是当了一辈子的千老回国摇身一变就成了“诺贝尔奖的弟子”、“经济学大师”,或是烧国内父母的钱然后包装出的演员和上流社会。
凤姐就算读书(CUNY很容易进,尤其是她有身份),这辈子也很难当读书人或是做白领了;也许她就从事体力工一辈子,老了靠攒的钱和福利养老。或者,也许她后面有了经验和人脉,也自己开了自己的美容院、修脚屋,发了不小的财。但至少她到美国后的这段经历,是无数偷渡客走过的路。
最后一点:凤姐出身非常寒微。她家是某内陆省份,连偷渡都不会,或说——她炒作半天,实际上最后只获得了偷渡的机会而已(当然,她被网暴反而极大的提高了XX绿卡的通过率)。很多人就是何不食肉糜,就像《正红旗下》里说的:
“你们要是那么干,还跟三河县的老妈子有什么分别呢?”母亲明知三河县的老妈子是出于饥寒所迫,才进城来找点事作,并非天生来的就是老妈子,象皇上的女儿必是公主那样。
很多人总幻想自己是里面的八旗兵,没想过自己出身在三河县的问题。凤姐的经历就指明了一点:人在三河,也想翻身,也能翻身。
所以凤姐被问到种族歧视那句“在哪里都被歧视,没感觉”其实非常真实,如果她说“美国种族歧视并不严重”我反而觉得她是公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