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接到工行朋友的电话,告知一件事。

说实话,我有点诧异。
因为前天刚写了文章,做出了判断,只是感觉不应该这么着急。
哪怕此次限制,也只是对交易所购买黄金的增值税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对交易所外的黄金销售政策没有变化。
但未来,特殊情况下,趋势应该会偏严。
牧之野,公众号:牧之野
越限制什么,反而越说明什么
正好有读者来问怎么回事,我就答了一下,个人认为,这样去做,不太合适,太陡,容易引发风险。
所以,一定只是暂时调整。

到了晚上,就恢复了。

虽然过去也的确因为贵金属剧烈波动,银行会通过暂停开户、开仓交易等收紧措施来防范风险,但这一次变化,显得很不寻常。
仅就工行常态的严谨作风,在一天之内做这样的反转,远不是大家所想的“误操作”或系统问题。
首要影响,是动作太急,容易引发民众恐慌。
突然公布信息,如操作不当,恐会引发实物金挤兑。
我相信,今天晚上恢复,大概率不是什么系统问题,而是看到了风险。
其次,损害消费者权益。
因如意金积存属于合约性质,一纸通知告知不能兑换实物金、要求赎回,投资者权益其实是受影响。
就算过去的纸黄金叫停,也给了充足的时间。
而这一次工行的行动,其实也拉开了未来收紧民间实物金持有的大幕。
趋势不可阻挡。
现在还停留在金融机构,用的是提高持有成本的方式,但如果黄金价格继续上行,则通过黄金转移资产的方式可能导致财富流出,会损害金融系统。
因此,从国家的角度,加强管理,让实物黄金更多由大机构持有,而不是民间收藏沉淀,是未来的方向。
会鼓励大家购买黄金衍生产品,也能享受贵金属上涨带来的收益,且不需要储存,降低国家不可控黄金储备规模。
这就是大概的分析。
你问我结论怎么办,我没法说,因为都有各自的考虑和道理。
国家的考虑是对的,为金融安全必须加强监管,但民众的思虑又哪里有错,房子房子大幅贬值,股市股市尚不成熟,在中国根本也没有多少老百姓真正值得投资的产品品类。普通民众财富要想代际传承,想要不再那么轻易被国际资本收割,风险可控壁垒最低的,就是实物黄金。
围绕黄金的博弈会很激烈,波动会很大,但未来可期。
从今天起,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发表任何对黄金的看法,这是最后一次。
到此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