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城市,
都有一首被文艺青年封为最代表一个城市的歌曲,
赵雷的《成都》就代表了成都,
李志的《杭州》、《关于郑州的记忆》
分别代表了杭州和郑州。
而万能青年旅店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就是石家庄的文青市歌。
万能青年旅店,
这是一个90年代的乐队。
那会社会还不太稳定,
人们渴望着自由,
但迫于各种限制只能压抑着、隐忍着,
而他们恰好生长在石家庄,
这个拥有中国第一压抑的农贸市场的城市。
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石家庄,这座普通的城市,
也因为这支乐队开始变得有些神秘起来。
整日吸着工业废气长大,
叛逆思想极其严重,
慢慢的他们把自己的叛逆全都发泄到音乐上,
最终诞生了一张与乐队同名的专辑,
从此乐队大火,
这一张专辑就让他们的名声响了八年之久。
最后一首歌就是《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很隐晦也很能触动人,
再加上主唱董亚千的嗓音
和万能青年旅店几乎每首音乐都会加上的的小号,
让这首歌也成了近八年来,
文艺青年和摇滚青年奉为神作的一部作品。
很多人就是通过这首歌才认识了“万能青年旅店”,
才知道了“25岁就死了,75岁才埋”是什么意思.......
这首送给这座北方重工业城市的歌,
可以说特别良心,
把现实和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听着歌,
脑海里就有着一副电影《钢的琴》
里面灰色天空下那几个冒烟的烟囱的画面。
多人曾经怀疑,
这首歌的原型是
当时石家庄特大爆炸案的罪犯靳如超。
2001年,
靳如超在石家庄引发一起特大爆炸案,
这场案件在当时夺去了108个人的生命,
损失财产数不胜数,
给石家庄当时压抑的氛围雪上加霜。
但是主唱董亚千说,
并不是以靳如超为原型。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
几乎在当时的石家庄,
几乎所有人的心都是如此压抑,
不用以谁为原型,
因为大家都是原型。
在歌曲第一句就唱出了平淡的辛酸
“傍晚六点下班,
换掉药厂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
我去喝几瓶啤酒。”
让人深感平淡对于一个有理想的人
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90年代的石家庄拥有亚洲最大的制药厂华北制药。
华北制药当年在全国制药行业赫赫有名,
石家庄一度被称为药都。
那个年代的工人阶级都是上层建筑。
而忽然让石家庄人从药厂经济的辉煌中醒来,
由盛转衰的痛苦让整座城市都在压抑之中。
北方重工业城市在经历过了时代变迁,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的变轨所经历的阵痛,
和那些被遗忘或者是被抛弃的
群体的失落和愤怒的感受。
资源丰富和经济繁荣的城市已经荣光不再,
而沿海的贸易投机者们
取代了踏实的劳动者成为了时代的新宠儿。
80年代出生的人
亲身经历了这种从繁荣转向衰弱的历程,
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单纯的理想和浪漫主义,
而满眼所见的,
全都是金钱至上和欲望崇拜。
从改革开放中期,大厦开始动摇。
1998年大厦开始崩坏,
直到2000年的下岗大潮,
平均每年国有企业下岗700-900万,
下岗之后的种种,
莫名消失的国有资产,
无家可归的妻儿老小,
买断的算是幸福的,
其他人都血本无归了。
离婚的,自杀的,
抢劫的,偷窃的,
石家庄人迷失了方向。
生于理想,死于欲望
是这一代人最良好的写照。
这首歌
或许表达了对忠厚劳动者的敬意,
以及对他们生活现状的愤懑,
和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控诉。
曾经的城市被取代,
虽然更为繁荣,更为昌盛。
但是,总是少了一些什么,
对,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一座失去灵魂的城市,
似一座空城,似一座孤城,
这里面有什么,有沉寂。
城市的变迁,
乃至社会的变迁,
都会经历这样的痛楚。
石家庄这座城市不过是历史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城市
正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过了。